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然而,接下来一句话却让我大吃一惊。

    “吾替子安谢过上官娘子。”

    我立刻反应过来,是李贤。子安是王勃的字,除了他自己之外,应该只有亲近的人才能喊。

    因而,我情不自禁开始打量起了他。少年青涩,年纪尚小。

    然而,我是真的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不过,对于婉儿来说,他的年纪确实不小了。

    说不定,还真是因为王勃的走,让这个调皮的王爷走向了优秀的章怀太子。

    我本想问问他的意思。

    却感觉他的目光望向了后面,我的心头瞬间涌上来了一种不安的感觉。

    我回头一看,李弘、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都在我身后。

    我突然只觉得这件事出乎我的意料。

    我没想到,居然就这么跟他们扯上了关系。比我想象的要早很多。

    我赶紧行礼,而且直接把脸埋了下去。现在的婉儿,身份低微。

    更何况,这四位,还真没有一位未来成为了掌权者。而且,稍有不慎,我可能还会被他们牵连。

    宫闱之中,不论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

    好在,他们并没有管我那么多。

    他们接下来就结伴走了,没有顾及我太多。

    而我,也没有再见过李贤。

    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仅仅凭这的一面之缘,我恐怕难以喜欢上李贤。

    而且,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婉儿,究竟有没有遇见过王勃,又是在这么早的时候碰到了李贤。

    然而,接下来,我的生活还是有了些许关系。

    当我在习艺馆的时候,总是会碰到两位公主。

    最开始,我总会刻意避开。可是,遇到多了,总有点难以避开。

    只是,我也不想跟她们产生过多的交集。我也挺同情她们的,但是,同是获罪之身,好像也没有这个资格。

    然而,见面见多了,我发现习艺馆的夫子们还是颇为优待两位公主。

    可能是寻思着,两位公主虽然已过正常婚龄,可到底还是皇帝的女儿,总有出头的日子。

    其实,这么想也没有错。毕竟,唐朝的公主还是挺厉害的存在。不过,那也是之后的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之流。这两位,确实还是真的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而,他们还真没必要巴结着公主。

    不过,其实也怪不得他们,这里身份最为尊贵的也就是这两位了。虽然她们被武后厌恶,可到底也是高宗亲女。

    也正是因为她们这边的功课更好,我也就换了一个地方蹭课。

    义阳公主倒是不怎么喜欢我,而宣城公主则老是带着我。

    其实,也正是因为宣城公主的主动,我才横下心来厚着脸皮跟着她们学习。

    而夫子居然也默认了我跟她们一起的这个行为。

    最开始,我以为只是别的宫女也不愿意跟犯罪的公主一同,因而夫子接受了我。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姓上官。而今的文人,又有几个不曾仰慕过上官仪呢?

    相处了那么久,我还是没有摸清楚她们两位的具体年龄。

    不过,宣城公主肯定是过了双十之年。

    她们俩对于婚姻其实也是有着不同的态度。义阳公主恨嫁,而宣城公主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不过,两三年之后,她们便会出嫁了。

    看在宣城公主还是比较照顾我的份上,将来,我也想办法保住宣城公主的命。而义阳公主,我恐怕也救不下来。

    历史上,宣城公主甚至熬过了太平公主李令月。

    自然,我上官婉儿,也熬过了太平公主。

    我最后,其实也是死在了一个明君手里——唐明皇李隆基。确实也如同王勃所说的那样,“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看我之后能不能摆脱死亡的命运。

    然而,我还是得走到人前。

    毕竟,掖庭的生活太苦了,偶然过过还行,我没必要一辈子都过这样的生活。

    再者,上官婉儿这种有才华的存在,应该走到台前。

    毕竟,这可是盛唐,盛唐如此美好,就应该来显露才华。

    其实,我的上一世,还没来得及施展什么我的才华。我背的那些书,还没来得及在考试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至于最后的结局,上官婉儿去世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么四十七岁的。

    古人的寿命,也还是没有那么长的。即便婉儿又再次逃过了这次皇权的胁迫,恐怕也不一定可以活上多久。

    毕竟,医疗条件也没那么好。我可能这一次也活不了多久。

    更何况,从小从掖庭这种地方长大,我之后也不可能身体太好。

    掖庭吃的东西自然不可能太好,可我又是成长期,确实还是不太好。而且,掖庭的环境确实还是有一些潮湿。

    正当我这么想的时候,习艺馆的夫子给我上起了《黄帝内经》。这是一本中医的教材。

    可能是因为之前受了不少西方的教育,我一直觉得中医是有不少糟粕的。

    可是,这么一看,我还是觉得中医确实还是非常实践性强的。

    《黄帝内经》里面涉及了不少养生的知识。

    养生这种东西,确实还是应该从小开始。毕竟,我从小这种环境也比较一般,应该比较注意。

    而在母亲郑氏那边,我感觉,她已经逐渐在教我一些上官家的东西了。

    应该说,上官家的那种骄傲和风范她可能早就教给我了。我的礼仪课程里,其实,她早就将上官家的风范放了进去。

    不过,现在的时候,她在教我写文章什么的,已经明显地偏向了上官家的风格,即上官体。

    只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上官体的开创者是上官仪,上官体是很明显的宫廷诗风,内容空泛,注重修辞。准确来说,

    而上官仪应当是没有过过什么宫廷生活的。

    然而,我才是真正在宫廷生活了的人,甚至可能是整整一生。

    然而,所有人都觉得,上官体似乎只是上官仪的专利而已。实际上,上官婉儿其实也写了不少。

    不过,上官体是从上官仪开始,到上官婉儿截止。再之后,也就没有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