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十章 玄武门之变

第十章 玄武门之变

    大业十三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曾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读者们,前几章李世民带给唐朝的统一安定却不能让他继承帝业,换谁谁都不服气。

    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武德九年五月下旬,唐小天在营中叹息。

    “哥,你怎么了?”唐小雅刚从杨侑墓地回来,她头上带着一朵野花。

    “你怎么又去那里了,”唐小天无可奈何道,“隋恭帝都死去十多年,你怎么还没忘记他?”

    “哥,难道你能忘记你的初恋吗?”唐小雅瞪了瞪他,“反正这一切又不是真实的,就当一场梦吧。”

    “随你,”唐小天摆摆手,深深叹了口气,“我是在担忧啊,下个月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了,兄弟相杀,最难以接受。”

    唐小雅正想接话,被厨房里的吕小月喊住:

    “小雅,去给我拾点柴火,到做饭时候了。”

    “好嘞,我这就去。”小雅忙答应着走了出去。

    自从唐朝建立,吕小蒙吕小月两人就主动请缨到后厨帮忙,唐高祖当然愿意,于是,两兄妹就每天负责朝廷的饮食起居。

    很快,六月就来了。

    事情发生在一个平静的清晨。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来都跟平常一样。李建成和李元吉汇合之后,从东边走近玄武门。让李建成比较放心的是,玄武门这个最重要的地点,守卫的将军是自己的人。

    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玄武门屯守的将军,对于发生在眼前的战斗,要么抱着观望态度,要么跟随了李世民,唯独没有人肯为太子拼命。

    其中,当天在玄武门当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从太子阵营争取过来的军官,而在这一天,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建成到达临湖殿的时候,发现情况异样,立刻拨马回撤,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李世民出现了,高声叫住李建成:

    “哥哥,你看!”

    李建成回头一瞧,一箭射出,正穿过他的喉咙。

    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里,只听得一声弦响,接着箭头穿透空气,带着风声,直奔自己而来。就在一瞬间,李建成听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声。他的眼睛,一直盯着二弟李世民,这个自己的亲兄弟,这个自己的政治对手。在这一刻,他拉弓射箭,动作娴熟,潇洒而轻松。李建成到死都不明白,二弟的箭法,为什么这么高明。

    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亲自发出的,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决了最主要的对头。随着李世民的第一箭划破玄武门清晨浓重的空气,李世民的伏兵众箭齐发,李元吉中箭落马。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随从不多,但毕竟也有一小队,他们应该有所还击。

    李世民也吓住了,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没有眨过,一直圆睁睁地看着自己。他眼看着大哥喉咙上插着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声不响地从马上翻落,再就没有动弹过。他知道,他的亲兄弟,让自己这一箭彻底送走了。

    他的内心一定不是滋味,心中方寸已乱,竟然忘记了控制坐骑。当他终于醒过来的时候,马已经被树枝绊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动弹。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点,正好距离李元吉很近。

    李元吉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奔来,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准备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双方展开搏斗,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一边大喊,一边飞马赶到。

    李元吉一看敌我悬殊,转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尉迟敬德当然不会放过,立即从他的背后开弓射箭。

    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这一箭解决了李建成阵营的第二号人物。尉迟敬德和李元吉,是天下最擅长使用长矛的两个人,但是在最后决战时刻,竟然没有长矛,只有弓箭。

    当初,李元吉发誓要亲手杀掉尉迟敬德,他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后一个镜头。长箭带着风声,深深地穿进李元吉的身体,李元吉一头跌倒在地。尉迟敬德是战场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杀了李元吉之后,竟然知道从容取下李元吉的人头。当然,李建成的人头也被取下。

    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进入玄武门。不久,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也赶到玄武门,开始攻打玄武门。

    这时,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没有设防的,所以当东宫的薛万彻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时候,守卫在玄武门上的将士非常紧张,因为那里太容易受到攻击了。这时,又是尉迟敬德,及时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高高举起,让他们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领已死,继续作战没有意义。于是攻打玄武门的李建成、元吉的军队开始溃散。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

    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

    秦王府诸将领准备将建成和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全部诛杀,并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尉迟恭再三争辩说:“罪孽都是两个元凶所犯,而他们已经伏诛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就不是谋求安定的做法了!”于是诸将领停止了追杀。

    当天,高祖颁布诏书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给建成和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应当依照原先颁布的诏令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务,都任凭秦王处置。

    六月初七癸亥日,高祖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

    “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从此以后,李世民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