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鼎革 > 第一章 绝路(2)

第一章 绝路(2)

    “兄弟”二人信步走上村子的制高点,唐无病气不喘心不跳,可是瘦弱的孩子就有些吃不消,上了山顶,坐在土坷垃上一个劲喘气。

    这里是一处高坡,方圆几十里尽收眼底,唐无病仔细地观察着这个村庄,那些错落有致的院落,还有一些傍着高坡挖出的窑洞。河岸两边矗立着一溜光秃秃的树木,看上去像是某种柳树,虽然光秃但显然还没有死,有些绿叶正在发芽。一里远的地方还有几个汉子正在用斧子砍树。唐无病想起了传说,陕北荒年剥树皮而食,他特地看了目光所及的每一棵树木,都有树皮,但奇怪的是,有不少都在两米左右的高度被懒腰截断。

    柳树之后高出河床一丈的距离有一段四五米宽的小平台,上面种满了庄稼,庄稼已经在抽苗,绿油油的一片,田亩有多少唐无病估计不出来,总有百十亩的样子。看得出来,这些田因为靠近水边,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灌溉,因此仍然顽强地长苗。在田地的尽头是一条依稀可辨的白色界限,到此为止又突然升高直壁三丈左右形成另一个高高的平台,上面是一片很大的平地,全部开垦成农田,只是不见一丁点的绿色。

    再向四周望去,都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一片黄土,光光溜溜,一片绿色也见不到,北面几十里的地方延绵着一趟东西走向的山,一条土路从山中蜿蜒而出,到离村子五里远的地方跨过河流,然后在村庄所在梁峁的东面隔河蜿蜒南下。

    唐无病观察了一会,心中渐渐有数,这个村子大概两百户左右,应该算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从院落的层次看得出来,村子的管理者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唐无错拉着他的手使劲摇晃,“师傅,教我什么唐诗啊?”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无病缓缓背诵着诗句。

    眼前的涓涓溪流不是无定河又是什么?陈陶的千古名句为这条河流在历史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辈子,作为军迷,特别是对明末那段历史特别熟悉的军迷,如何没看过谭其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于陕西的地形地貌自然十分熟悉。

    无定河向南几里远的地方,自西面又有一条河流汇入,这条河流河床不及无定河,但水量却比无定河大。至于叫什么,唐无病一时没有想起来。他是凭着两条河的河床宽度判断出了哪条才是无定河。

    无定河,长峁村!唐无病脑子里突然萦绕着一个模糊的记忆,是什么呢?他无论怎样想也想不起来……

    “师傅,师傅,这诗是什么意思?”唐无错背诵了两次就已经将诗完整地背了下来。

    唐无病喃喃道:“这诗乃唐朝时陈陶所作,说的是好男儿长大了当横扫匈奴,以前这里是边塞,埋葬了许多英雄男儿,他们虽然死了,但依然被心上人惦记。”

    “长大了当横扫匈奴?师傅,师傅,那我长大了,师傅带着去横扫匈奴吧。”无错清脆的声音响起,充满了对横扫匈奴的期盼。

    唐无病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啊,好男儿自当提刀报效沙场,等你长大了,我就带你去。”说着话,目光投向了东北方,崇祯三年,己巳之变已经发生,内忧外患,这个大明朝正一步步走向灭亡,自己为什么跑到这样一个乱世?而偏偏自己对明朝历史又是那样熟悉?天在耍他还是在帮他?唐无病默默地看着蓝天,白云千变万化,心中思绪万千。

    唐无病从高坡上下来,遇到一个年轻人,那人看到他,一下子变得很开心:“十八叔,一大早跑哪去了,可让侄儿好找,族长就让我来找你过去。”

    唐无病看看眼前的人,二十上下,胡子没几根,大大的眼睛孕育着笑意,管唐无病叫叔,或许就是族里的侄子辈。唐无病不认得对方,只得含糊地答应着。年轻人又跟唐无错打着招呼:“哟,小秀才啊,又跟着十八叔认字?”语气中满是戏谑。

    唐无错哼了一声:“乖侄儿,也不叫声叔?”童音清脆,甚是不服。

    “哟,还真忘了,小叔脾气不小!”年轻人哈哈大笑,“不跟你这小叔扯淡了,我还得带十八叔去见二爷呢。”

    唐无病对无错说道:“好了,今日就到这吧,明日一早你再来。”无错点点头,冲着年轻人不满地做了个鬼脸,才悻悻而去。

    年轻人拉着唐无病朝另一个方向走去,边走年轻人边说着:“十八叔的伤怎样了,侄儿可惦记着呢,昨天听说你能下床了,本来今日想去看看,谁知道二爷就命我来唤。”

    唐无病胡乱答应着,甚至不知道此人的名字,有什么办法呢,这个世界除了一些熟悉的历史,其他却是两眼一抹黑。唐无病谨慎地跟在他身后,二爷在哪,也不知道。

    年轻人见他眉头深锁,以为是因为落第的事,乐呵呵地劝说道:“十八叔,您老别着急啊,咱们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十八叔是神童,七岁能吟诗,十五岁就入学,这会考不上也不打紧,下次,下次一定能中。”话语间充满了自豪。

    唐无病支吾着答应,心中泛起一种感觉,这个叫唐无病的人看来在村中颇受尊重物,不然那些村民,还有这个不知名的侄子神色中充满了尊敬。唐无病微微一笑:“谢谢了。”年轻人笑得更欢。

    一个院门打开,一名汉子走出来,一手抗个大铁锤,一手抱着一捆铁料。抬头看到年轻人,打着招呼:“辛成啊,这是去哪啊,哟,是秀才郎,十八叔。”

    哦,原来年轻人叫辛成,辛成笑了笑:“辛苦哥,二爷叫十八叔过去,这不……”唐辛苦四十多岁了还要管唐无病叫声叔,看来自己在族里辈分不低。

    唐无病盯着辛苦手里的家伙,若有所思地问道:“辛苦啊,打铁的人多吗?”

    辛苦一脸无奈地摇着头:“不成啊,天旱成这样,庄稼种不成了,谁还有闲心打农具。这还是碎金镇的王千总照顾我给的买卖。”

    唐无病道:“碎金镇的王千总吗?让你打啥了?”

    辛苦道:“不多,二百支箭镞,二两银子,也不错了,够家里吃一阵的。叔不陪你聊了,还得赶工去呢。”

    望着辛苦的的背影,唐无病有一搭没一搭地问着:“村里的手艺人不错啊,还能吃饱饭哦。”

    辛成摇摇头:“辛苦哥手艺最好,还有生意照顾,像庄好和王六郎他们手艺没那么好,就不好办了,听说六郎都跑到米脂去靠做苦力挣点小钱换粮食了。唉,都不容易啊。”

    一路走过去,形形色色的人跟辛成打着招呼,唐无病全神贯注地记着那些人的名字还有排行。

    唐无病见得最多的就是一个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他们散落在村子的每条街道,每个角落里,有的披着破棉袄抄着手倚在门前,有的垫着破鞋坐在石磨上面,有的蹲在水井旁边。哪家闺女与相好幽会,哪家媳妇偷汉子,哪家公公不要脸扒灰,言之凿凿犹如亲临,香艳的话题惹来阵阵放肆的笑声。

    这些人的存在让唐无病更加忧虑,并不是谁都如辛苦那样有手艺能够养活自己,地里没活干他们只能这么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当这些人实在活不下去了,就会铤而走险。

    唐无病很怕,很怕被卷入了那场流寇的战争之中,因为他怕死,虽然两世为人,但他仍然不能堪破生死。所以现在开始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令自己能活下去,流寇是决不能做的,至少在崇祯十三年之前,打死都不干。

    看着这些闲汉,唐无病忧心忡忡,随便问了一句:“怎么样,村里的粮食还够吃吗?”

    笑容微微一僵,唐辛成道:“不多了,再支撑一个月可能都困难。”

    唐无病点点头:“那不是撑不到收成吗?”

    唐辛成道:“二爷也在想办法呢,我听说有几家是熬不住了,正谋划着逃荒呢。”

    唐无病指指问道:“河边有几亩水田?”

    唐辛成有些惊讶地看着唐无病,奇怪今日十八叔为啥问起这个,不过迟疑了一下还是回道:“那都是八爷还有十二伯家的地,加起来也就百来亩,二爷跟他们商量了半天,他们答应分一半的收成出来。”

    唐无病问道:“百来亩?能有多少收成?”看来村里所谓的大户不过是这样,有个几十亩好田而已,看来这条村子土地兼并情况不严重,这个原因是什么,唐无病暂时想不透。

    唐辛成只有嘴边留着点笑容,“一亩也就一石左右。”

    唐无病心中换算了一下,一石大概折合一百二十斤,一万多斤粮食,去皮去敷,最多剩下八千斤,如果按照两百来户人算,如果他们把收成全借出来,也还是不够。唐无病摇摇头又问:“其他呢?还能有收成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