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版主

    除了学习和生活,大学里如果不做点学生会或社团的工作,就会觉得乏味许多。这对生性不喜欢拘束生活的严寒来说,就像鱼儿跳进了大海,鸟儿飞向了天空一般。

    一般来说,大学的学生组织有两条平行线,这两条线中的一条即为学生会组织,很多人以为团委管学生会,但实际上团委和学生会在组织层面并没有隶属关系,就因为这点,莲城大学曾出现过学生会和团委“争权”的事情。但严寒一直觉得,学生会跟团委斗法根本就是伪命题,团委就算不能领导学生会,但至少是指导学生会的,学生会主席也是要向团高官汇报工作的,这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学生会组织有两级,分别为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个别专业如果没有成立学院,独立为系的话,即为系学生会,组织上与院学生会平级,只是系学生会一般人数较少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存在感。莲城大学为综合性大学,专业齐整,学院众多,所以,一般情况学生多和院学生会的往来较为紧密,严寒的大学四年甚至一度没有感觉到校学生会的存在。学生会自己又自成一套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在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中通用,例如管理团队为学生会主席团,主席团有主席、团委副书记、副主****助理等;然后下设学生会各部门,例如学习部、文艺部、体育部、礼仪队、安保部(有的叫护校队)等;部门设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等职;再就是干事,严寒一直觉得,干事这个词起得妙,名字上就让你知道你是干事的。干事一般由大一新生组成,如果混到大二还做不到副部长,一般就自动退了,不然和大一新生一起干事会不好意思的,有意思的是,干事也不是报名就能干的,也得通过报名、面试、选拔等环节,你想为学生服务,也得争取。因为在电脑方面比同学稍微懂得多一点儿,严寒大一的时候就和一个同学一起报名院学生会信息部干事,结果严寒被选上了,同去的同学没被选上,害得严寒当晚请那个同学吃了一顿大餐。

    另一条线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归校团委管辖,所以学生社团通常来说均为校一级,学院一级一般来说不成立社团,社团多以兴趣爱好、专业为纽带,在全校范围内聚集一批有共同兴趣爱好、志向的同学,组成学生社团,例如篮球协会、证券协会、自行车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校一级团委为了方便管理众多的学生社团,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在这个体系内,理论上,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主席团为平级的两翼,平常井水不犯河水,但实际上两者互相瞧不上,学生会干部自觉高人一等,有“管”人的权力,社团领导又觉得学生会只会溜须拍马不干实事。不过,从组织和调动学生这一点上来说,学生会还是比社团有着先天的优势,学生会可以发动和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班长充分调动学生,而社团往往只能靠组织活动本身的影响力、魅力等市场化手段来吸引学生。从这点上来说,学生会的确更像政府,而社团更像企业。

    虽然各学生社团与学生会各部门都是服务学生、发动学生的组织,但实际上,由于学生会这个组织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五四时期,学生会就曾支持反帝爱国运动,积极保护学生权益,此外,学生会因为学生工作关系与领导、老师走得更近,所以学生会所整合的资源要远大于学生社团。多年以后,中山大学学生会的一纸干部任免公告火了,在公告中,竟有56个正部长、99个副部长,并且还有严格的“正部长级”“副部长级”,而之后的道歉仅仅是“表述错误”。一直以来,中国大学的学生会以其过于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为人诟病,学生会是否应该存留的讨论也在社交网络上不绝于耳,有很多“学生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官”,并且把个人的目标定位于“当大官”而忽略了服务者的本色。过于官僚化的运作体系只会使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迷失于“政治斗争”中。加上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严寒经常说,学生会的干部少了点儿学生气,多了点儿“官”气。

    “官”气是什么?字典里并没有这个词,也没有这样的解释,严寒的理解是,官气就是自觉高人一等,对权力极度崇拜,为升官不择手段,对上点头哈腰,对下指手画脚。不过这个解释,还是有点儿过了。其实,大学毕业后,学生会这个团体中大多数混得还是不错的,学生会干部一般来说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要相对强一点儿,这些素质对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会更有帮助,与其说他们是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不如说这批人身上本来就有这样的素质,所以才进入了学生会。

    严寒大二的时候就从院学生会信息部里退出了,退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被束缚,信息部其实在学生会里面也是属于相对边缘化的部门,相比学习部、文艺部这种大部来说,信息部很难自己策划和组织活动,大多数情况是给其他部门做支撑和服务,但是大会小会又都得去参加,碰上不得不参加的无聊会议,严寒只好坐在那儿打瞌睡。

    2004年,PC互联网大行其道,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未到来,手机的功能仍仅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偶尔用GPRS上一下Wap网站的体验还很糟糕,所以,没有日思夜想的人,手机拿着一天也打不了几个字。

    退出学生会的严寒,又回归到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冯斌除了上课以外,基本上泡在图书馆自习,不到图书馆关门一般不会回来。陈睿有空就窝在床上看漫画,还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感叹,严寒经常觉得这种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挺好。小白基本在寝室打局域网游戏,由于上网是按流量计费,局域网游戏就有了生存的土壤,CS、星际争霸、魔兽世界是主流的三大局域网游戏,学生公寓一栋楼是同一个局域网,只要打开电脑,不愁没人在线,有时候,小白也不见人影,严寒知道,他是去潭州找女朋友去了。莲城与潭州是相邻的城市,潭州是江南省省会,两市相距不足50公里,但莲城大学的学生如果要去潭州,先要到校门口搭乘公交到汽车站,再坐大巴前往潭州汽车站,再转乘潭州的公交车到目的地,这一路折腾下来,至少也得花上3个小时,所以当时两地分隔的情侣,要见上一面,当天就很难赶回来了,不过,这也正合了小白的意,不然的话,哪儿有与女友共度良宵的“借口”?

    严寒此时很少加入局域网游戏的战斗中去,早在入校军训的时候,班里男同学为了增进友谊,加强交流,体育和游戏成为最好的社交手段,有一回,全班22个男生一起去网吧打CS,1个多小时下来,严寒击毙人数高居第一,领先第二名30多人,可不到一年时间,同学们的枪法都突飞猛进,使用快捷键的熟练程度和甩枪等技巧的运用让严寒都瞠目结舌,严寒也自觉无趣了,经过一番玩儿游戏是玩儿物丧志、浪费生命的自我催眠之后,严寒把主要业余时间放在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上,每个月花在网费上的开销也超过了三位数,仅上网一项费用就占掉了严寒生活费的四分之一。

    一天,严寒在网上闲逛,无意中闯进一个论坛(BBS),论坛里,大家正就互联网是否能改变中国经济的话题争论不休,这个话题恰好也是严寒的专业,严寒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跟帖的队伍。

    网友宋斌:“大家觉得互联网对经济和生活的冲击和改变是革命性的吗?今天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命题,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网友于剑:“至少从目前来看,已经有这个苗头儿了。我所在的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与美国、加拿大做生意了,当然,我们做的是电子元器件,是做批发的。”

    网友夜狼:“易趣网(在淘宝未起来之前,易趣是当时中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现在也有不少东西可以买啊,易趣就是可以零售的。”

    网友洪励:“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到来是革命性的,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只是任何一个新鲜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点,我是坚信的。”

    严寒加入跟帖:“我认为,互联网也好,电子商务也好,未来有一天,可能会像水和电一样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是,现在拦在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前面的三座大山必须要推翻,这三座大山就是:支付体系、物流体系、信用体系,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电子商务就很难发展起来。”

    网友容容:“支持楼上的,顶一个!尤其是信用,中国的信用体系极其不健全,我怎么相信网络另一头和我谈生意的是个有诚信的商人而不是一个罪犯?”

    严寒:“哈哈,互联网世界的名言来了,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网友CEM:“信用体系的建设感觉是个漫长的过程啊,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是我能想象的是,未来我和你正用QQ聊着天,你要100元,我在QQ里点个按钮,输入100,钱就直接转到你那儿去了,这才是未来的支付啊。”

    网友云想衣裳花想容:“现在啊,网上买个东西要去银行汇款,今天晚上想买的东西,下单了,但银行关门了啊,没法付款,只好准备第二天再去,但睡了一觉醒来,发现不想买了,哈哈。”

    网友酱酱:“向各位前辈学习。”

    网友于剑:“我觉得今晚宋斌这个话题起得很好,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的,咱们也算志同道合,要加强交流,明晚继续啊,我先睡了,886(那个年代的网络语言,‘拜拜了’的谐音)。”

    严寒也觉得这样的聊天很有营养,这些论坛上的网友,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有的与严寒一样是大学学生,他们分布在BJ、上海、深圳、南京、武汉、福州、泉州、贵阳等地,自从有了网友于剑的倡议,大家每晚都会准时出现在论坛里就某一个或某几个话题展开讨论,如果有人因故缺席,也会在事后补上自己的观点。

    论坛上的这几个活跃分子,带动了整个论坛的发展,最初,这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论坛,严寒加入的时候,注册会员还不到100人,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发展到8000个注册会员的规模,在PC互联网时代,还没有所谓裂变这样的词汇的年代,这样的发展速度已是惊人的了。那个时代的互联网是基于目录和搜索的,只要你有好的内容,就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也容易被各种网址导航、网址目录收录,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其实也是如此,这也证明了任何时候,好的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每晚,这几个活跃分子都会至少抛出一两个可以引发大家讨论的话题,然后带动越来越多的网友注册和跟帖,个别话题讨论相当激烈,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汇集几百条跟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这种专业论坛的含金量要远胜过后来的贴吧以及一些综合性论坛的水帖(水帖是贴吧、论坛或BBS中一种无关紧要的、无意义的一些帖子的统称)。

    论坛里的每个ID,后面坐着的是一个人,每个人其实都各怀心思,有的人是上来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有的人是想来发现一些人才,有的人是为了排解寂寞但又不想去特别杂的论坛(论坛里有个专门的版块叫“谈天说地”,供大家聊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内容或者转载一些网络上的精彩段子),学生身份的相对还是单纯许多,上论坛的目的的确就是为了学习交流。

    有的时候,论坛里会突然冒出一个新人,从注册日期就能看出来是当天才进入论坛的,新人会进入每个版块先看一遍之前大家聊的话题,然后专挑大家讨论得最为激烈的帖子入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辞犀利且论点鲜明,每每看到这样的人,严寒就觉得像是古时候踢馆的侠客,到了一个地方,拜会武林各位师父最好的方法就是挨个儿踢馆,让大家见识自己的厉害,有的新人会留下来,逐渐成为常客,有的新人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大家在其后面跟帖赞美支持,纷纷猜测这是哪路神仙,呼唤其再次现身。

    论坛的创办者也就是论坛的管理员,论坛的管理体系很简单,一般为三级,管理员为最高管理权限,可以管理论坛所有事务,次一级的叫超级版主(有的人喜欢写为“斑竹”,意思是一样的),超级版主可以设置很多人,但一般不超过2人,因为凡事都以稀为贵,超级版主除了不能关闭论坛、删除会员以外,拥有和管理员一样的权限,能成为超级版主的,就如同权倾朝野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然后,就是论坛各个版块的版主了,版主只对所负责的版块有管理权,例如本版块的删帖、置顶、加精等,也是普通注册会员想要“巴结”的对象。严寒和几个活跃分子因为较早进入这个论坛,且每天发言积极,还经常协助管理员管理论坛大小事务,发现不当言论和垃圾帖子就举报给管理员,管理员也是有本职工作的,搞论坛只是兼职,也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所以将严寒等七八个活跃分子设为版主,让大家各司其职,各管一块儿。好歹也是有了一个新身份了,虽然这个身份是虚拟的,但那个年代,如果你是某个知名论坛的版主,这个身份和经历是可以写进简历里的,就如同今天说自己是某个平台的大V一样,版主,就是当时的大V。

    不要以为版主的工作很轻松,只是动动手指删删帖,有一回,严寒负责的版块有两个网友因为观点不合吵了起来,没过多久就已经升级到了互相问候各自母亲的程度,这两人严寒都算熟悉,也是论坛里的常客,经常发表言论的。如果不加以管制,一是对论坛的风气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是可能导致这两人再也不上这个论坛,而一个论坛的活跃分子、有生力量是最核心的要素。眼看观战的网友们越来越多,其中也有不嫌事大的帮着煽风点火,严寒冷静下来,先后加了两人的QQ,私下劝解,先晓之以理,诸如什么“论坛是网络上的公共场合,说话还是要顾全大局,注意影响,大家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论坛能互通有无,应该珍惜,应该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之类的;又动之以情,“咱们仨拉个群,不要在论坛里吵了,给我个面子好不好?我当个版主也不容易啊”。好说歹说地终于平息了一场网络骂战,而后关闭这条帖子的跟帖权限,不删原文大家可以继续浏览以显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一通操作下来,严寒感叹,当个版主容易吗?光有智商不行,关键得有情商啊,这锻炼的机会也不比学生会少嘛。

    管理员把各位版主拉到一个QQ群里,毕竟即时通信工具比论坛的沟通要更快捷,在QQ群里,严寒终于认识了论坛管理者们的真实身份。

    于剑的真名叫刘新,在深圳一家中美合资企业负责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

    夜狼的真名叫罗桀,夜狼的真名叫罗桀,是云南大学教电子商务的大学老师;

    宋斌的真名就叫宋斌,论坛ID就是他的原名,是厦门大学互联网经济专业的大三学生;

    洪励的真名叫王洪伟,他和宋斌是同学;

    酱酱的真名叫蒋奖,是江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但他对本专业并不感冒,一心只想做互联网行业;

    CEM一直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后来,严寒才知道他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一位副秘书长;

    论坛管理员一直保持神秘,严寒只知道他在BJ一家出版社工作,但真名是什么,具体在哪个单位,这位管理员一直没有透露。

    严寒笑称:“管理员一定是想一直保持这种神秘感,大家如果了解得越多,管理员就越没有威严了。”

    网友跟帖:“不管如何,我们永远拥护管理员!”

    论坛管理员:“工作原因不便透露真实姓名,大家见谅啊。”

    “管理员可能是特工!”

    “管理员是搞保密工作的吧?”

    “管理员是不是那种超级黑客?”

    而这个话题,论坛管理员再也没有参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