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韛

    写下这个题目估计很多人都不会读,我也是刚刚认识这个结构复杂的字,不过这个字的读音从小我就知道,与“拜”同音。因为我突然想写一下儿时烧火做饭的韛,也就是书面语中的风箱。

    韛是每家每户离不开的做饭工具,有锅有灶有韛就能把一顿饭做熟了。

    韛是一个长方体木制的匣子,外面伸出了韛拐子。韛拐子链接两条细长的方木头条,一直通向里面,里面的结构我说不清,但可以想象。应该是活塞原理,在韛拐子下放的箱体上还有个四四方方的出风口,推拉时发出“咕—哒、咕—哒”的声音。

    烧火做饭的的时候必须有人坐在灶间不间断地反复双手或者单手推拉韛拐子,这事在我看来基本就是一个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无限循环体力活。

    我参与的最初家务就是帮忙拉韛,但是我帮奶奶推拉几次就喊胳膊累,拉不动了。

    韛拐子这个原本就是木制的东西因为成年累月被人的双手接触而无比光滑,用什么木头做的韛都有,大多不会太高级,也不会太低级,做韛的木头一般硬度可以。

    每一家的韛都有一点差别,我感觉姥姥家的韛就很沉,是深棕色。我曾试着帮姥姥拉韛,但几乎拉不动。姥姥说自家的韛是有年头的老韛,吹风效果好。

    我家的韛相对来说不太沉,但于我来说也够沉了。每到春节前做大餐,姥姥会来我家帮忙做饭,这时姥姥便褒贬我家的韛走风漏气的。

    到别人家串门找小伙伴玩耍时发现,有的家长也让自家孩子帮忙烧火拉韛。看来大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家务没太多技术含量,很适合小孩子干。

    后来大弟经不住奶的表扬,偶尔会帮着奶奶拉韛。大弟年龄虽然比我小,但力气一天天在超过我,而且舍得下力气帮奶奶干活,这点大弟比我强很多。我是坚决不愿意帮着大人家拉韛的。

    我家做饭的主力是母亲,母亲负责在灶台上各种操作。奶奶是不爱动脑筋的人,奶奶喜欢烧火拉韛。

    姥姥家做饭的主力是姥爷,姥爷负责灶台上有技术含量的操作,姥姥只专心烧火拉韛。

    多少年都是这样的固定模式,我再回头细想才懂得了那个默默拉韛无限重复着一个动作的奶奶和姥姥是多么任劳任怨。

    冬天的每天早上我都是在姥姥拉韛的咕哒咕哒声中从睡梦中醒来,然后赖在被窝里等姥爷揭开锅盖,让热气充满屋子时我才出被窝穿衣。

    白天玩累了,也到饭点了。跑回家看见奶奶还坐在灶间拉韛,我就急了,饭怎么还没有做熟?

    我家不但要用大锅烧火做饭,还要给常年养的猪做猪食。所以拉韛烧火在我家就成了一个大工程,那是耗时最长的家务。母亲也拉韛,但远远没有奶奶烧火的时间久。父亲似乎还不如大弟,他是从来不曾碰过韛的。

    许多年后,电吹风代替了韛,做饭时只要插上电就会把灶火吹旺。

    韛的历史应该能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但在我成年后韛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记忆中日常生活最不可缺的就是韛,它是一个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物件,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十年后变得如此陌生。

    韛陪伴我走过童年进入少年,想起它的时候,那些久违的陈年往事一一再现。

    姥姥长寿赶上了用电吹风,而奶奶一辈子在抱着韛拐子推拉,直到去世那年还在灶间劳作。想到这一点,我便原谅了奶奶所有的缺点。奶奶脾气大,是个心直口快之人,有一大堆缺点,但她为我们这个家庭真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忆往昔,感恩之心由韛而生,逝去岁月中的所有美好都沉淀在我的心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