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中医之崛 > 第三十二章《火神派》

第三十二章《火神派》

    好在赵飞也是将中医科的前景看的很重,院长达到不久,他就买回来了煎药壶。

    李昊吩咐刘刚,事有轻重缓急,药材就不浸泡了,直接煎煮。

    院长看了看李昊开的方子,见药味并不多,只有桂枝、苍术、茯苓、法半夏、炮姜、炙甘草、生姜和蒲黄炭八味药,不禁有些担心,在李昊耳边问道:“有把握吗?为什么不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李昊皱眉道:“病人虽然才到天命之年,但是你看病人身体已经很差了,而且肾阳极虚。如果采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方法,只会让血不归经,病情还会越来越严重。现在只能采取彭重善彭老的桂枝法才能让血归经。止血不是目的,引导血气归经才是目的。”

    院长张了张嘴,心中一阵苦闷,听不懂啊。但是干着急也没办法,中医科的医生们看着,西医科的医生虎视眈眈并且满脸不屑。如果这个病人没治好,那这建设中医科的计划就是泡影了!现在也只有依靠李医生了,但是从他脸上又看不出什么来,这让院长的心像挂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

    一个白白胖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在院长肩头拍了拍,笑着说:“院长,实在不行就送去我们西医吧。”

    院长瞪了他一眼,没说话。

    那人自讨没趣,扭身走到一边,一边冷笑一边跟他身边的同事小声议论。

    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煎好药的刘刚在李昊的示意下,给病人喂了一小碗。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

    时间堪堪来到第三十五分钟的时候,一直给父亲观察着的李玲突然惊喜的喊了一声:“出血止住了!”

    “呼!”一众中医生们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而等着看笑话的西医却是面色铁青,随着派人过去打探,得知确实止血以后,这些人转身就走了。先前劝院长把病人送去西医那边的那个白胖眼镜男更是满眼的怒火。

    他是最不赞成医院开设中医科的人,他觉得中医只能调理身体,只能治治感冒、头痛这些小毛病。没想到这个在西医看来需要消炎清热的尿血病人,居然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就止了血,朝李昊狠狠的瞪了一眼,招呼都没跟院长打,就离开了中医科。

    中医科的年轻中医们看着李昊的眼神都变了,要不是院长还在这里,他们都打算要过来将李老师扔起来抛向天空。

    院长开心的不得了,勉励了李昊几句,赶紧回到自己办公室给上面打电话。赵飞更是满意,冲李昊竖起大拇指,一边悄悄给二叔发去消息:“干得漂亮。”也离开了中医科!

    见到院长和主任都走了,一帮中医生们呼啦啦的冲了过来,将李昊围得水泄不通。

    姚婉婷望着李昊激动的说:“李老师,这患者接下来又怎么处理呢?”

    跟她形影不离的钟燕纳闷的说:“不是血已经止住了吗?后面还要干嘛?”

    李昊苦笑了一声,就凭这钟燕一句话,她就没有再学习中医的必要了!也不方便点明,冲姚婉婷说道:“姚医生的提问问到点子上了。要知道中医治病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如果见血止血,就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要知道气为阳血为阴。气行血则行!这患者身体差,就导致气虚不摄血,我们下一步还是要放在固气方面,只有气足了,血才可以循经络而行。但这还没完,彻底止血,还有一步,你们谁来说说?”

    众中医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回答。

    见到姚婉婷跃跃欲试的模样,李昊朝她一笑,说:“婉婷,你来说。”

    姚婉婷见大家都望着自己,面色一红,想了想,才说道:“接下来这一步就是活血化瘀!”

    李昊心中一喜,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问道:“为什么呢?”

    “因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姚婉婷大声说。

    “说得对!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果我们中医不能考虑到这方面,那今后就算再遇到这种患者,也仅仅是停留在能止血上面,但是不活血化瘀的话,病情一旦反复,那就更加凶险。希望大家要记住!”李昊欣慰的说。

    “哇,婉婷,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啊?”

    “对啊,以前也没见你脑筋这么灵活过呢!”

    中医生们围着姚婉婷叽叽喳喳的不停的追问。

    姚婉婷没想到自己居然回答对了,又激动又有些不知所措,干咳两声,故作矜持的说:“哪儿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就想到了。”

    “切!”众医生不屑的叫了一声。

    这时刘刚突然说道:“老师的意思是,这个病人在不久后会有一次比较大的出血,但是却不要担心了。因为这次的出血是以血块为主的?”

    李昊满意的点点头,说:“是这样的。”

    见到刘刚也被李昊夸奖,众医生们又将他给围住了。

    一旁的李玲见到因为出血渐渐止住而面色渐和的父亲,又看了看众星捧月般被围着的李昊,心中感慨万千:“以前读书的时候哪里想到李昊现在有这么大的成就?”

    趁着下午没什么病人,大家又没什么事做,众医生跟随着李昊来到他的诊室,祈求老师多讲一些。

    李昊也是有些激动,这些中医生们这么好学,肯学。还愁中医不兴?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问道:“你们听过火神派吗?”

    “听过,就是那个擅用姜桂附来治病的学派嘛!”

    “就是,听说这一派以敢用、重用、广用附子而闻名。”

    “最近这几年确实冒出来很多所谓的火神,但是看他们用药太吓人了。附子动不动就100克,吓人的还有用到300克的,用到500克的也是大有人在。”

    “就是,我身边有个朋友也在学习火神派,以附子用量多而沾沾自喜。”

    中医生们七嘴八舌的说。

    李昊很欣慰,这些中医生们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点了点头,说:“在展开讲述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见中医生们正襟危坐,笑了笑,讲了起来:“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舌质淡红,苔白腻。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病人坦途,由此而愈。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想不到效果如此神奇。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一众中医们听得啧啧称奇,也有知道的,但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知道李医生没说完,全部都没说话,等待下文。

    李昊喝了一口水,继续说:“要说擅用附子,郑钦安先生并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我们中医的祖师爷,张仲景先生。你们可以回去看看,伤寒论113个方子当中,使用附子的方子有多少?剂量又是多少?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家太多了,但是在我看来,深得仲景先生真传的,也就寥寥无几的几人。而郑钦安则是这寥寥无几几人当中的佼佼者。

    世人都看到郑钦安先生姜桂附用的重,就叫他姜附先生或者火神派。其实先生在世的时候,还没有人称其为火神派,这个称号是后世的人叫出来的。为什么要重用姜桂附?不是他喜欢用,也不是他只会用。而是他临床遇到的很多患者大都是阳虚患者。你们听清楚,是大多,而不是全部。当遇到阴虚患者的时候,先生是直接清热去火的。

    但是现在的人,跟风、不追求阴阳实据,见人就用附子,而且是大剂量的用。这要是用对了,那还好。如果没有用对,那就是草菅人命。所以人们对于火神派是爱恨兼有!

    难道郑钦安先生就不懂的滋阴降火?

    我们首先要明白,人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扶阳?而不是瞎扶、乱扶。扶对了,自然身体健康。扶错了就是引火烧身!所以,我们在遇到任何病人的时候,先要判断这个病人是阴虚还是阳虚。阳虚,直接扶阳。阴虚,那就得滋阴清火。”

    “老师,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呢?”一个高个子医生问。一边拿着笔在本子上记录!

    “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气不足便是寒,寒甚者阳必衰。总结起来就是三十八字。(阴虚者,身轻恶热、张目不眠、语音洪亮、口臭气粗;阳虚者,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李昊答道。

    “原来是这样!火神派并不是杂书,也不是胡编乱造。”

    “对对对,都是一些学了一点点就拿出来招摇撞骗的。误会了扶阳派!”

    “这些人实在是太可恶了,根本不配当医生。”

    中医生们议论纷纷。

    看着众人群情激昂,李昊突然眼眶一湿。多少年了?大众对郑钦安医学误会了多少年了?他真想把这一刻告诉自己恩师知道。恩师余伯礼对郑钦安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三书极为推崇。只是在他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是误入歧途。但是恩师一直坚持着,直到去世也没有改变初衷。

    而自己能够在行医路上遇到楚云飞,也算是幸运的。楚云飞虽然不太懂中医,但是很相信自己,从来不过问自己附子用了多少?只要没有了就买。

    还记得有一次跟楚云飞讨论郑钦安,楚云飞说了一句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医圣者,张仲景一人耳!深得仲景医学者,郑钦安一人耳!将附子用到极致而精者,李医生一人耳!”虽然知道最后一句话是在高抬自己,但是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形容楚云飞,却是最恰当不过。

    从李昊2006年接触郑钦安医学开始,他就完全沉浸进去,学习,钻研,求证,后来还专门写了很多文章给有关部门,结果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因为现在医学讲的是真实、数据,你拿不出数据,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看着陷入沉思的中医生们,李昊好不容易平心静气下来,做最后的总结,缓缓的说道:“因为大环境是伤阳,诸如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滥用苦寒、先天不足、不知房事伤身,所以扶阳派的诞生既是应运而生,又是必然。如果有阴虚者十之八九,那么扶阳派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最后再送你们一段话:吐血都传止血方,生军六味作主张。甘寒一派称良法,并未逢人用附姜。血水如潮本阳亏,阳衰阴盛敢僭为。人若识得升降意,宜苦宜辛二法持。”

    众中医生们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是谁先鼓掌,接着如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经久不衰。

    讲完以后,李昊针对李玲父亲又开了一张方子,只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一味黄芪,以加大补气的效果。并且叮嘱李玲,认真喂药,或许在今晚,最迟在明天,她父亲会排出很多血块,叫她不要惊慌,只要血块排出来了,那么这病就算治好了。再吩咐了一下刘刚,然后下班。

    这天虽然很短暂,但是却让李昊心潮澎湃,在回去的路上还在思考,要是大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将自己临床上所遇到的一些治病经验讲给学生听,那么教授出来的学生是否可以拓宽思路并且真正登堂入室呢?还是郑钦安先生说得好: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难识阴阳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