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天子娇 > 第105章打仗

第105章打仗

    顺利抓住了英王嫡孙拓跋泽,反应过来的翰青立刻派人去追逃出京去的英王,然而追到了豫州边境,却中了埋伏。派出去的人,无一生还。

    消息传回京师,朝堂上的人立刻慌了。其实自英王出逃那日起,他们便已经慌了,只是,现在更加慌乱了而已。

    事实已然摆在了眼前,容不得任何人逃避。

    这内战,是不打不行了!

    既如此,那便调兵遣将吧。

    然而对于拓跋笙来说,主帅的选择,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她对朝中的将领,所做的了解并不多。有些人名声在外,骨子里可能就是个酒囊饭袋。

    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将领,她高高的坐在御座上,却根本看不到他们。

    能经常在拓跋笙面前混日子的,所谓的将领,个个年轻、气盛。有些人一听到要打仗了,还表现的很兴奋,急于立功。

    他们这些人基本上是名将之后,有老子的威望在,京城里的人都会高看他们一眼。但毕竟他们在京城里养尊处优,从未在战场上真正拼杀过,拓跋笙实在信不过他们。

    唯一威望与实力并存的裕平候在豫州,估计现在应该被英王旧部们给控制起来了。

    不过就算他在,此次出征,拓跋笙也不敢用他做主帅。在豫州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完全收服了军心,看来是当初高看他了。

    挑来选去,挑中了一名先帝在位时,所封的中郎将。

    中郎将左信,出身于铁匠之家。少年从军,从一名小卒,一步一步做到如今的官职。

    此人没有傲人的家世,在而立之年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自己的实力。

    然而,他毕竟仅仅只是一名中郎将,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高。

    破格提升他做主帅,不得不说,这个决定够大胆的。

    不过,打仗这种事,向来是以实力说话的,至于威望嘛,可以慢慢建立。

    敲定了主帅人选,点将出兵。

    出征那日,拓跋笙率领着文武百官,站在城门楼上相送。眼看着四十万大军陆续走过,那场面,当真浩荡壮观。竟连某些怕死的大臣,都忍不住热血沸腾。

    这仗还没打,有些大臣便在拓跋笙面前,信心百倍的豪言壮语起来。认为不出一个月,京城便能收到捷报。

    其他人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也觉得此战一定能胜。

    朝廷的四十万大军,对战二十万镇南军,这场仗若打不胜,才是真的丢人丢到家了。

    与众大臣的群情激奋不同,拓跋笙面色沉重。

    在她看来,压倒性的人数,虽然增加了一些胜算,但将国力的内耗将至最低,才是真正的打了胜仗。

    然而,现实总是,每当你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结果却总会比你预想到的还要糟糕更多。

    头一个月,朝中的确捷报频传,然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拓跋笙所看到的是不容乐观的伤亡人数。

    第二个月的时候,战败的消息便纷至沓来。

    如果说,大家对头几次的战败,还心存着胜败乃兵家常事的乐观心态的话。那么如今,京城里的世家勋贵们,便早已经打好包袱,准备随时跑路了。

    豫州距离京城,最快仅有五日的路程。

    五日!再这么节节败退下去,迟早敌军会兵临洛京城下的。

    现在,朝堂上已经公然讨论起了是走是留的问题。

    走派和留派在殿上吵得不可开交,而拓跋笙则坐在那里冷冷看着他们。

    她已经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她是绝对不会走的。

    “报——”一个士兵手持战报急冲进殿,“左将军退至尧城死守,然而敌军兵分三路,其中南路军,已兵至牡丹城下。”

    “什么?”大臣们个个大惊失色。

    洛京城以东南西三城相辅,东面为尧城,南面便是牡丹城,而西面,则是济州郡。这三城有任何一城失守,便是为敌军打开了进入京师的门户。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宣王惨白着一张脸。

    “陛下!”尚书令申骞手持玉笏,朝拓跋笙一礼道,“陛下,下旨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拓跋笙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转而对其他人道:“难道满朝文武,就没有人愿意去坚守牡丹城?”

    下面立刻安静下来,大臣个个缩着脑袋,偷偷摸摸的相觑一眼,却谁也不敢说出一句话。

    拓跋笙略感失望的看着这些大臣们,越是在危机时刻,她却越指望不上他们。

    “罢了,既然你们没有人敢去,朕便亲自去守城。”

    “这,陛下三思呀!”

    这回有人愿意站出来了,而且还不止一个。

    “是呀陛下,您怎么能亲自去守城呢?”

    “还是委任个将军去吧!”

    “陛下,臣有人选推荐。”

    话音是从殿外传过来的,一身玄衣的密使都尉翰云,大踏着步子走进殿内。

    “臣无宣进殿,请陛下降罪!”

    “翰都尉请起,朕恕你无罪。”拓跋笙站起来,走下御阶,“你刚才说,要给朕推荐一个人,说来听听。”

    “臣推荐景王拓跋崇,守卫牡丹城。”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连着拓跋笙的脸色,也暗淡了几分。

    几次打交道下来,她当然知道景王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朝政谋略上,都很有两把刷子。但他给她的感觉,却实在太过诡异,让她琢磨不透。重用一个自己无法把控的人,那可是相当危险的。

    更何况,父皇说过,景王不能放。

    她狐疑的看了翰云一眼,这是他第二次向她推举景王了。

    他虽然是搞情报的,可对于景王,他未免也太熟悉了点。

    “翰都尉可知景王是什么人?他是父皇严令所关押的囚徒,他是天阙阁的阁主。”

    他在牢里都不安分,谁知道他走出牢笼后,会干些什么。

    拓跋笙的严厉语气,听在满朝文武的耳朵里,都一阵战栗。这哪儿是个十五岁的孩子?说她三十五岁还差不多。

    见拓跋笙动怒,翰云立刻又跪了下来。

    “陛下,当下乃生死存亡之际,一切当以挽救国运为主。景王殿下年少时便开始带兵,二十岁组建起了威震北疆的北海军,他是一位不世出的将才,只有他,才能挽救当今的危局。”

    他说的对,她知道景王很厉害,这种时候,用人自当不拘一格才对。

    “你起来吧,”拓跋笙面向他,自动忽略掉他说起景王时,眼中的那份狂热。“来人,拟旨!”她慢慢的走向御阶。

    话音刚落,秘书令立刻上前。

    “敕封景王崇,为辅国将军,镇守牡丹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