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从四大发明开始 > 第十四章 出发

第十四章 出发

    在未经过工业废气污染的土地中旅行确实是一种享受。

    道是官道,路是土路,离城五里之内,还是以石板、石条铺路,但走上一两个时辰,远离了城郭,道路已是夯土为路,虽整体还算平整,但若是下雨,却多少有些泥泞,索性出行以来一直是春日融融,还未遇上细雨绵绵。

    路边群山起伏,山下是林海莽莽,绿意盎然,些许或粉红,或亮黄,或浅紫的花卉,星星点点如明珠般点缀在其中。偶尔还有几只小兽从林海中窜出,一同围观了一会万灵之长,待近了,又慌忙躲回林中,在树上、灌木丛中探头探脑的继续张望。

    山上则是白雪皑皑,那一座座山峰在云雾缭绕中只露了个头,远远望去,那峰顶却像是一座座云海中的小岛,颇具仙气,据车把式所说,千百年来一直是如此模样。

    张峰坐在马车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路边那郁郁葱葱的天然美景,感觉身心都被洗涤了一番。

    “王老伯,这里是哪?”

    车把式姓王,叫王安,据说本就是敖东城人,后去参军,结果在一场战役中负了腿伤,退役后便回了敖东城赶马车。他虽然腿脚不便,却随身带拐,影响倒也不是很大。加上其在军中便是骑兵,对马匹驯养很是精通,熟悉马性,所驾马车既稳又快,直至如今,城中官员仍然经常坐他的马车。

    “此处乃是白山,这山的后面就是长白山。”王安不急不缓的回道,同时将民间传说娓娓道来:“长白山上有个天池,据闻曾是仙女洗浴之地……”

    “长白山顶天池是一个温泉,如果能泡上一个温泉澡,那真的是再惬意不过。可惜我等现在急于赶路,没有空余时间可以前去游玩。”张峰惋惜的说道。

    “万万不可!长白山风景虽好,但因人迹罕至,地势险要,一直以来都是山贼的聚居地,其上山寨不知凡几,危险重重。如今我等既无高手护持,又无军阵护卫左右,还是莫要多生事端为好。”王安急忙劝阻道。

    “此处竟然还有山贼?”张峰对山贼这种职业还是有些好奇的,前世山贼在立国时便一扫而空,从未听说过何处出了山贼,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倒是没有期盼着见到山贼。

    又往前走了几里路,就到了离城最近的第一个驿铺。自汉代开始,驿铺就开始普及,在国内设“五里一邮,十里一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通信网,汉高祖刘邦早年就当过泗水邮亭的亭长。--《中国古代邮驿史综述》,金岩,中国邮政

    驿铺分为两块,一边是一排带院子的小屋,约有四五间房,这便是从前朝沿用下来的驿站,可提供食宿。其中一间房屋敞开着大门,门口坐着一个驿卒,身穿宽袖上衣,脚着筒靴,从门内望去,里面是各种包裹、信件——本朝却是已允许私人通过驿站传递物资、书信。院子里还有个马棚,里面拴着两匹马,另一个驿卒此时正在给马喂食精料。此外还有一个棚子,棚子外挂着块牌子,写着“提供汤水”,棚内摆着几张桌子和几条长凳,桌上有一大桶凉白开,另有一桶开水。

    院子外,则另建一栋房屋,此为递铺,专供传播消息之用。据《梦溪笔谈》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步递主要运送一般文书,日行200里,马递运送紧急文书或物品,日行300里,急脚递运送紧急军文,日行400里,后又提高到500里,急脚递中还有一种金牌急脚递,红漆金字,上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这种文书每到一铺,铺卒需早早在铺前等候,交接后立刻赶往下一铺,并不入铺耽搁。《梦溪笔谈》描述了其传递的情况:“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夜行五百里,不以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受。”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就是这种金牌急脚递。

    此后又增设了斥候铺和摆铺。斥候铺是把称作斥候的了望、侦察与文书传递结合起来的急递组织,通常设在边防要地。摆铺是为适应军事行动、加速紧急文报的传递而临时设置的一种急脚递,是斥候制度的一种补充。——中国古代邮驿制度与传播,邹莹,咸宁学院学报

    驿铺属于递铺组织,这是大宋为了保障军邮在马匹缺乏时得到供给,所建立的以兵为主体的专业通信队伍,同时还制定了紧急公文传递制度及严格的交接责任制度。急递铺兵风雨无阻,日月兼程,每铺换马,数铺换人。他们腰系铜铃,行人听到铃声需及时避让,前铺听到铃声则到路边准备接替,因而速度惊人。--《中国古代的邮驿系统》,王晓静,中国文化遗产

    此时,张峰等人自然是去往驿站,众人来到凉棚中坐下,各自打了碗汤水喝着,王安则持令牌去寻驿卒,要了些吃食,此行乃是公办,一应开销自有标准,无需劳心。除张峰一行人外,还有两三个旅人在此休憩饮水。

    “王老伯,此处距离下一个城镇还有多远?”张峰问道,这景色虽然好,但眼见已过了未时,他不免有些担心,若是天黑之前无法赶到下一个城镇或者村庄,就只能露宿野外了。天可怜见,张峰可从未有过野营的经历,更何况是在如今这个野外仍有虎豹豺狼出入的世界。

    “此处距离最近的江源镇还有二十里。”王安答话,又看了看张峰,补充道:“公子放心,咱们接下来赶路加紧些,日落之前便能到达。”

    见王安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张峰略有些尴尬,虽已放下心来,还是解释一句:“慢些也不打紧,只是我着急去京中参加异等考核,不免有些急躁了。”

    王安了然的点了点头:“老汉明白。”

    张峰也不在多说,低头喝水。

    两人却没注意到,有一劲装打扮的旅者,在听到两人的对话后,暗自打量了一番,就起身匆匆离去了。

    不多时,驿卒便将吃食奉上,众人一起吃完东西,就重新上路了,途中又路过一个驿铺,不过未曾停留,只往江源镇行去。

    王安不愧是多年的老车把式,对距离和速度的把控极为清晰,落日还在山头时,张峰等人就到了镇子上。

    江源镇本是一个村子,地处边境,有边军曾屯兵于此,兴建防事,因此成镇。后边军移至他处,此地因城坚池固,周边百姓聚集而来,按照大宋规定,便也延续下来,仍称作镇。“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事物纪原》,宋,高承。

    张峰等人在镇上补了些干粮、马料等物,本是要去驿站就食,张峰却提议道:“我到敖东县已近一年,也未曾去过此地的酒楼食肆,眼看便要远离此处,不知何时能再来,不如就今日去一趟,请各位一同前往!”

    “自无不可。”

    张峰便寻了家食肆,点了些诸如参鸡汤、米肠等一桌特色菜,要了壶好酒,众人喝酒吃肉,大快朵颐,酒足饭饱才归于驿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