第96章 雪中送炭

    有钱的贵族,冬天是有皮裘保暖的。北方的胡族更是在帽子上,衣服领子上使用狐狸尾巴来挡风保暖。

    可这皮毛衣服太重,穿上是很累很累的。中原人发明了毛纺技术,可以用动物的绒毛织成氎布做毯子、外套。

    但是这氎布却是天价产品,一般人是用不起的。

    “这棉袄里面填充的是白氎花,这个东西其实没有那么珍贵,杨公有好方法种植纺织,以后白叠布、白氎、白贝这些词就不要用了,它的新名字叫棉花。”

    城阳淡淡的说道:“从明年开始,朕和杨公的地全部种植棉花,做棉被棉袄,让撼动不再难熬。”

    “另外,杨公还有一件宝贝给大家展示。”

    城阳朝三喜子点点头,随后便有侍卫抬进来一个铁炉子,还有制作好的煤球。

    炉子里的煤火烧的通红,打开炉盖,热气便快速的向四周扩散。

    大臣们围拢上来,惊奇的研究着,赞叹不已。

    谁也没有想到这像石头一样的东西竟然能烧火,简直不要太神奇。

    “这个东西叫做煤炭,可以直接烧,我呢将煤碾碎与黄土掺和在一起和泥,制成的煤球更加耐烧,火焰会更稳定持久。”

    杨小刀站起身来,走到了那煤炉的近前,“这炉子是生铁铸造的,一般人恐怕承受不起它的价格。”

    “不过没关系,我带你们去看一样更神奇的东西。”

    不远,就在西殿的寝室,杨小刀盘了一个土炕,在外间屋用青砖盘了方形的煤火炉,在炉膛的一侧还潜入了一个陶缸。

    煤火上有个铁圈支架,架子上有铜壶在烧水,边上陶缸的盖子掀开,里面也盛满了水。

    三喜子那葫芦瓢舀出一瓢来,倒入脸盆里,让大臣们都试了下水温,不凉不烫正好是人感觉最舒服的温水。

    “这个在冬天用来洗脸洗手,炉子上的水是开水,可以泡茶。煤火还可以做饭做菜温酒。”

    “好了,咱们再去里屋的火炕上体验下。”

    寝室内的非常暖和,土炕上铺着炕席,在上面是棉花做的炕褥子,手伸进去就能感受到火热。

    “这土炕、煤火,家家户户都可以自己动手建造,方法误会安排人向全天下公布。”

    杨小刀说道:“人们只要买煤炭就可以了,没钱的也不用担心,本公可以赊账。”

    承坤君问道:“杨公,这煤炭贵不贵?”

    “不贵,像这样的煤火土炕,烧四五个月有两千斤就够了,一斤煤价值一斤谷子。”

    “这还不贵?”

    刘神秀傻眼了,摇头说道:“一般的人家可用不起。”

    “刘大人放心,本公自有让人人都能用的起的办法。”

    这个时代的国土面积一点都不比后世少,但人口却不足五百万。若是给农民分地,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算进去,每人最低也能分到十亩地。

    从明年开始,庄稼要种两季,那么年亩产最低也能达到一千斤。

    那么一个人的地就是万斤,一家人平均四口,就是四万斤粮食。

    当然,一家人种四十亩地或许费劲,种二十亩也有两万斤啊!

    人少地多就是好。

    这就人均占有更多资源的好处。

    古代,依靠种地养活人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资源分配合理,那么人人生活的都会比后世的人幸福太多。

    粮食够吃了,剩下的就可以换取其他的物资了,穿衣、住房都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承坤君,雪中送炭送棉衣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城阳安排道:“记住,一定要做好。完成的不漂亮,削去爵位贬为庶民。若是办砸了,全家抄斩。做的令朕满意了,就给你个官做。”

    刘承坤大喜,趴地上叩谢圣恩:“臣领旨,谢主隆恩。”

    “嗯,很好,起来吧。若是不懂怎么做,就要多问多学,可以向富贵君请教,也可以向朕,向杨公请教。”

    “臣明白。”

    这就是机会啊!若是有了官职,那地位就不一样了。

    在皇族中,他是二哥,大哥崩了,那他就是老大。刘富贵的储君本应该是他才对,就算不是他,也不能什么都不是。

    散朝后,刘承坤屁颠屁颠的跟在杨小刀身后,找了个机会赶了上去。

    “妹夫,我该怎么做,还请多多指教。”

    “二哥,跟我回府,我给你一份图纸,你照着做就是了。”

    “诺!”

    很简单,杨小刀给刘承坤的是棉纺厂的建造图。

    “那煤炭呢?”

    “这个我也给你设计好了。”

    杨小刀又拿出一副地图来,上面是黄河以北地区。

    “这上面我按照水系分布情况,在寒冷的地区选择了几个地方建造煤站,你安排人去做调查,主要是到杨国的漕运线路。”

    “你的任务就是把杨国开采的煤用船运送到位,再安排地方官给平民百姓分配,并传授盘土炕煤火的技术。”

    “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刘承坤不想再问了,剩下的他要自己发挥。这样才能体现他的能力和智慧。

    ……

    会试。

    这次的负责任是刘神秀,如此大任自然不敢马虎。前边的院试、乡试,他都看到了,这段时间他也设计出了会试的流程,也在绞尽脑汁的出考题。

    在开始前,拿着设计方案来到了杨公府。

    “请皇上和杨公审批。”

    城阳先拿起来看,这边的杨小刀则是直接说道:“神秀兄,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会试,科举制的关键,核心,要在会是上体现出来。

    分科取士,每一科都要独立存在,互不统属、没有高低。考生报考只能选择一个科目,所以考题要偏重实用,而不是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

    “实用?”刘神秀有点懵。

    “是的,能考出真实能力的题,我管它叫应用题。”

    杨小刀讲解道:“院试偏重理论和基础,考中的叫秀才。秀才有学识才华,有些却是学高能低,不能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的秀才不能为官,为工。他们的归宿是学校,去教书育人。”

    “乡试选拔人才,考试通过者叫举人。是地方向朝廷举荐推举的人才。”

    “会试,是选拔真正有用之人进贡给皇帝,所以叫贡士。士者,大夫也!重点在‘大’字上,何为大?你需要仔细琢磨。”

    “再说殿试,那就是皇帝考核任用了,看一看贡士们适合安排什么职务,过了的叫进士,直接就上任为官了。”

    这时,城阳已经看完了刘神秀的设计书,她点头说道:“很详细,需要修改的就是杨公所说的应用题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