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草芥江湖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国战乱尾声

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国战乱尾声

    等杨千秋回到辰州,回到白将军等人所在府邸时,已是翌日的卯时。

    白将军等人都还在睡梦之中。

    杨千秋却也不急,干脆靠着凉亭的柱子便打起盹来。

    等到了辰时,沈风醒来之后来到院子里,这才发现睡在此处的杨千秋。

    沈风摇醒了杨千秋,问道:“醒醒,酋州什么情况?”

    杨千秋半梦半醒之间摆了摆手,“别打扰我睡觉。”

    沈风哭笑不得,便坐在一旁等杨千秋醒来。

    不多时,白将军也醒了过来。

    当他来到院子里时,发现了沈风和一旁睡熟的杨千秋。

    沈风见是白将军,比了个噤声的手势,但随即苦笑起来,“算了,杨千秋一睡着,是雷打不动的。”

    白将军惊讶万分,“他这样,之前是怎么从血雨腥风的江湖中活下来的?”

    沈风苦笑道:“我也很好奇。”

    白将军席地而坐,叹道:“这次想必他累得不行,所以才睡得这么香吧!真是辛苦他了,那就让他再睡一会吧!也不急于这一时。”

    沈风笑道:“不管他累不累,他都睡得很香。”

    沈风随后叹了一口气,“睡得香也是种福气啊!有时候我都睡不着。”

    白将军拍了拍沈风的肩膀,“你啊,就是因为想多了才睡不着。放宽心,你也可以睡得很香,就像杨千秋。”

    不久后,关将军也醒了。

    他走到院里发现了白将军、沈风和熟睡的杨千秋,和沈风、白将军打起了招呼,“沈兄,白将军,杨兄回来了怎么不打个招呼呢?”

    白将军叹道:“让他睡吧!他总会醒的。”

    又过了片刻,王盼、秦叶、程廷依次醒来,都走到了杨千秋身旁坐了下来。

    一群人围着熟睡的杨千秋,就这么干坐着等杨千秋醒来。

    期间,王盼起身去叫厨子做早饭。

    随后他又坐到了沈风等人旁边。

    辰时末。

    有厨子通知王盼早饭已经做好。

    而正当厨子禀告此事之时,杨千秋忽然醒了过来,惊叫道:“饭!有饭吃了吗?”

    众人都望向了杨千秋。

    杨千秋顿时一愣,“你们怎么都坐在地上?”

    沈风苦笑道:“你醒的可真是时候,早饭一做好你就醒了。”

    关将军笑道:“我们几乎等了你一个时辰啊!”

    白将军问道:“杨兄,酋州什么情况?易良愿意和我们一同对付褚国得军队吗?”

    杨千秋自信的一笑,“我出马,哪有搞不定的事?易良已经答应我们,他愿意和我们一起对付褚国的军队。”

    说完,杨千秋从怀里掏出了易良给的兵符和将军印,说道:“这是他给的兵符和将军印,我看他很有诚意。”

    王盼皱眉道:“若在平时,这兵符和将军印的确是极为重要。可安国皇帝早已归西,如今又是兵荒马乱的时间,这兵符和将军印便只是一种摆设而已了。真正能让军队办事的,只有身为将军的易良和心甘情愿帮他做事的士兵。”

    白将军眉头一皱,“王将军,依你所见,这易良到底有没有诚心?”

    王盼想了想,说道:“易良此人我很熟悉,他是墙头草两边倒。既有可能为我们所用,也有可能投降褚国。此人诡计多端,不可信,也不可不信。不过我想知道的是,易良他是心甘情愿交出兵符和将军印的吗?”

    杨千秋哈哈一笑,“在我的刀下,他当然是心甘情愿了。”

    王盼却是眉头一皱,“依我所见,易良只怕未必会诚信归顺。杨兄你也说过了,在你的刀下他时心甘情愿。可他这人除了没有主见,还特别小气,只怕他很可能要与我们为敌了。”

    白将军一声冷哼,“与我们为敌,便是置安国百姓不顾,灭了他!”

    当下,众人便商议如何对付易良。

    而得出来的计策是,白将军和王将军正面向酋州发起进攻,关将军和秦将军暗中从左右两边进发。

    如果遇到易良的军队便三面夹击,易良只能退守山河镇,到那时,依旧由白将军和王将军正面进攻,关将军和秦将军分左右两路,三方人马向山河镇发起总攻。

    山河镇顾此失彼,被攻破只是迟早的事。

    众人集合了数万人马,一同向酋州方向而去。

    酋州将军易良收到消息,迅速派兵在半路埋伏。

    但白将军、王将军、关将军、秦将军分三路进攻,易良所派的伏兵虽然起到了阻拦片刻的作用,但却挡不住白将军等人的步伐。

    数个时辰间,白将军等人便直逼山河镇。

    易良收到幸存的几名士兵禀告,大惊失色,连忙来到城墙上查看情况。

    这一看,他几乎魂飞天外。

    城外不知聚集了多少兵马,但一眼望去,竟似乎看不到边。

    易良来回踱步,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此犹豫了许久,白将军、王将军等主力已经向山河镇发起了攻势。

    几乎与此同时,山河镇左右两处城门也随即告急。

    易良知道自己已经守不住山河镇了,便带着士兵打开城门,向白将军等人投降。

    其余城门,也都开门投降。

    白将军骑马来到易良面前,居高临下,“易将军,不是说愿意同我们一起对付褚国军队吗?为何此前还在半路设伏?”

    易良低着头,额头却冒出了冷汗,身为败军之将,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处境,一切都是胜者说了算。

    易良想了想,解释道:“那是些土匪,与我绝无干系。”

    白将军一声冷哼,“是吗?此次若非我发起攻势,你会罢手吗?”

    王将军走上前来,细数易良的几大罪状,“易良,你身为安国镇守酋州的将军,却不愿协助秦将军对抗褚国军队,此等贪生怕死之举已犯军纪。此外,我等招降与你,想与你一同平定战乱,可你却不知好歹反而半路设伏。你置安国百姓于不顾,而且一直在褚国与安国之间徘徊不定,更是犯来死罪。其余人皆可活命,而你,必须得死!”

    易良抬起了头,怒道:“我不是已经投降了吗?为什么还要我死?王盼,你居心何在?”

    王盼冷哼了一声,“你还问我居心何在?如果你愿意和我合作共同抵抗褚国军队,再加上此前的朱秀,褚国的士兵至于这么猖獗吗?”

    杨千秋不耐烦的说道:“跟他说那么多干嘛?既然他犯了死罪,杀了便是。”

    白将军却摇了摇头,说道:“算了,念在你此前守在酋州,并未让褚国的魏宋得逞,姑且饶你不死。”

    当下,迅速有人抓住了易良。

    白将军等人顺利进入了山河镇。

    易良则被关押了起来。

    易良原先的部下,大多数都已归顺白将军,而不愿意归顺白将军得,一律收押。

    而到了晚间,这些士兵中的一部分却发动了叛乱,抢走守备士兵的兵器,想要冲进白将军的府邸营救易良。

    “杀了白将军!救下易将军!”

    那一百多个叛乱的士兵低头商量了几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然而,却有更多士兵拦住来他们的去路。

    他们才刚准备起事,便又被镇压下来。

    这些士兵多数被杀,留下的唯一活口将真相告知了白将军等人。

    原来,这是易良无奈之下定下的计策。

    只要杀了白将军、关将军、王将军等人,山河镇,就还是由易良做主。

    白将军闻言大怒,“好个反复无常的易良!”

    那名叛乱士兵随即被斩杀。

    而原先被关押起来的易良,也被推到街道上斩首示众。

    酋州被收复以后,接下来便是对付褚国的军队。

    而原本只要他们这些将军携手合作,褚国不至于占领安国那么多土地。

    此次在白将军等人的带领之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先后拿下了殷州,并且收复了中州大部分的土地。

    褚国军队和白将军的兵马相遇,几乎一触即溃。

    白将军用兵如神,更是接连大败魏宋的军队。

    到了最后,魏宋所在的京城也被攻陷,魏宋只好带兵逃往天琴关。

    而白将军带着兵马乘胜追击,很快便兵临城下。

    魏宋站在城墙上,怒道:“老匹夫,你们别欺人太甚!”

    白将军大声反问道:“到底谁先欺人太甚?你们不来,何至于如此?”

    经过长达十几日的进攻,白将军又用麻绳捆绑造出了更长的云梯。

    天琴关终于还是被攻破。

    而魏宋带着残余的不到一千人灰溜溜逃回了褚国。

    但数日前,身处褚国,原本称帝且作威作福的魏贤,被原本忠于皇室的人背叛,并被秘密处决。

    魏宋回到褚国不久,便被抓住并且斩首示众。

    自此,不止安国战乱彻底平定,就连褚国,也彻底安定下来。

    赶走褚国军队之后,众人便开始重建安国,重推文武百官,更重新选立皇帝。

    平定安国战乱一事,沈风、杨千秋、白将军、关将军、王将军、秦将军都立下了大功。

    其中,以白将军当皇帝的呼声最高。

    可白将军不愿意当皇帝,便推脱不当。

    沈风、关将军、王将军甚至秦将军,也都不愿意当这个皇帝。

    最终,经过几天的商议,杨千秋当上了安国的皇上。

    杨千秋之所以愿意当皇上,无非是因为听说皇上有着三宫六院,后宫佳丽无数。

    关将军留在了安国,被封为护国大将军,王将军和秦将军也各自被封为安邦大将军和定国大将军。

    白将军不愿留在安国,便和沈风一起离开京城,往华国的方向而去。

    而此时,距离沈风等人离开华国不过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