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梅儿盈盈 > 56 从大碾道到电磨

56 从大碾道到电磨

    我家有个闲置多年的大碾房,就在院子的西南角。我们全家习惯称其为大碾道。

    西南角额外多出一块,算个独立的小院子,院子中间有闲置的碾盘和石磨,后来石磨被父亲弄走了,只留下一个圆圆的石头碾盘。在碾盘旁边有一颗榆树,我和大弟经常坐在碾盘上玩耍,或者站到碾盘上够榆树上的榆钱。

    西南角的一间南房,门向西开着,冲着这个小院子。

    下午的阳光照着里面很清楚,没有窗的南房原本是昏暗的,但这时亮堂起来。里面放着很大的木头机器,也不知道多久没人用了,上面有很多灰尘。笨重硕大的机器看似结构非常复杂,有梁有斗还有木头轮子。我和大弟搬开堆放的一些杂物,尽量让这台机器现出原形。

    有小朋友来我家玩耍时,我很喜欢带到我家的大碾道里。偶尔玩捉迷藏,我也喜欢钻到大碾道,然后藏身到南房的碾米木头机器上。有时钻到机器的下面,有时爬到机器上面的斗里。知道我家有碾米机器的小朋友不少,但除了我和大弟,能想到在这里藏身的人不多。

    很多年之后,听父亲说当年爷爷买下这台机器的时候花了很多钱,这是全村唯一一台接近自动化的碾米机。一年到头天天有人带着米排队来我家碾米,有时天黑了,点着保险灯还在碾米。可以想见,我家大碾道曾经的辉煌。

    后来机器坏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维修,慢慢就闲置下来了。

    没人来家碾米,院子里的石头碾子也日渐荒废。最后连自家也很少用了,需要碾粮食宁肯到东巷子公用的碾房推碾子去,公用的毕竟经常有人用比较润滑,又干净好打理一些。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的街道上有好几处安装着石碾子的土房子,我家对面的东巷子里就有一处。我不定期地跟着大人们去到那个碾房里,一般是奶奶或母亲背着家里的半袋子粮食去碾房用石磨碾碎。

    石碾盘很圆很大,高度比大人的腿低一点。碾盘中间有轴,在碾盘上躺着一个圆柱的大石头,石头中间也有轴,从两面的轴延伸出两根长长的木头棍子。人用双手推着这木棍围着碾盘往前走就使的石头滚子在碾盘上反复滚动起来,这样平铺在碾盘上的粮食就会被碾碎。奶奶担心细碎的粮食跑出碾盘,一边推碾子还一边拿个笤帚不断往里轻轻扫着。

    很小的时候,我只是跟着大小去碾房看热闹,因为那里来来往往不断有人,这家正在推碾子的时候,后面有一家或两家已经在排队了,带去的粮食袋子排放在碾房北墙的土台上。大人们边推碾子边聊着家长里短。我坐在存放粮食的土台子上等奶奶推完后一起回家。

    再大一点时,我和大弟也跟着推几下,但奶奶嫌我俩碍手碍脚一般不用我们。

    春节前准备吃年糕要提前推好黄米面,因为需要碾到很细,所以会借用生产队的毛驴来推。

    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的磨坊,主要是用来磨豆腐。每到春节前一个月,家家户户拿着自家的黄豆到那里排队磨豆腐。生产队安排一个老头专门负责这一块,另外还有一头被小块白布捂着眼睛的小毛驴专门负责拉磨。

    差不多在我十岁左右,村里有了电磨。

    碾米磨面都可以到背到大街上的电磨房去。很快就会磨好,节省了人力,不过是需要花钱的。

    到电磨去磨面基本都是母亲的任务,母亲背着或用小车推着半袋子粮食去村里唯一的电磨房时必须提前装上奶奶给她钱,等磨好面带回家时,第一时间需要把找回来的零钱退给奶奶。

    如果磨的不多,人们还会到石磨上自己推着石滚子磨面。可以说很长时间电磨并没有完全取代石磨。

    到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就能帮着大人推磨了,有一次我和明哥帮姥姥推春节吃的黄米面,全程只有我们俩推,没有用大人。为此,姥姥回家后骄傲地和二姥姥表扬我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