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梅儿盈盈 > 84 小心翼翼

84 小心翼翼

    周围的人都管茅房叫茅司,自从上学后,我知道了学校文明的称谓是厕所。

    吃喝拉撒睡是人人都是面对的,所以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必须有茅司。一般人家的茅司都在院子南端一角,远离正房,估计是为了避免气味穿到正房。

    茅司一般都是露天的,没有房顶。

    我家的茅司在院子的东南角,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不只是占地面积大,而且坑大而深。架在坑的一侧的两根有些腐朽的长木棍方不方圆不圆扁不扁。

    每次我进去解手不只是感觉到了极大的不方便,而是惊险。我非常害怕,担心双脚站到茅梁架上一不留神人会掉坑里,也担心不太稳当四圆不扁的木头晃动错位,还担心不结实的朽木随时有断掉的风险。于是,我只好在大坑稍微靠边的地方解决,有时干脆在茅坑周围的平地上解决,最后用放在墙边的铁锹铲起来扔到大坑里。

    因为茅坑很大,家里大人也不能保证每天及时铲土掩盖,所以我家的茅司气味很重,我实在是不愿意进去。

    在茅司靠门口一边的地面上有个用土坯搭建的半人高的四方格子,一侧开口,里面堆放着一些小小的土坷垃,那是大人们解完手用来善后的。我无法接受这种粗糙,一度和大弟找来光滑的小石头轻轻蹭一蹭,后来就用写过字的旧本子里的纸张。

    二弟一直被我调教的很听话,我基本不让二弟去茅司,我就让他蹲在院里解决。我家院子正南端,在距离南房几步之遥的地方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浅浅的压肥坑。二弟解决完后,我就直接替他铲到旁边的压肥坑里。奶奶担心院里气味大,经常搞来一些细土均匀地撒一层,有时也把灶火里掏出的草灰用簸箕端着均匀地铺撒在表面。

    到三弟会走路时,奶奶终于同意给我们养一条小狗,我虽然也喜欢狗狗,但很少靠近,远没有几个弟弟更喜欢小狗。

    三弟和小狗很快就玩得很熟了,后来小狗特别听他的指挥。大概小狗也能区分人的大小,它也喜欢和小孩玩。

    有一阵,二弟和三弟蹲在院子里解手后,他俩便指点着让小狗吃掉。这倒是不用大人帮着铲了。小狗每天仿佛领会了二位主人的意思,每当他俩蹲着解手时,狗狗就站在他俩身边等着,二弟三弟也都开心的不得了。

    不久,三弟开始发挥了,他解手后先不让小狗吃,而是撅起个光屁股示意小狗帮他舔干净,聪明的小狗果然上前帮忙。每次看到着镜头,我都捏一把汗,和奶奶强调快管管吧,我担心小狗哪天翻脸会顺便把三弟的鸡鸡蛋蛋都给吃掉。奶奶总是笑着对我说放心吧,狗不会那么傻。

    茅司将要满的时候,父亲会彻底清理出去,堆放在墙外面,表面用土掩藏,不久就会被生产队的马车拉到庄稼地里。

    父亲也会不定期地把我家院子里压肥坑里清理出来,西南角猪圈的也清理出一大推,再参和了许多土。上交生产队后也不清楚能抵多少工分。

    有几年,每天早上天刚刚亮,睡得迷迷糊糊中隐约听到鸡叫声,紧接着就从街上传来叫喊各家各户出去倒尿的声音。有很长一段时间生产队每天早上都会安排专人收取各家的尿,然后下到田里施肥用。

    大概也因此种种,我一度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肥理解的更加深刻。

    我是个挑剔的女孩,相比较而言,认同姥姥家的茅司结构。

    姥姥家的茅司在院子西南角,同院的二姥姥家的茅斯占了东南角。姥姥家的比我家小很多,茅坑大概要比我家的小20倍。在一个极小的坑上稳稳地放了三块平展的木板。我和明哥都敢一脚踩着一个木板蹲坑。在墙壁的缝隙处有时姥姥会塞进去一些旧纸张方便谁解手后用,而我一般提前自带手纸。因为坑小,而且无论谁解手后都要及时铲土掩盖,所以,姥姥家的茅司气味比较小。在里面解手我的精神也不会太紧张。

    我也去过很多小伙伴家的茅司,基本都接近姥姥家的,但没有超越姥姥家的。

    有比较就有鉴别,姥姥家的干净就凭茅司一处就能体现。姥爷姥姥凡事不莽撞,会给家人营造一个好一些的环境。

    反观我家的茅司,那是我见过的全村最不可理喻的。父亲绝对是有责任的,他性格里的简单粗暴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感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