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意气风发的少女 > 第一章 正步,走!

第一章 正步,走!

    昂首挺胸,近乎标准的迈着正步,腰杆挺的直直的,白皙的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漂亮中带着严肃和骄傲。

    她叫吴秀起,22岁,读过几年书,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在横桥村里,是稀有的。大部分村民,能够听得懂普通话,却不会讲普通话。少部分会讲的,也是夹杂着土话的调调,可能城里专门讲惯了普通话的人,还听不懂这带着调的普通话。

    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吴姑娘的故事。

    这是1966年的某一天,和往日一样,公鸡未打鸣,吴秀起就早早的起了床,拿起一把齿轮密集的木梳子,麻溜的扎起两条短马尾。一套军绿色的工装,特别整齐的叠放在老木板箱上。穿之前,她轻轻的拂了拂衣服上不知道是否沾有的灰尘,然后双手拿起上衣,看了又看,笑了又笑,穿上。穿戴整齐后,吴秀起走出房门,经过堂屋时,大喊了一声:立正!整个人站的直直的,调整好姿势,拉开堂屋大门的插销,正式出家门了。

    在村里狭窄且弯曲的泥路上巡逻一番,是吴秀起的日常。她自成一队,巡视着村里的每家每户,看看有没有越矩的行为,有没有违反上面的规定。

    村里人呢,对这个姑娘倒也不反感,因为长的漂亮,而且讲一口好听的普通话。听说她还有个对象在部队里。这是件了不起的事。

    “张家的大叔,家里不能烧香!我们要破四旧,不要封建迷信。今天我先警告你,你自己处理下。下次再发现,我要严肃处理了。”

    吴秀起经过张陌升家门口,瞥见张家堂屋的米柜上,竟然供着一个菩萨,面前的香灰炉里,三根未烧尽的香还点着红心。这还了得!吴秀起面色不悦的训斥了张陌升一番,在张陌升不停的点头道歉、好话说尽下,方前往下一家农户。走的时候,吴秀起有一种很铁不成钢的闷气,怎么就跟这些人说不明白呢,真是老迷信!

    看着吴秀起走远,张陌升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转身走向米柜,找一块布,小心的把菩萨包起来,掀开柜门,往最深的角落里放了又放,按了又按,方盖上柜门,说了句阿弥陀佛,勿怪罪。然后把香灰炉拿起来,从自己后门穿过,走到不远的河边,小心翼翼的把里面的香灰倒到河里。回来后,又找了块干净的布,把香灰炉也包起来,再次打开米柜门,轻轻的放在最里面,盖上盖子,似乎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但手按在柜门上,心里似乎还是有点担心。

    张陌升无奈的叹了口气,瞥见这米柜上的一个小洞,不免五味杂陈。这个米柜是祖上一直用下来的,颜色偏灰黑,但因为陈旧,又有点泛白。柜子上的这个洞,不是别的,是小鬼子打的枪洞。

    具体的事情,张陌升记不太得了。他当时还是个小孩子,在西屋玩,只听到一声响,站台柜旁的奶奶应声倒下,嘴里不停的“哎呦、哎呦”的喊着。然后听得外面有人在笑,啐了两口走远了。后来听大人说,是个日本鬼子故意开枪打的。奶奶在家里躺了三两天吧,就去世了。也不知道是打中了要害,还是没钱治疗引发的感染,总之,被日本人打死这件事,是没错的。所以,张陌升恨日本人。

    但是张陌升的老婆张嫂,却一直不觉得日本人可恶。她经常说,日本人挺好的,她小的时候,日本人给糖她吃,没有打过她。这些事,确实每个人经历不一样。但是,张嫂的爹,据说当年是个伪保长,可能基于这层关系。

    但是,现在也没有人追究她,为啥?应该是她爹为乡民做了很多好事的缘故吧。所以,任何时候,为人怎样和他人人心,都是有个中联系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