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梅儿盈盈 > 48 新学校

48 新学校

    新学校建在村子最北面的一大片旷野里,大概三年级的下半学期我就到新学校上学了,旧学校改成了村委会。

    新的校区非常大,也没有围墙,给我一种无边无际的夸大感。

    坐在明亮的新教室里,走在宽阔的校园里,跑在平展大操场,我的性情也在一天天变得奔放起来。

    校园里出现了一批年轻漂亮的年轻人,他们会讲好听的普通话,据说都是城里人,后来才知道是临时到村里下乡的知青。他们有几个在学校代课,其中一个女知青当了我们的临时音乐老师。她弹着风琴在教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歌声传出教室,飘荡在整个校园的上空:红岩上红梅开……

    最北面的一排房子是老师的办公室,东面有一间房是给外地老师提供的临时住处。

    我最喜爱的是美术课,教美术的是一个外地年轻男老师,他瘦瘦的,说话和声细语。美术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与众不同。有一次,他特意把我和另一个擅长画画的男同学都喊到他的办公室,让我俩一人画一幅画,然后用蜡笔上了不同的颜色,我记得我画的是妈妈喂猪。

    夏天的时候,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备一块四方的或长方形的塑料,那是准备万一放学下雨时救急的。我用红的蓝的油笔在自己的塑料布的边角上画上了图案,有的同学看到后向我学习,他们也开始学着画。为了区分,都必须画出自己的特色,不能画的一模一样。于是,不少同学找到我,让我帮他们画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图案。后来许多同学的专用塑料雨披上都留下了我的作品。

    算术课加了珠算,我每天上学除了背书包,还要背着一个老式的超大算盘,好在我对珠算非常感兴趣,回家后还经常给大人表演打算盘。

    据说父亲当过生产队的会计,会打算盘的父亲看到我双手灵活地在算盘上打加减法后不住点头称赞。奶奶和母亲也是冲我微笑着,在家长眼里,我仿佛就是个天才了。我也变得一天天更加自信。

    之前的语文老师经常听写生字,那是我最怕的测验,我总是写错字,或者忘记了怎么写。到三年级后这种测试也在减少,我总算好过一点了。在语文的学习上,母亲也该算是我的启蒙老师。

    有一天,语文老师突然给留了个题目,要求写一篇二百多字的作文,作文题目可以自由写。以我的造句水平怎么也不可能自己完成这个作业。

    放学到家后,我就理所当然地把这个作业交代给母亲,母亲二话没说就帮我写起来,等我从外面玩够了回到家时,母亲已经把草稿递我手里,我便在本子上一字不差地抄一遍。我记得母亲帮我编写的作文题目是拒腐蚀永不沾,大致内容是写关于一双凉鞋的故事。

    第二天,交给老师后,受到老师的郑重表扬,并把我的作文在全班当做范文宣读。不久,老师还把我的这篇作文粘贴到校园的黑板报墙里。

    那个时候除了课本,我没有读过任何课外书,母亲写的作文是我见过的第一篇范文。

    后来学校又流行写儿歌,同样,母亲给了我一次次惊喜,母亲的才情无意中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以后几年里,我虽然在功课上再也不需要母亲的帮助了,但当初母亲给我奠定的“好学生”基础让我真的不断发扬光大了。

    我家住在南街里,村子北面自然距离姥姥家更近。我放学后更是经常顺腿就回到了姥姥家。

    天凉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改成了两顿饭,有时候大人饿的等不及孩子放学就提前吃了饭,然后留一份放到锅里等上学的小孩回家后吃。由于我经常没有预兆地突然出现在姥姥家,而姥姥家的锅里只留了明哥一个人的饭菜。这时候明哥会懂事地说今天不太饿,他只吃一半,留一半给我吃。有过这样的几次经验后,姥姥总要多做一点饭菜,哪怕就是剩下,也不能让我和明哥吃不饱。后来这种多做饭的习惯姥姥一辈子都没有改,家里永远有剩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