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午饭时,差点爆发一场战争。吴秀琴冷着脸一声不吭的吃饭,陈向东端着碗蹲在阳台。

    陈海才不掺和,自顾自的吃完收拾好,忙活着调整腌肉和撒料的配方,叮叮咣咣的在厨房里忙碌。

    劝啥呀,啥都不用说,把眼前该做的事做好,一个月后看结果再说话。

    三点多,又到了出摊的时候。陈海不知道的是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里,老宋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

    郑春生,58岁,当校长快五年了,还有两年就要退休。此时正坐在办公桌后喝着茶看报纸。看到进来的是宋红卫,抬手让座,说道:“宋老师啊,找我什么事?”

    宋红卫跟他一点都不见外,俩人都带过语文,当初刚进校的时候,郑春生就是教务主任。拉开椅子,从兜里掏出两块五的昆湖递过去,说道:“还真有事,搞不好是大好事。”

    郑春生接过烟转圈看了一眼,说道:“怎么还是昆湖?抽我这个。”扔过来一包软白塔山。

    宋红卫摆手说道:“别,养刁了我可买不起。”

    郑春生笑着说道:“行,我陪你抽昆湖。”放下报纸和茶杯,点着,向空中吐了一口,幽幽道:“还是昆湖的味好啊,一点不辣嗓子。”

    宋红卫嘿嘿笑道:“领导,你说咱们什么时候都能大中华啊。”

    郑春生夹着烟的手指指他说道:“想啥呢,我都校长快退了,最好也是塔山。”

    宋红卫说道:“领导,那现在若是有个机会呢?”

    郑春生警惕的表情,“小宋,你可别往沟里带我啊。我现在就想送走两批孩子后安安稳稳的退休,啥也不超心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的卖笑了。”

    宋红卫哈哈笑道:“那要是咱们学校在这次高考要是能放个卫星呢?”

    郑春生有点不解,说道:“小宋,你今天没发烧吧,东一句西一句,到底有啥事赶紧说。”

    宋红卫这才认真起来,很郑重的说道:“郑校长,这次期末考试高三一班出了三个学生,原来的十多名考到了前五,原来的三十多名考到了前十和前十五。这事您知道吧。不过,我要说的是,他们三个都控分了。用他们的话来说,拿高分不是本事,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才是本事。”

    郑春生不由自主坐直了身体,说道:“是么,还有这事。高三一班不是张秀萍张老师么,怎么她不跟我说,你跟我说这个?”

    宋红卫摇摇头说道:“可能我和这几个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吧,张老师可能不太清楚。他们中间有个叫陈海的,是这小子搞出来一套逆袭笔记,各科都有。我看过他们那套东西,期末考的语文他们都在120左右,不是我判卷的。”

    郑春生眯起了眼睛,猛吸了一口。

    宋红卫继续说道:“这两天我和几位教语文的老师找这个小子谈过了,他同意我们在学校里推广他的逆袭笔记。不过,这小子给我们出了个思路,哦,不,准确的说是个难题。”

    随即便把陈海跟他们说过的说了一遍,尤其是在联考取得普遍突破后进军教辅的思路。

    郑春生一直在默默的听着,不打断也不插话,双眼不断闪动光芒。

    随后校长办公室里沉默了很久,两个人一颗又一颗的抽着,谁也不再说话。

    良久,郑春生说道:“小宋啊,你觉得这事如果要做的话,难在哪里?”

    宋红卫忙接话道:“我思考过了,一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思路可能会有变化,老师们如何改变思路和日常教学方式是第一个难点。第二是短短的时间是否能在联考中拿出来好结果。第三是会不会影响到七月份的高考。”

    郑春生点点头,“要说真正的难点,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要不要赌这一把。赌赢了,啥都好说,若是输了,也就啥都不用说了。”

    这话,宋红卫可接不住,只能起身给郑春生把水杯倒满。

    郑春生又问道:“宋老师,你觉得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会在什么时候?”

    宋红卫合计了合计,说道:“今年过年晚,过完正月十五开学怎么也在3月5号了,高考7月份,这么一算,下学期也就四个月的复习时间。按照往年的规律,联考可能会在3月中旬,要是能拖到3月底最好,我们的准备时间更充足。”然后说出了很重要的一句话:“最差的情况,我觉得也就会往年一样了。”

    郑春生听懂了宋红卫的话,现在市一中在自己手里,坐二望一,第三是想都不用想的,他有这个信心。

    良久,郑春生拿过塔山递给宋红卫,两人点上后,摆开口说道:“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争取一下呢?既然那几个学生进步的幅度如此明显,那我们就试一试,赌这一把。上面的事我来想办法能不能拖到3月底,小宋你去找这几个学生好好聊一聊,最好让他们做做表率。然后你去和高三组的老师们通通气。这两天我找大家聊一聊,补课结束前拿出个办法来。”

    “领导英明!”

    “滚蛋!用得着你拍马屁?干活去!”

    走出校长办公室的宋红卫十分兴奋,回到教研室里坐不住了,在地上划着圈子乱窜。

    有老师就问咋回事是不是出门捡钱了。

    宋红卫嘻嘻哈哈的不正面回答。

    渐渐的,大部分老师去上课了,看到教研室只剩下两三个人,宋红卫这才神神秘秘的说起高一三班有三个小家伙来。

    当然,时机未到,并不能把真正的东西说出,只能先拿陈海三人讲故事,尤其是控分。

    正在烤串的陈海完全想不到宋红卫给他拉了多大的仇恨,更不知道自己三人已经在教研室要出名了。

    同样陈海更想不到老洪老陈也在念叨着他。

    此时,小学操场上,老洪老陈和一群人正蹲在地上抽烟喝水聊天,一堆锣鼓摆放在不远的地方。

    天空虽然晴朗,但还是冷。一群人的脸庞和鼻子冻的通红,白线手套也挡不住手指尖传来的寒气。

    老洪说道:“哥几个练了好几天了,感觉咋样?”

    有人说道:“行啊,天天有事忙活,就是冷点累点,我感觉我快要感冒了。”

    接着有人打趣道:“老洪,你说我们一个个的好歹也是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这玩玩没问题,真要出去,是不是有点跌份啊。”

    老陈没好气的说道:“退休的人了,哪有面子,你回你们厂里喊一声,看看有几个人像以前一样跟在你屁股后面。”

    老洪哈哈哈大笑,说道:“老哥几个,不瞒你们,我们可是学了套好东西,都练了一个多月了,现在可浑身是劲一点都不冷啊。你说说你们几个,就是动的少了,窝在家里有什么用,就得出来折腾折腾。”

    众人大笑。

    老陈说道:“老洪,你有没有感觉。我咋总觉得有点不对呢,敲来打去的听着是那个音儿,可总是少点什么。要不今天咱们早点散了,去找陈海聊聊?”

    有人说道:“诶,老陈你说你是不是魔怔了。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屁大小子,能有啥好主意。我也觉得哪差点意思,难道咱们练的不够?还是老眉咔嚓眼使不上劲儿了啊。”

    老洪没好气的说道:“什么屁大小子?就你们这帮当领导的当惯了看谁都不够资格。我可跟你们说过,锣鼓队这主意还是那屁大小子给我出的呢!你们知道人家现在干啥么,我告诉你们,人家陈海学校里带着俩同学学习,考试那在年级排名啊,真漂亮。现在补课,人家上午上课,下午摆摊。你们知道人家一天能卖出去多少么?”

    有人说道:“一个高中生摆摊?不高考了?开玩笑呢吧!”

    老陈接话道:“人家是学习好,摆摊是为了换脑子。我跟你们说啊,这几天咱们在这练锣鼓,没去那院子。可摆摊第一天,我和老洪可都一直看着。第一天算账,你们猜,利润是多少?”

    老洪故意说道:“行了老陈,你说出去,这帮家伙都眼红了,谁身边没一堆麻烦,都得用钱。”

    很多人不乐意了,嚷嚷着让老陈如实交代,让老洪看哪凉快去哪呆着。

    老陈嘻嘻笑着,比划出三个手指头,又摁下一个,不吭声了。

    有人倒吸凉气说道:“一天二十?我滴乖,这干一个月就有不少啊。和我退休工资差不多啊。”

    老洪才不管这帮在单位内呆到退休的家伙们想什么,大咧咧的说道:“想啥呢?比你们多怎么了,你们还不承认自己的脑子跟不上时代了。别看什么这包工程那南方人的,谁不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干出来的。摆个摊怎么了,一天二十,你们还真敢想,要不你们也去摆个试试,说不定还不如人家一个屁大小子呢!”

    所有人都不答应了,闹闹哄哄的不想再练了,非要跟老洪老陈去看看,美名其曰要做调研。

    把锣鼓找个教室放进去,一群人推着自行车闹哄哄的向旧礼堂走去。

    老洪老陈躲在最后面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嘿嘿笑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