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摩擦生热

    “打仗是为了活动身体,多做运动,保持活力。”

    杨小刀说道:“若是过于平静安逸,寒冷的冬天就会冻死更多的人,可要是打起仗来,人们的精神紧张,上窜下跳的自身就会发热,就不那么怕冷了。”

    “是吗?还有这种说法?”

    “你们看这是什么?”

    杨小刀在桌案上拿起两块镇纸,纯金打造的镇纸,把它们放到了刘承坤的手里。

    “你双手各拿一块,放在一起快速的摩擦。”

    嚓嚓嚓……

    “咔!”

    摩擦好一阵子,两块黄金镇纸被摩擦的都烫手了,杨小刀才喊了咔。

    虽然不知道“咔”是什么意思,但他却是能猜到,立马就停了下来。

    “给他们俩也摸摸看。”

    刘富贵和宇文善摸着两块烫手的镇纸,脸现疑惑。

    这个现象他们当然知道了,不仅是摩擦,铁锤砸石头,也会使铁锤变热。

    当然,这些古代人是知其现象而不知其原理。

    “这个叫摩擦生热。人跑起来时会满头大汗,也是这个道理。”

    杨小刀笑道:“若是没事就让百姓们去跑步,他们肯定不愿意,可打起仗来,那就不能不跑了。”

    “我明白了,把胡人引入中原,然后带着他们到处跑,让全国都热起来。”

    刘富贵举一反三,立马就发散了思维。

    杨小刀点头,“对,就这样。我再教你一招,叫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可以用最少的兵力拖住敌人的大部队,领着他们在我大宋好好的看看风景。”

    “这,怎么跟玩儿似的?有失严肃。”刘承坤摇头。

    ……

    “哦,对了。杨公,你说这两块铁放一块摩擦,为何会烫手?热是从哪里来的?”

    刘富贵三人在管理朝政的同时,也在上学。

    “这个涉及到了分子学、热力学、物理学,是动能转化内能,物体分子碰撞形成的。你们好好的上学,总会学到的。”

    “简单讲一下。”刘富贵很感兴趣。

    古人钻木取火,也是这个原理。可知道木头摩擦能把干草点燃,但具体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明白。

    “倒半杯水!”杨小刀拿起一个水晶杯,对葱香说道。

    葱香提起茶壶倒了半杯,杨小刀抓在手里晃动了两下,然后放到了桌子上。

    “你们看,桌子、杯子现在都不动了,里面的水为何还在转圈儿?”

    手指水杯,杨小刀说道:“所有的物体都和这杯水类似,并不是单一的存在。两块镇纸也是有很多微小的物质聚合在一起形成的。”

    “刚才宇文君用力的摩擦,手上的力量也转到了金块上,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构成黄金的颗粒也在像水一样动了起来。”

    “是动了,可为什么会热?”刘富贵问。

    “这是人的感觉,我们把分子的运动定义成了热,叫做了热。专业术语叫做热运动,分子运动的越快越激烈,温度越高,运动的慢温度低。”

    杨小刀解释道:“在微观世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绝对的静止也有名词,叫绝对零度。”

    “是不是宇宙的无极状态?”

    “说不准,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无极。但我个人认为,无极应该也有运动,否则不会化生太极。”

    “我想看看公爷所说的微观世界?”

    “先回去吧!待本公打造一台显微镜出来,到时让你们开开眼。”

    ……

    [叮,宿主抽奖不?]

    “抽!”

    [叮……恭喜,抽到一台投影仪,并附送幕布一块。]

    投影仪个头不大,却是有互联芯片,能跟天上的多功能卫星、电脑、手机联网。

    前厅,专门收拾出来一个放映专区,适时播放卫星的拍摄画面。

    天上的卫星杨小刀给起了个名,叫天眼。

    天眼卫星的上下四方都有摄像头,不断的拍摄照片,连贯起来就是视频,投射到幕布上能适时看到全球的影像。

    系统送的卫星不担心能源问题,可随意的变轨,此时就定在了蓟州上空。

    边境的战斗已经打响,很是热闹。

    事实证明,打仗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让人活动起来,不再惧怕寒冷。

    “公爷,这胡人真的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城阳做为皇家公主,那可是自小就读书的,尤其是历史,这是必修课。

    所谓“胡”字,是对匈奴的称呼。胡者,本天之骄子也。

    《太史公》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移民,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杨小刀按时间推算,在夏朝时,地球应该处在温暖期。蒙古的大草原绝对是水草丰美的天堂般存在。

    “你为何会认为夏朝是温暖期?”城阳好奇的问。

    “大禹治水,治的是大洪水。水从哪里来的?”

    杨小刀将卫星图转到了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地区,指着山顶的白色冰盖说道:“就是温度升高,山顶的冰川融化,才形成了大洪水。”

    “在众多古籍中记载,太行山以东在上古时期就是大海,在山上也能发现贝壳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那么到了此时,海水去了哪里?在高山和两极地区,化成了冰盖。”

    “传说中的上古巨兽,它们有一个名字叫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适宜巨兽生存的环境需要更高的温度……”

    ……

    杨小刀给城阳讲了许多地球的历史,最后又转回了胡人身上。

    “在夏朝移民大草原之前,三皇五帝时期,也是有先民迁徙的,在高丽半岛就有颛顼国、羲和国,都是皇帝的子孙。”

    “帝喾时期,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帝俊原型。北游颛顼国时,娶羲和女子,羲和为帝喾生了十个儿子,就是十金乌部落。大羿射日就是部落战争,金乌部落有的逃到了北方,就是比匈奴更早的东胡。”

    “后来东胡按照地域分成了鲜卑和乌桓两部落。慕容、拓跋、宇文,就是鲜卑,就是东胡,就是帝喾的后代,他们长的俊美漂亮,是因为他们都有羲和的血统。”

    “羲和国的祖先,则还要往上追溯,最低也要到炎帝,包括扶桑岛国的祖先也是如此。”

    “夫君的意思是,黄帝和炎帝大战,炎帝部落有一部分逃到了高丽半岛和扶桑?”

    “这只是猜测,后来商朝的箕子也跑到了高丽,秦始皇派出的徐福也可能到了扶桑。”

    “但不管怎么说,北方、东方的胡人,往上追溯都是我们的兄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