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鼎革 > 第十四章 千总(1)都事

第十四章 千总(1)都事

    新年的喧嚣余波未了,陕西都指挥使司的官吏们还没有从节日的狂欢中清醒过来。一个文职打扮的官员打着哈欠进了屋,看到里面另外一名官员连忙拱手,“左大人,卑职有礼了。”

    左大人拱手回礼,也不说话继续埋头处理过年挤压下来的公文。来人手里拿着一份本章道:“这个人有点意思,大人还记得年前签发的官身吗?有个叫唐无病的?”

    左大人抬起头,伸了个懒腰,想了想道:“是有这么个人,扯出一支团练,守了米脂五日,九十多个首级,好像因功派了一个把总,赏了二百两银子。谢都事,又有啥新鲜事?”

    谢都事将本章放他面前,“这人厉害啊,从西安回米脂,路上稍带砍了大贼苗成的脑袋。”

    左大人哦了一声,将本章拿过来看看,眉头皱了起来,“他怎么从西安回米脂?”明朝没有路引,普通百姓不得随意移动,迁徙,唐无病没事来来去去本身就有问题。

    谢都事道:“大人您仔细看看,洛川州府表功本子上说他是个秀才?”

    “秀才?!”左大人连忙仔细看完公文,“搞什么搞,他怎么是个秀才!巡抚衙门过来的公文没提啊!一个秀才怎么就给募入军职了?”

    谢都事脸色难看,“是啊,刚才我看见了也十分纳闷,犒封的官身文书都已经用印发出了,现在等于把秀才任命了把总。这要让唐无病知道了,恐怕得闹起来吧。”

    左大人道:“那你说怎么办,打回巡抚衙门?”

    谢都事道:“左大人,恐怕不行吧,要是官身还没签发,那可以打回巡抚衙门,现在所有手续都办好了,秀才入了军职,再打回去,巡抚衙门一定会把责任推给我们。到时候扯起皮来,咱们得多多少麻烦事?”

    左大人道:“那如何是好?”

    谢都事道:“大人啊,咱大明朝没有一条规矩说秀才不能当兵吧。”

    左大人想想,点点头,“对,说得没错。”

    谢都事道:“那就行了,咱们装作不知道,反正是巡抚衙门发过来的功表,说不定他们早就问过了秀才唐无病了,那就将错就错。人家一个秀才入了军职估计也是久试不中,实在等不起了,才被迫转投行伍,谋个出身。多不容易啊,看他文武双全也是个人才,这次又得了大功,干脆再叙一级,升作千总吧。”

    “千总?”左大人沉吟了一下道:“千总也得有位子啊。”

    谢都事道:“有啊,日前布政司衙门过来的文书说碎金驿千总王仁欲投贼寇,被米脂县,又是唐无病所杀,追究其家人罪,儿子判了流千里,女眷罚入坊间。因果报应啊,他的千总位子腾给姓唐的就行。”

    左大人点点头,“就这么办了,这姓唐的论功也的确得给个千总。谢都事,行文吧,一会给佥事大人用印。”

    ……

    二月初二龙抬头,早春的树叶竟然发起了新芽。唐无病又琢磨起孟家岔的土地,孟家岔是大村子,囊获了周围两个峁将近三千亩的地。自从上次王嘉胤祸害了米脂四乡,孟家岔就没了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新年过后,唐无病才听周围乡村说了,孟家岔遭了寇,全村被裹挟走了。

    原来如此,唐无病动起了心眼,既然孟家岔的人被裹挟了,那么就成了流寇,占了他们的地那等于占了流寇的地,怎么也不算强取豪夺吧。相通这一层,唐无病毫不犹豫发出了,“把地种到孟家岔去”的口号。

    于是长峁村和流民营的百姓如同蜜蜂见到花似地一拥而上,这次种的庄稼是举人老爷提供的,一种叫红薯,另一种叫玉米的东西。规矩还是那样,所有收成唐无病要三成。

    忙到三月,唐无病能看得到的地都种上了庄稼。麦苗在顽强地抽穗,苜蓿长满了几条山沟,向阳的已经可以收割起来做马草。唐无病感谢老天,如果把他早一年扔到这里,唐无病就得崩溃了,除了不饿死之外,他没有任何发展的余地。

    现在不同了,到了六月,他可以支配更多的资源,现在只需要一个正式的官身。作为举人他该如何晋级掌兵呢?团练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他需要权力!

    在明朝的官僚系统中,即使一个小小的知县也可以掌兵,但不是名正言顺,真正可以掌兵的可以是巡按御史,这个官最小,七品,巡按御史品级小但权力大,整个省上至督抚下至千户百户,所有人都能弹劾,当然不是一个举人随便就能做的,需要很大的机遇。

    上面还是兵备道,这个官职很厉害,除了可以掌兵还可以练兵,是形成势力很重要的职位,但四品的官职更不是一个小小的举人可以想的。再上去就是参政,督抚,这些就更不用想了。

    正当唐无病想着如何能成为真正统兵的官员时,一切都揭晓了。三月初,陕西都司一名副都事来到长峁村,陪同他前来的还有延安路参将,只是这次来的却不是李卑,而是一个陌生面孔。

    得到通报的唐无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是陕西都司的人来传令?这是个怎样的命令,难道要将自己的团练收走吗?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没有办法阻挡,一切为他人做嫁衣?他焦急地在官路旁恭候着,太阳有些西斜了,山道上转过来一名骑兵,他快马跑到唐无病面前,“你们是长峁村的人吗?”

    庄河上去拱拱手,“正是,你是?”

    那骑兵一圈马,“陕西都司经历司副都事谢玉树,延安路参将孙守法前来颁令。唐无病何在。”

    唐无病出列拱拱手,骑兵在马上拱拱手,“标下回去复命了,千总大人。”说着回身跑了。

    千总大人,这话如重锤一般敲击着唐无病的心头,自己成了千总大人,这是一个无论如何无法想到的结果,一个大明朝通过科举出身的举人成了千总?文人任武职?这是怎样一种国际玩笑!

    唐无病预想过许许多多种情况,最坏的要不是长峁团练被朝廷强取豪夺,要不就是被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文官们怀疑有野心,捉拿问罪。却万万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局。

    正当举人老爷傻愣愣地呆着的时候,一队人马转过山坳,远远地传来一声号角。唐辛成一招手,事先安排好的二十名鼓手敲起了有节奏的腰鼓。唐无病抬头一看,约莫二百人的队伍走到近前,为首一名文官一名武官。

    唐无病连忙走上前去,“米脂长峁村士子唐无病,恭候都事大人,恭候马将军。有失远迎,恕罪。”

    那文官打扮的哼哼一声:“免礼。这便是长峁村地界了?”心里对唐无病有些不满,一个秀才虽然勉勉强强称得上士,但也没见过这样挂在嘴边的,一般见到文官要不就自称“在下”要不就称“晚生”。

    唐无病点点头:“回大人,由此下去,再走两里就到,请看那边的高峁便是。”

    谢都事嗯了一声,“前面带路吧。”

    一行人朝长峁村而去,谢都事一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唐无病聊着,问问天气时节,问问流寇状况,问问长峁团练的情况,唐无病一一作答,说到长峁村接纳了一千多流民的时候,谢都事哦了一声,诧异地看着唐无病,“这年月能保住自己一口饭就不容易了,无病可说说为何收留流民?”

    唐无病愣了一下道:“那些流民都是在米脂共过生死的,家园被毁,衣食无着,长峁还有点余粮,活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跟村里乡老商量过之后,就收容了他们。大人有何指教?”

    谢都事嘿嘿一笑,“这么多流民,朝廷都管不了,你能管得了?听说无病也是读书人,应该听过典故,本朝初年有沈万三出钱为高祖修城,结果家破人亡。身为白丁做了朝廷该做的事,这就是僭越,无论是否出于公心,出于好心,这种事做多了能有什么好结果?”

    唐无病心中一动,没错,收留流民他是有私心的,在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人是最宝贵的资源,进而可以引申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民望是最宝贵的资源。收留流民从本质上乃市名所为,一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二来收买人心,在任何统治者眼中这都是一种有野心的行为。

    原本唐无病琢磨着通过种田获得余粮,在乱世中就可以聚拢更多的人,有了人就有力量,这才是自保之道。而且在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流民屯田也不会引起多大的注意。没想到,在任何一级文官心中,都跟明镜似地。

    唐无病连忙拱手想解释,“大人……”

    谢都事不愠不乐,徐徐道:“无病乃秀才出身,有的事情更应该有分寸才是。对于流民屯田,都司内有专门的团练使。”唐无病默默应诺,这话有两层意思,既是警告又是提醒。唐无病不明白为什么谢都事对自己如此提携?

    ……

    书友们看看月票榜,后面被人追得冒烟了,轻车请求火力支援,守住第六,说是3000大洋的打赏,成不成就看你们的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