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父母是那一代人中为数不多自由恋爱结婚的。父亲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那个年代一年的报名费才五块钱,可是兄弟姐妹七人同样让这个家庭难以支撑。老大老二老三都做了上门女婿,那个年代做上门女婿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农村结婚的嫁妆也就是床单被套棉絮(三件套),可是就连这三件套都难以凑齐,父亲排行老四,为了让弟弟妹妹继续练书初二没上完就跟着他的外公去学木匠手艺了。父亲十三岁时连一把斧子都还拿不动,那时候的手艺人可不像现在那么多电动工具,所有的原材料到成品都是用墨斗打样,斧子劈出大样,然后是刨子,出小样,砂布瓦片打磨,最后上漆

    儿时见过父亲帮别人打家具有一些记忆,父亲对他的手艺工具看得很紧不允许我们碰,主要都是铁艺利器,怕我们伤了手,父亲十六岁就出师帮别人上门做手艺人了,成了小杨师傅。小杨师傅像最早的江湖手艺人一样,背着自己的器具行当上门帮别人做一些木制家具,大到装房上梁,小到书案抽屉,几年间也有了一些名气,遇到我母亲他也就十八九岁,据母亲说起还会偶尔哭鼻子。

    至于后来相识相知相爱我们就只是偶尔听前辈们闲聊说起,刚开始母亲娘家是极致反对的,因为父亲家太穷,母亲不惜与娘家断绝关系也还是要跟他在一起,这段婚姻今天看来是美满的,可是离不开我母亲的大度以及对父亲的理解。

    因为父亲自己是木匠的缘故,出师第一个大工程就是自己建了一栋房子,不错是一栋!两层四间,墙壁是一尺厚的泥土,楼板是木板,瓦,总之那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人工和手艺人,大部分都是请过来免费帮忙没有薪酬

    结婚前一个星期赶着回家砍了两根木料做了卧室门和床,我母亲的嫁妆相对就上档次一点了。红木油漆得箱子,柜子,床上用品,和一些生活用品,零零碎碎。过后的生活并不如意

    父亲心比天高,也应该算最早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和一小部分港片中的年轻人一样开始做起了生意,最早的项目是贩卖山里的木材到江浙一带,后来又炒外汇,贩香菇,麝香,之所以用贩卖是因为量都很大,一度是那个时代村里亲戚中得风云人物,总之业务做得挺多,就是没见挣钱,没赚到钱得版本很多,有说被合伙人骗了的,有说乱花了的,童年时期得我有一点怨恨他,因为看到了母亲得不易,怨他没有做到一个丈夫和父亲该尽得责任,当然有一部分也源自于小爹和奶奶得碎碎念和不理解,他们眼里得父亲就是不务实不可靠,就应该踏踏实实做一个手艺人,童年时偶尔母亲会有埋怨,但还是挑起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责任,拉扯着我们兄妹,出生,上学,直至我小学毕业,父亲才真正踏实下来尽到一个老公的责任,可见我的母亲是爱她的,一直默默支持着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