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那群孩子已当爹 > 第四十七章 书金的大厨梦

第四十七章 书金的大厨梦

    一九九九年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樊小义依然是名列前三,而语文则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樊小义的的兴奋之处并不在于此,而是终于要告别了那个令人讨厌的班主任了。而杨军华、樊书金、张大成和我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多大改观,樊书金经常抱怨,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上学,或许应该把“可能”两个字去掉。到点出操、早自习、吃饭、上课、晚自习以及按时作息,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樊书金似乎一切都是应付,上课打不起精神,时常走神,有时候老师点到他的名字,他竟然听不到。人在教室,但是心早已飞走了。按照惯例,语文老师依然会布置一些作文作业,作文题目显得稍微“深奥”了一点,但依然有“我的梦想”这样的常见的、令人写得呕吐的、老掉牙的题目。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对梦想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樊小义写得是“我的梦想是当历史学家”,终于不再是“教师”了,其实不只我们几位,全班的同学都把梦想描绘得极其“高调”,比如军事专家、商人、经济学家,还有官员,当然“官员”这样的题目很少有人写,在我们看来稍微有点“低俗”,但是其实我们的梦想只有一个词可以表达,那就是“出人头地”,这才是终极梦想。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这个叫“樊书金”的哥们,并没有理解他的名字的含义,也不能理解他父亲当初给他改名的良苦用心。樊书金一直坚持认为,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厨师,他以前的梦想是当厨师,现在也是当厨师,将来也是。或许将来也是。在平时,并看不出来樊书金到底有多么痴迷做饭,甚至看不出对做饭多么有兴趣。在那个时代,他接触的厨师的相关信息实在太少了,没有相关杂志,在学校,甚至连接触厨师的机会都没有。但是每当放假回家,他都会亲自做饭,而他的母亲则负责烧锅。或许樊书金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我敢肯定这种天赋绝对不是遗传,因为他的祖宗十八代没有一个厨子出身。这一年樊书金虚岁十四,年龄不大,却已经知道做菜的几种工艺,什么爆炒、炖卤、油炸、红烧,甚至知道什么样的菜配什么样的调料能做出更美的味道。我曾经说过樊小义在上小学的时候基本是自己做饭,厨艺很高,但跟樊书金相比,似乎还是差了一点。有时候,杨军华甚至从家里拿一些豆腐,让樊书金做麻婆豆腐,樊书金煞有介事地说:“你家的豆腐太硬,不适合做麻婆豆腐。”杨军华还很生气,但樊书金又说:“主要是咱这地方的水不好,水硬造成豆腐硬,豆腐也不太白。”杨军华竟然频频点头,同意樊书金的看法,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满口的大黄牙就说明了问题。最后,樊书金做了油煎豆腐,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若他家里有客人,樊书金总会抢着下厨,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客人都十分爱吃。要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家里来个亲朋好友,一般都是女人下厨的,男人们即使会做饭也不会亲自下厨,否则会让别人笑话,让小孩下厨更是一个笑话。对于这些,樊书金根本不在意,客人若是酒足饭饱,再顺便夸奖一番饭菜,樊书金倒十分高兴,并且认定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厨师天才,将来若当不上“食神”,也会被评个一级厨师、特技厨师什么的。而樊书金的父亲樊老师一直认为自己的儿子很勤奋、爱表现,从来没有将做饭与兴趣、梦想关联在一起。

    初中二年级的第一学期,樊书金彻底对上学失去了兴趣,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整日想着何时能走出这讨厌的学校,踏入心爱的“厨房”。辍学,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比如樊小伟,小学二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念完小学就辍学了。樊书金能坚持到现在,主要是家里的条件相对比较好,而他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位老师,自然主张他上学。但这也是樊书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甚至他都不敢跟樊老师提“辍学”两个字。

    不久,学校组织了期中考试,也就是寒假前的考试,樊书金的成绩已经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樊小义和程丽珍,他们依然是全年级前十名,杨军华和张大成的成绩也有很大进步,但是樊书金的成绩已经沦为了倒数第几名,仅仅比那些“学混子”好了那么一点点。这样的成绩,似乎早在樊书金的意料之中,他并没有顾及所谓的颜面,而是自豪地说:“我早就说过我不是上学的料,我就适合做饭,我也只想学做饭。”樊书金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了,而且有了自己的思想,樊老师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掂起棍子。当然,樊老师也是有思想,有自己教育方式的人,他也知道打孩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个年龄的孩子更是不能打,只能做思想工作,他或许不知道“叛逆期”这个词,但是他也是过来人。樊书金异常执拗,既然不愿意上学,无论谁说都不行,就是不愿意上。

    “你现在还小,一辈子还长着呢,其他事情可以缓缓,甚至还可以弥补,唯有上学这事将来是无法弥补的。家里有供你上学的条件,有的学生想上学,家里的条件还不允许呢。”樊老师说道,“上学不是唯一出路,但是绝对是出人头地的最好途径。”樊老师还举了例子,说:“看看杨军华、樊小义、张大成不都在上学吗?樊小义和张大成家里的条件多差,连自行车都没有,还在坚持,而你呢?看看你,不争气的家伙。学习不好,可以慢慢赶,可你要是辍了学,踏上了社会,唉!你是不知道社会有多苦啊,上了学就有出路,不上学就只能干苦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