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文科生的三国 > 十九、诸侯讨董

十九、诸侯讨董

    永汉元年冬,汉征北将军陈非迎灵帝嫡长子刘辩入幽州,诏告天下宣布董卓所立天子为伪帝,并誓言必杀国贼以振朝纲,匡正天下。

    蓟县,王宫。

    “殿下,在此可还习惯?”陈非关心道。

    刘辩初到幽州也是战战兢兢,后来陈非对他的礼遇渐渐让他安心了不少,同样是傀儡,刘辩的待遇就比刘协在雒阳的处境要好太多了。

    “孤过得很好,大将军安排的事无巨细,孤很是感激。”刘辩忙道。

    陈非郑重道:“殿下不必客气,臣受先帝恩重,照顾殿下也是应有之义,臣早立下誓言,必为殿下扫除奸佞,扶振朝纲,将来必迎殿下还于京师。”

    闻听陈非的一番宏愿,彼时即便是刘辩才十四岁,也是热血沸腾,憧憬着将来还于京师时万民企盼、群臣朝拜的场景了。

    “大将军,若是将来还都雒阳,你准备如何处置孤的皇弟呢?”刘辩按捺不住冲动,担心地问道。

    陈非暗叹,心道你还不忘你那个弟弟,你弟弟可不像你,他可是想你死的,淡淡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将来若是真到此地步,自然是按照皇室宗法处置。”

    “能不能饶了协弟?”刘辩低声道。

    陈非叹道:“殿下呀!你想着你的协弟,他可没拿你当皇兄啊!日后这种仁慈还是不要有得好。”

    刘辩脸色一苦,点头道:“孤明白,大将军说的是。”

    陈非心中暗叹,少帝生性怯弱果然传言不虚,这等妇人之仁出现在皇室之人身上可以说是致命的,他只能多费心改变这位少帝了。

    永汉元年十二月,大汉弘农王刘辩下王诏,历数董卓“十大罪”,并公开先帝遗诏在幽州,将择吉日奉先帝遗诏登基,重整河山。

    同时,太后何氏以先帝名义下诏拜征北将军陈非为大司马,假节钺,总领天下兵马。

    自此,陈非正式成为天下武将第一人,在掌握的军队力量上,他也稳居前三,天下诸侯都深深地忌惮于他。

    大将军府,陈非正在与众人商议登基之事的议程与时间,可久久没有结果。

    “主公,属下想起了一个人,此人晓百家之长,更兼精通礼制,乃当世大才!若能请到他出山,不仅眼下问题迎刃而解,主公抑将取得极大的声望,天下士子都将汇集幽州,为主公所用。”田豫开口道。

    “哦?是何人?快些讲来?”陈非转而问道。

    “此人便是郑玄郑康成,康成公目下居于北海,潜心修学,教化世人,授业解惑。主公若能请到他,将会使幽州名望大增,其声名远扬,足抵十万大军啊!”田豫回道。

    陈非顿时有点印象了,这郑玄不就是卢植之师么?据传是一个连黄巾军都不敢为难的当世大圣人,

    他于是问道:“郑公现在何处?”

    “回主公,郑公现正于家乡北海高密治学,若主公应允,属下愿代主公前去请郑公出仕。”田豫主动请缨道。

    陈非毫不犹豫地说道:“不必,非自己去请,如此大贤,不可轻慢。”对于郑玄,陈非顿时想到了请出这尊大神后的无数的好处,最大的好处便是无论如何?他幽州在天下士子心中,便是正宗。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道。

    前往北海前,陈非先派人通知了现在的北海相孔融,并在府中斋戒三日,方才带段志玄、田豫及几个随从去往北海。

    孔融得知陈非要到北海请郑玄,不敢怠慢,早早就亲自带人一起到高密等着陈非到来。

    北海,高密县。

    “文举先生,劳您久等了。”陈非该做的礼节从来不会少,孔融为孔子嫡系后裔,天下士子见到都要执礼,礼让三分,桀骜如董卓也拿他没办法。

    孔融则要更中正一些,他是北海相,虽实际上执掌青州,却在品级上相差陈非甚远,所以他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见面礼节,才谦和道:“陈州牧无须客气,郑师亦是我师,能与陈将军一起去拜访也称得上一桩美谈啊!”

    “说得是,先生请!”陈非将姿态放得很低,请出郑玄孔融能出力的话,自然会容易太多。

    郑玄居处。

    郑玄在高密治学,孔融亲自过问,为郑玄安排了一方避世之地,天下学子慕名而来,因此这里常年都是论学之声不绝。

    来到郑玄居所前,陈非按规矩递上了拜贴,不多时,便有人出来引陈非和孔融去见郑玄。

    郑玄如今已六十有余,一袭粗布衣端坐在一席蒲团上闭目养神,陈非和孔融进去也没有反映,也不知是察觉到没有?两人都没有去打搅,而是耐心的等待,面对郑玄,两人都没有资格摆架子,这是真正的天下师,论起名望,贵为如今大汉实际上武勋第一人的陈非也抵不上郑玄。

    半个多时辰后,郑玄方才有了一丝动静,睁开略显浑浊的双眼,缓缓说道:“两位何来呀?”

    “小子(学生)陈非(孔融)拜见郑公(郑师)!”两人都是毫不犹豫地执最高级别的礼节。

    “别客套了,都坐吧!”郑玄淡淡地说道。

    两人依言坐下,对视一眼,陈非说道:“郑公,晚辈此来确是有事想请郑公指教,还请郑公能助晚辈一次。”

    “你这话说的磊落,老夫听着舒服,你说说,是何事啊?”郑玄微眯着眼说道。

    陈非先是一礼,随后说道:“非本是庶出,少时又离家多年,尚未有字,想请郑公赐字。”

    郑玄没有回答,可能在考虑,陈非同样是静静地等待着,一点也没有急躁。

    “你本商家庶子,得天独厚,有靖难之能,安邦之志,便叫靖安如何?”郑玄许久后,开口道。

    “谢郑师赐字!以后晚辈便叫靖安,陈靖安!”没有一丝犹豫,陈非顺势说道。

    郑玄没有去提陈非擅自执师礼,而是说道:“还有什么事,说罢!”

    “郑师,董卓逆天而行,废嫡立幼,靖安救下少帝与太后,欲在幽州重整河山,起兵讨董,晚辈想请您出山,为少帝正名!”陈非一点不拖泥带水,和盘托出。

    郑玄依旧没有马上回答,少顷,平静地说道:“老夫六十有三,也没几年可活了,冲着你这份坦荡,老夫也该出这份心力。”

    陈非大喜,当即说道:“郑师大义!晚辈代少帝,也代大汉子民谢郑师大德!”

    郑玄要出山了,这个消息通过在郑玄处求学的学子传遍了各州,无数世家大族开始派人前往幽州,想知道幽州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到了郑玄出山,于各地诸侯相比,幽州已然先行了一步。

    幽州即将要发生什么,真正有资格角逐天下的各大势力都心知肚明,可幽州被陈非集团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诸侯们能动的心思太少,无可奈何。

    永汉元年十二月,骁骑校尉曹操刺董失败,败走兖州。

    永汉二年一月,东郡太守乔瑁称收到雒阳三公大臣书信,力陈董贼罪恶,号召天下诸侯讨董。

    逃回家乡沛国谯县的曹操,听闻诸侯风起云涌讨董之时,向天下宣称他手中有天子血诏,并假借天子名义,号令诸侯勤王。

    永汉二年一月底,来自天下各州的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会盟,各路诸侯各自安营扎寨,声势浩大,连营二百余里。

    陈非依旧循着历史,派出了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会盟,,只是派出了程知节担任副将,韦睿为随军参军,两人率踏月营助战,幽州出兵共计三万余人。

    诸侯们齐聚酸枣会盟后,曹操当众宣读讨董檄文: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诸侯奉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起兵五十万,向雒阳进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