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邻村

    我始终觉得我们村子太大了,尽管去过不少同学家串门,但还是有许多地方没有走到。比如东街里,我只去过一个同学家。后来我想毕竟是自己的村庄,早晚我会把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转遍的。倒是邻村有机会时必须与同学结伴去走走,距离村子五里之内的村子我都称为邻村。这样的村庄在我们村的南面有三个,我断断续续都去过。最近的也就二里地,那两个远一点的村子大概有四里地。

    去邻村我不敢自己去,开始时候是路不熟悉,后来记住路了也不敢自己去,因为担心遇上坏男孩打我,或者遇上小土狗咬我。也不会喊上明哥陪我去,因为姥姥管束的很严,断不能让她知道。再说明哥胆小,远没有我的闯劲。我只好拽着胆大的女同学。

    我家算是在村子靠南的街上了,比我家还要靠南的人家也有不少,沿着大路继续往南就会很快看到庄稼地,再走往南走,可以来到铁道边,铁道南面有一个小村庄叫任家房,这个村庄应该算是距离我们村最近的邻村了。

    我去过这个村庄好几次,最初是跟着小伙伴去看电影,后来是和同学一起去买订本子的大白纸。

    站在路口远远看整个村庄居然能尽收眼底,就一大片的房屋。这个村庄估计也就百户人家,没有我们村的十分之一大。

    走进村后会发现街道不够宽,住房多数都是土培房,很少有高大的砖瓦房。村民很淳朴热情,如果不熟悉问路,会指点着告诉你正确的走法。

    据说村里有一个很小的小学校,不同年纪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一个教室上课,一个老师同时教好几个年级的学生。我觉得有些怪异,同时感觉到小村庄的无奈。

    有时带着大弟打猪草时,我会转到这个村庄周边的庄稼地,这时我便告诉大弟出了这片庄稼地就是任家房,说不定脚下的地该归人家村。

    任家房的小孩一般到了该上初中的时候会到我们村走读,大概也有去其它村的。到我上初中时,学校来了一个男老师就出自这个村,同时他带着他的弟弟来我们村安排在我的班里上课。一个个子高高,腼腆的男孩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另外两个邻村比任家房大一些,但与我们村没法比。不过那两个村里住户的房子还是不错的,不是清一色的土坯房,也有一些砖瓦房。街道也要比任家房宽一些。学校不但有小学,也有初中。据说其中一个村里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我也曾到这两个村买过大白纸,还去买过花手绢。至于看电影,因为有点远,只去过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后来我的几个高中同学都出自这两个村,也不知道儿时去的时候是否相遇过。只是大家说出各自所在村庄的时候,突然感到特别亲切,仿佛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一般的亲切。与这样的同学不用多交流攀谈,报出家门便是铁定的盟友,这是我幼年不曾预料到的。距离原来也是友谊的一大因素,熟悉的乡土气会占上风,彼此一致的乡音是永恒的基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