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红楼改气数 > 第百六十二章 贾妃昭告天下

第百六十二章 贾妃昭告天下

    贾琏见石公子亮出诚意,且并未逼着自己眼下就把这位“茱萸小爷娶回家去“火星撞地球”,心中一宽,拱手道:

    “反正这趟去扬州,我身边还带着个难缠的呢,这一道上,由着她们两个去斗嘴。

    只是要先同石兄说好,令妹要是摆出什么郡主还是公主架子来,我这里可当真伺候不来。”

    石公子一笑:

    “茱萸的性子确实是难缠了些,不过这丫头也有软肋,那便是只要说‘告诉你母亲’,她必定会服软。

    贾兄弟有所不知,她这趟之所以非要跟着去扬州,也是要顺路去苏州去看望母亲。

    我本说是带她一道儿去的,只是如今有件事情压在头上,不得脱身,是以倒要劳烦贾兄弟。”

    顿了顿,又道:

    “这件累我不得脱身的事情,只怕与尊府也有些干系。”

    贾琏何等精明,略一沉思,心中忽然豁然,便问道:

    “此是可是与令妹日前在南城葡萄巷里之事有关?

    石公子闻言哈哈大笑:

    “那个石呆子,可不就是我么?”

    “啊?”

    贾琏拍着脑袋回想——那个石呆子黄皮瘦削,眼神颓废,怎么也不是眼前石公子的形容,而且,嗓音也全然不同,不像,当真不像。

    石公子忽地被背转过脸去,说出一句:“寒舍清贫,受不住公子的富贵之气,请回。”

    千真万确正是那日遇到石呆子的声音语气。

    贾琏一愣,随即也大笑:

    “易容!必定是易容!已臻化境!巧夺天工!”

    笑容还在脸上,贾琏陡然一惊,整颗心陡然下沉。

    妈地啊,这个皇上身边的亲生小特务,易容化妆跑出来“放蛇”,明显是要“钓鱼执法”。

    那么,他们要钓的鱼……

    难道就是贾家!!!

    分析到此,贾琏不由一个激灵。

    若果真如此,整件事应该是这样的:

    他们知道贾赦喜欢收藏古扇,于是先派人在贾赦面前得瑟极品古扇,让贾赦觉得家里所有已经收藏的这些上好古扇都是垃圾。

    此后他们放出风声,说南城有个穷的连饭也没得吃的石呆子,家里藏有二十把绝品古扇,引得贾赦心动,无论如何都要搞到手,于是……

    但或许是石公子没料到是自己亲自登门,而且白马依恋旧主,闻到气味认出了藏在屋中的石茱萸,这才导致了穿帮。

    想到此处,贾琏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怪异:

    “石兄所说的‘有件事情压在头上,不得脱身’,说的就是要给贾家设伏么?”

    石公子也收了笑容,轻叹道:

    “我也知瞒不过贾兄弟。

    明说了罢,皇上一直在暗中收集这些‘功臣派’的罪过,并不只针对贾府。

    虽不至于一二年之内就动手,但积少成多,迟早是要清算的。”

    贾琏放下手中的酒杯,皱眉问道:

    “石兄既然已经算计到我爹头上,又何必要与我拉交情?”

    石公子知道贾琏必然心中不悦,儿子孝顺爹,天经地义。便歉然拱手道:

    “我这里先赔不是,再说我的不得已。

    贾兄弟,此举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令尊。

    令尊乃是个闲职,又无心权术,只爱高乐,皇上并不在意养着个有职无权的闲人。

    此事要引出来的,必然是个既要存心与功臣派勾结、又能仗势欺人的。”

    贾琏也明白,屁股决定脑袋,大家立场不同,各有各的不得已。

    低头想了想,才道:

    “我也明白,石兄头上的那位亲爹,可比我那亲爹难对付得多。

    咱们既然是兄弟一场,就该相互信任。你跟我如此明说,我就帮你设个圈套,引出个仗势欺人的来让你交差。”

    石公子一声感叹:

    “你这人,既聪明,又豁达,温文尔雅之中满是豪气、义气,与你相交,也是人生幸事。”说罢,斟满一杯酒,举向贾琏一敬,便自己先干了,“日后咱们自家兄弟,福祸同当。”

    贾琏也斟满一杯酒,一气喝干:“你这个当哥的,为了妹妹真够拼的。”

    却说这日下半晌,宫里的夏太监来到贾府,送来了贤德妃娘娘赏赐给家人的十五节礼。

    贾母的是香如意一个、玛瑙枕一个、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两位老爷和两位太太以及姨娘的,是香如意一个、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王熙凤和李纨的,是霞影纱两匹、凤尾罗二端、香袋两个、锭子药两个。

    宝玉和宝钗的,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黛玉和迎春、探春、惜春的,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

    贾母带着众人亲自迎送,临走还奉上了二百两银子给夏太监。

    众人都瞧见了独独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的,自然也都明白了贵妃娘娘故意撮合之意。

    宝玉婚事上,贾母与儿子贾政看法一致:须得找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儿,而非商贾之女。

    此时贾母心中憋闷,却也无奈,自知自己棋差一招,被王夫人抢了先。

    旁人也罢了,袭人将些赏赐堂皇皇摆在宝玉屋中,心中已是喜不自胜。

    看来,这是王夫人趁着进宫时与亲闺女贵妃娘娘“通气儿”的结果,娘娘终于与王夫人一心,选了宝姑娘为配。

    只要能定下宝姑娘,那么自己做姨娘之事,便也该是定了八九分了。

    袭人虽没见过贵妃娘娘,但也听说了不少,说贵妃娘娘在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并非跟着王夫人长大。

    后来添了宝玉,贵妃娘娘乃长姊,宝玉为弱弟,二人同随祖母,时刻不离。

    宝玉才三四岁,贵妃娘娘便手引口传,亲自教授了几本书,教认了数千字,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按说贵妃娘娘本与贾母更亲近,但因贾母年迈,纵使如今皇上开恩,准许每月逢二六日期,后宫眷属可以入宫请候看视,老人家也委实没力气奔波走动。

    倒是王夫人,得了这恩典,几乎次次不落,回回必到,深慰贵妃娘娘在深宫中的思亲之心。

    宝玉的亲事,老太太那边自以为胜券在握,却不道王夫人先下手为强,早在贵妃娘娘身边数说宝钗之貌美德淑,且宝玉日益年长,须得有个深明大义之人在旁规谏才好。

    如今看着这节礼,却不是昭告天下了?

    袭人刚刚被莺儿叫去一边说话,等回到屋里,却见屋中桌上的节礼少了,便问正在剔香炉的麝月:

    “娘娘赏的东西呢?”

    麝月抬起头,笑道:

    “还不是被二爷拿去献宝了?”说着一努嘴,“林姑娘屋里,这会子正热闹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