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异世掌天庭 > 八十一章 二十年生聚

八十一章 二十年生聚

    不觉之间,杨绩登基已过十五年。

    距离那脊苍山一战,也过去十年时间。

    加上杨绪最后三年,大胤已有了将近二十年生聚之功。

    这二十年来,大胤国力蒸蒸日上,越发的强大起来。

    这却是有原因的。

    作为第一个敬天的国家,国运之中,含着许多功德之力。

    也可看作天道看顾。

    既是天道看顾,这大胤却是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一个,便是灵气的变化。若不是修行中人,不能感应到灵气的多寡,但是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从杨绩登基开始,每一年,大胤国境中的灵气都在不断增加,十五年间,灵气的浓度竟然增加了将近一倍。

    这等天地厚赐,虽然普通凡尘之人感应不到,但却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整个大胤。

    只说在百姓之中,灵气增多,虽不懂修炼归纳灵气,但日积月累,总归会存下一些,便是不多,却也有改善体质之效。

    所以在大胤的普通百姓,普遍体格都比周边诸国强健许多。

    而这百姓,一但进入军营,经过训练,便是一支强军。

    因而强大的,不仅是百姓的体魄,同时也是军队。

    至于读书人,除开体魄更好一些,在读书之时,也是神识更加清明,脑子好使许多。

    这十五年来,应考五次,所得的官员比起杨绪时候,那是强大不知多少。

    杨绩二十六岁登基,十五年过去,如今已是四十出头,比起当年,看起来成熟许多,留了短须,也更有威严。

    虽然时常操劳,但因为敬天得的功德护持,身体还算健康。

    五年前,年将七十的王中至致仕,虽然因得了功德之故,当时人还健康。

    不过下边的大臣都已经成长起来。王中至也不念栈,便提出了致仕。虽杨绩恳切挽留,但王中至去意已决,杨绩也只好遗憾的答应。

    王中至之后,新一任的宰相,却是赵之安。

    对于赵之安,杨绩信任,敬重,同时还有几分畏惧。

    当年朝堂之上,提刀砍下胡省荣脑袋的回忆,还时常能记起。

    这一日早朝之后。

    杨绩将赵之安请到后殿之中。

    “赵相,如今大胤强盛,我自十分欣喜。只是还有一事压在心底,常常难以入眠。”

    赵之安站起身来,拱手答道:“君忧臣辱,陛下但请直言,臣愿为良谋!”

    “唉!”

    杨绩长叹一声,徐徐道来。

    原来杨绩所忧,乃是杨绪之前的事,当时陈朝恃强,侵略大胤,几占一半国土。

    如非王正卿力挽狂澜,如今大胤还存在不存在,都还要另说。

    杨绪之父,孝皇帝杨林因大胤战事忧伤成疾,即便后来打退陈国,到底伤了身体元气,不久便病逝了。

    而更为关键的是,杨绩之父杨枢,却是战死在抵抗陈朝的战争之中的。

    从杨绪登基开始,那陈朝便可以说是与大胤有国仇家恨。

    只是杨绪不思治国,嘻戏朝政,险些丢了大胤传承。

    等杨绩继位,接下的国家还在百废待兴之时,只能先放下这段仇恨。

    如今十多年过去,杨绩见大胤国力蒸蒸日上,有想到自己年岁也不小。

    所谓文治武功,乃是每一个皇帝都期望的,而今文治已然大盛,国力强健,那杨绩难免就想起武事来。

    而那陈朝,恰好又有国仇家恨,如今自然想要讨回公道,算一算旧账。

    赵之安听了,沉默稍许。

    心中却是盘算了一遍得失。不过就他看来,如果只是征讨,胜算很大,但如果要将陈朝一些国土,甚至全境收入囊中,却是不易。

    杨绩见赵之安沉默,不禁心中忐忑,轻声的问道:“赵相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赵之安摇摇头,淡然的问道:“不知陛下是要讨伐不义,还是并吞一国?”

    杨绩听了,放下心来,笑着说道:“最好,还是覆灭陈朝。此等狼子野心之辈,常让寡人无法安睡啊!”

    赵之安听了,站起身来,躬身行礼,严肃的奏答:“兵者,国家大事。不可妄动。陛下既然有意伐陈,臣有三点上禀。”

    杨绩听了,点点头,“赵相请说。”

    “其一,兵者大事,不可浮浪。而今我大胤虽强,但犹有诸多不足,还需多多商讨,出兵几何,所支钱粮储备,行军路线,陈朝实力几何,都需调查仔细。”

    杨绩听了,点点头。“赵相所言在理,我却是急切了些。”

    赵之安听完,拱拱手,接着说道:“其二,虽是国仇家恨,但大胤已数十年未动刀兵,军士看似壮盛,但能否一战?臣以为还需多加操练,以备征战。”

    “是,是,这却是重中之重。”

    “其三,却是最重要的,我大胤归顺天道,当顺天而行。伐陈乃是大事,不可不禀天庭知晓。若得天庭首肯,陈朝覆灭,便在旦夕!”

    赵之安说完,杨绩以手抚额,大叫一声:“哎呀,却是我孟浪了,得亏赵相提醒!”

    三点一出,杨绩急迫之心又自收敛。

    “那依赵相所见,伐陈需得何日耶?”

    赵之安拱手回答:“臣以为,若只操练军士,两年足够,若要钱粮足备,至少五年之期。”

    杨绩站起身来,在大殿之中踱了几步,也在思考。

    又听赵之安在一旁说道:“陛下而今春秋鼎盛,也无后顾之忧。五年时间,也不算长,何不静待时机!”

    杨绩听了,眼中精光一闪,仿佛有些明悟,转头看向赵之安,笑着说道:“赵相言之有理,那便以五年为期。”

    君臣商议已定,赵之安便自告辞。

    却不知天庭之上,褚严对此也尤为关注。

    自脊苍山一战之后,以大胤为中心,方圆三万里之命数,其实已早定下。

    上有天道降下杀运护持,又有封神榜立榜之基,自然无有阻碍。

    而自下,得了恒天之主许诺,又有褚严天帝威名传播,这三万里之地,早被划进天庭治理之下。

    十多年来,三万里内果无其他大势力修行者进入,一片平静。

    唯一需要警惕的,唯有结下因果的怙跋神帝。

    只是三妖已灭,虽然可能出点儿小阴招,但也不会大动干戈才是。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大胤准备妥当,出兵直击了。

    三百年杀机,已过十五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