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聊斋世界开农家乐 > 第151章考城隍二

第151章考城隍二

    禁制~~

    三位上仙见此情形,心底便有了某些不好的揣测,他们的目光迅速的在空中交汇,三息后,才把视线重新落在冯秀才的身上。

    他们的眼底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寒芒,脸上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面孔,为首的上仙淡淡的说道:

    “诸位阎罗才是冥府的主事人,这种没有资格参加城隍考试的考生,还是交于诸君处置!”

    七位阎罗聚在一起小声的讨论,过了须臾,为首的阎罗才冷下脸,神态疏离的说道:

    “冯秀才,你的文章文思灵动、言之有物、字字珠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只是你的文章与你……本人有点……名不副实,地府无福,无缘招揽大才……”

    “秀才郎既然来到地府应考,我等也不能寒了诸位学子的心。你虽无缘成为城隍,我等便送你一句劝诫。”

    “劝君戒酒,狂言惹祸……来人,送客!”

    望着远去的冯秀才,一位阎罗嘴角微扯,沉声说道:

    “兄长,你又何必多管闲事,这种狂生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岂会把你的好意记在心上。”

    为首的阎罗漫不经心的笑笑,

    “若是屡教不改,只能说他自寻死路,落到那样的下场,也就怨不得人。”

    写完文章的考生们陆陆续续的开始交卷,考官们现场阅卷,然后派人送考生们回家。

    武绅再三查阅自己所写的文章,确定没有任何疏漏,这才捧着自己的文章走向高台。

    自己的翁翁乃是此次的考官,武绅偷偷瞟了眼正专心致志阅读考卷的郿邑土地,心中有点惴惴不安。

    回想起中元节那一晚,翁翁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还有他发自内心的斥责似乎还在自己的耳畔萦绕,犹如醍醐灌顶般时时警醒自己的言行。

    郿邑土地抬眼看到自己的孙儿前来交卷,赶忙起身向诸位上仙禀报,

    “启禀诸位上仙、阎罗,卑职的孙儿——武绅也参加了此次的城隍考试,卑职请求回避!”

    丽邑城隍看到上仙和阎罗投过了的探究目光,立即上前躬身禀报,

    “启禀诸位上仙、阎罗,丽邑武绅乃是卑职举荐,与郿邑土地没有半点牵扯。”

    为首的阎罗有点恼怒丽邑城隍办事不周,在三位上仙面前居然出现考官和考生乃是血亲的窘境,他垂下眼皮,看似风淡云轻的说道:

    “丽邑城隍,你应该知道此次城隍考试的重要性,就连三位上仙都碍着往日的情面,纡尊降贵的下届帮忙,你来说说举荐武绅——武秀才的理由。”

    丽邑城隍心知阎罗动怒,赶忙毕恭毕敬的据实回话,

    “启禀诸位上仙、阎罗,城隍之职乃是守护城池、护国安邦、统辖亡魂、调和风雨,唯有有德有才者,才有资格担任其职。”

    “丽邑武绅跟随农家乐的主人——公子修路,获得上天赐予的功德点数,在丽邑的功德簿上名列前茅,此乃武绅的德行。”

    “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学富五车、还内外兼修,乃是丽邑出名的饱学之士,此乃武绅的才,故此卑职举荐武绅参加此次的城隍考试。”

    又是一位与农家乐有牵扯的人物。

    该不会是与刚才的冯秀才一样,让他们大失所望的人物。

    为首的上仙淡淡的望了一眼有点局促不安的武绅,目光从神情自若的郿邑土地、丽邑城隍的身上扫过,然后他偏头和七位阎罗低声商议。

    过了片刻,为首的阎罗这才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对着三人客气的说道:

    “举贤不避亲,好好好~~两位考官不必担忧,还请一同坐下阅卷,这位武绅——武秀才乃是有德之人,还请坐下品茶稍候片刻。”

    站在一旁的几个侍卫马上端来桌椅,恭敬的请武绅坐下,还没等他的pigu坐稳,就有侍卫奉上香茗茶点。

    武绅这才觉得有点口干舌燥,他也没有客气,端起香茶抿了一口,赞道:

    “好茶~”

    众位考官交流过自己的想法后,为首的阎罗笑着说: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也算的上一篇好文章。只是武秀才年纪尚轻,履历尚浅,我们担心你无法胜任……”

    “若是你为城隍,治下地界发生严重的灾荒,两位地方官员就地开仓赈灾,官员甲一心为民,给每一位灾民如实发放救济粮。”

    “而官员乙却勾结本地的粮商,把部分上好的粮食换成大量的糟糠,用这些糟糠和掺杂了细沙的大米煮成稀粥,供应灾民食用。”

    “不知武秀才该如何评判两位地方官员的功过?”

    武绅微微一怔,起身向在座的众人规规矩矩的行礼,然后如实说道:

    “启禀诸位考官,和这个考题类似的题目,我曾经和叔父讨论过。”

    “叔父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某地发生灾荒,官府派两位互相针对的钦差携手前去赈灾。”

    “官员甲乃是一位清官,他按照官家的命令,一丝一缕不打折扣的执行朝廷的任务,只是前来领取赈济粮的灾民络绎不绝,粮库眼看就要告罄,让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官员乙乃是一位贪官,他勾结当地粮商收受贿赂,把掺了细沙的稀粥发放给灾民,让真正受难的灾民能够苟延残喘,熬过了灾荒重新生活。”

    “叔父曾说,清官看似一丝不苟的执行命令,却让一些人浑水摸鱼,造成粮食短缺不够赈济灾民。”

    “而贪官看似贪得无厌,甚至品行恶劣的往稀粥中掺杂细沙,让那些家有存粮的人主动放弃领取救济粮,使真正缺衣少食的人熬过难关。”

    “贪官说,只有真正饥寒交迫的穷苦人实在饿得慌,但凡有口吃的,哪怕是观音土,他们也能吃下去,更何况是掺了细沙的稀粥。”

    “这句话发人深省,只是我才疏学浅,只能明白些许浅薄的道理,凡事不能看表面,真正让灾民获得实惠的,才是真正的好官。”

    考官们聚在一起商议了片刻,为首的阎罗脸上的笑容更加愉悦,他越发和气的说:

    “都说功德之人自有福缘相伴,没想到你的福缘也颇为深厚,不知武绅你的叔父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