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四十四章 生死一线:天梦惊现救张骞

第四十四章 生死一线:天梦惊现救张骞

    时间转眼间就进入了元狩元年,此时的刘彻,雄心勃勃,闭着眼睛静静思考着大汉的命运。他再次想到了当年在太庙之中见到的那片竹简,脑海之中再一次浮现出了那二十个字:真龙是汉家,汉家是真龙。必通西域地,国运方昌隆。

    他坚信大汉的国运一定与西域息息相关,这是上天的启示。于是,鉴于张骞有着丰富的出使经验,刘彻于是召见博望侯张骞。

    “张骞,你出使西域之事,所见所闻,可否再和朕聊聊?”刘彻问道。

    “陛下,为何今日再次想了解西域的事情。”张骞问道。

    原来,当初张骞返回长安的时候,就和皇帝刘彻说过了自己在西域的所见所闻了。张骞认为若是可以用道义使西域为属,招来不同风俗人民,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就可以传遍四海。

    当时皇帝刘彻就命令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遣秘密行动使者,分四路出发:一路从駹出发,一路从冉起程,一路从徙出动,一路从邛僰启行,最终都无功而返。浪费了很多钱财,道路也没开通,于是就此作罢。

    所以,这次张骞非常好奇皇帝刘彻为何突然再次提起西域。

    “回禀陛下,微臣在大夏时,看见过邛竹杖,蜀布,这是商人到身毒国买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我估计,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处于汉朝西南。身毒国又处于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郡的产品,这就说明他离蜀郡不远了。”张骞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通过西南夷,就可以经由身毒国到达大夏国、到达西域。”刘彻激动地问道。

    “可以这么说,陛下。”张骞谨慎地回禀道。

    于是,刘彻思考再三,基于河西走廊当前被匈奴占据的实际情况,决定开通西南夷,打通前往身毒国和西域的道路。

    其实,大汉对于“西南夷”的开通,有着一段曲折经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起初,唐蒙奉命出使南越,品尝到了蜀地的枸酱,好奇是如何运到的。在一番调查之下,发现了战略要地——夜郎,自此拉开了大汉对于西南夷开通的大幕。随后设置犍为郡,修筑五尺道。元光五年,司马相如以郎中将身份经营西南夷事务。后来,在与匈奴的斗争之中,皇帝刘彻意识到必须要在主要战场集中主要战力,所以暂时搁置西南夷事务,集中主要力量全面对付匈奴。

    此时,大汉虽然还没有完全击败匈奴,可是在汉匈态势上面已经愈发主动。所以,开通西南夷便再次提上了日程,更何况这还有利于通往西域,昌隆大汉国运。这可是大汉帝国的最高机密——天启。

    于是,皇帝刘彻下令让柏始昌、吕越人等前往经营西南夷,并打通由西南夷地区通往身毒国的近道,以达到通西域的最高目标。

    就在雄心志四海的皇帝刘彻思考着大汉帝国的政略走向、战略举措、经略财术的时候,虎视眈眈的眼睛已经在紧紧盯着皇权帝位了。

    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老刘家的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这兄弟俩,还是刘彻的叔叔辈。这两兄弟一看就是刘长亲生的,全面遗传了老爹的谋反基因。所谓不怕强敌林立,实忧萧墙祸起。好在是天不藏奸,法网恢恢疏不漏,雷被上书在前,已经令身为侄子的皇帝刘彻有所警觉。之后不知哪根神经错乱的刘安亲孙子刘建又主动告发,猛然再补一刀,生怕全家不倒,简直就是绝妙!

    刘彻顿时想到了刀笔吏廷尉张汤,这可真是一把利刃。君臣携手际,英雄惺惺惜。张汤一下子意识到悠悠仕途,终获天助,借其头颅,可登天路。这简直就是自己仕途上的一股东风,欣喜之情,实不能停。张汤娴于办案,此事倒不难办,查证确实谋反,刘安自裁归天。之后淮南国裁撤,九江郡创克。刘安的亲兄弟衡山王刘赐闻讯,被迫自裁,兄弟之爱,生死同在。

    玩火者必自焚,敛怨者定灭身。刘安与刘赐的死,再一次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干练出色的张汤,再一次在皇帝刘彻面前取得了加分项。张汤踩着汉家两位谋反藩王的尸骨,成功上位御史大夫,成为三公之一,也就是副丞相。一时之间,可谓是圣眷优渥。

    淮南王刘安与衡山王刘赐的谋反事件,再一次刺激了皇帝刘彻的敏感神经。于是,皇帝刘彻下诏并且颁布《左官律》,以进一步打击诸侯王势力。刘彻明白,诸侯王之中的野心家比比皆是,自己若不先发制人,必定受制于人,自己岂是一般人,必须稳坐人上人。

    满朝文武上奏早立皇太子,早定国本。皇帝刘彻经过审慎思考,欣然采纳。此时,皇长子刘据已经6周岁了,刘彻回想起自己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候,也差不多就是这般年龄。于是,正是册立皇长子刘据为皇太子,是为大汉储君。

    这时候,博望侯张骞已经升迁成为了朝廷的卫尉。没有想到,匈奴的伊稚斜单于突然挥师南下,侵扰右北平、代郡一带地区,边境再次告急传警。

    皇帝刘彻考虑到将军李广有在右北平当太守抵御匈奴的经验,于是命令将军李广从右北平出兵反击匈奴。

    考虑到张骞此前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时候佐助得力的实际,于是就下诏使卫尉张骞领兵同样从右北平出击匈奴。配合好将军李广,打好此次的反击战。

    于是,将军李广和卫尉张骞二人领命而去,星夜驰赴右北平。

    就在李广和张骞到达前线之前,分布于长安城之中的天鹰士,早已经将消息传送到中行说处。

    中行说于是将消息告诉了伊稚斜单于。

    “大单于,如今汉朝皇帝派遣了李广和张骞前来。”中行说奏报道。

    “李广,是不是那个飞将军?”伊稚斜单于大声问道。

    “是的,大单于。”中行说回应道。

    “此人断不能留,否则对我大匈奴为害不浅。”伊稚斜单于静静地说道。

    “至于那个张骞呢?”中行说问道。

    “那个就不用管了,头次领兵打仗,能掀起什么大浪,我们大军随时都可以吃掉他。”伊稚斜单于不屑地说道。

    夜里,卫尉张骞来到了李广的大帐之中。

    “李将军,如今匈奴在边境地区侵略严重。陛下命令你我二人领兵反击,我们务必打好这次的反击战。”卫尉张骞认真地说道。

    “张卫尉所言甚是。”李广回应道。

    “李将军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就连匈奴都称您为飞将军,在下敬佩之至。至于本次反击战,我就辅助将军您就可以了。”张骞认真地说道。

    “好的,既然张卫尉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推辞了。”李广大声说道。“来,张卫尉,说了这么久,喝口水。”

    李广一边倒着水,一边说道。

    “好的,谢谢李将军了。”张骞有礼地说道。

    张骞于是举杯喝下了水。

    随后,二人商定分兵两路,前后夹击匈奴。

    第二日,天气晴朗,长空万里,白云片片。

    将军李广领着所部大军出发,先行抵达了预定地点。此时,策马立于高处的伊稚斜单于以及中行说,顿时大惊。

    “中行说,你不是已经派人去毒杀李广了吗?怎么他还没有死?这是怎么回事?”伊稚斜单于惊讶地问道。

    “回禀......回禀大单于,间谍回报确实在李广大帐之中的水里投入了剧毒啊。如今李广怎么还好好出现在这里,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中行说着急地解释道。

    “行了,先别管这些了,既然情况已经是这样了,那就只能交战了。”伊稚斜单于没好气地说道。

    李广率领所部大军和匈奴大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此时的李广,正在期待着张骞带领兵马可以如期赶来,以便对于匈奴大军前后夹击。

    但是此时的张骞,却已经是不省人事了。副将以及军中的医务人员,使用了各种办法,但是张骞依旧还是昏迷之中,并且气息越来越弱了,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

    原来,中行说之前命令军中秘密间谍天黑后潜伏进汉军之中。找到李广的大帐,在其桌案上的水里放进了无色无味的剧毒,随后离开了。当天,进入李广大帐商议军事安排的张骞,却喝了桌案上的水。

    “卫尉还未醒来,这可如何是好?”副将焦急地说道,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卫尉大人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是脉搏混乱,气息越来越弱。我也无法诊断出病因。”医务人员奇怪地说道。

    此时此刻,昏迷之中的张骞,进入了一个梦境。梦境之中:一匹长有两个翅膀的白色神马向西方天空中的残月飞去,夜空璀璨澄净。于是,张骞顿时惊醒,满头汗珠,满身虚汗,急促地呼吸着。回想起刚刚做的这个梦,明明就是父亲张惠安对自己提过的那个梦境,为什么现在自己也做了这个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与自己究竟有着什么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多想,只听见副将大声说道:

    “卫尉,您终于醒了。”

    “我这是怎么了?”张骞连忙问道。

    “今早我们赶到您的大帐之中,就发现卫尉您昏迷不醒,气息越来越微弱,把我们急死了。”

    “对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张骞连忙问道。

    “已经是中午了。”

    “什么?已经是中午了。不好,李将军还在和匈奴交战。”张骞大惊道。

    于是,张骞赶紧带领所部大军出发,向着预定战场前进。此时,已经交战大半天的李广艰难地鏖战,而且军队已经损耗很大了。李广心想张骞为什么还没有赶到,按照二人之前商定的,现在他应该已经到这里了。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所部大军很可能全军覆没。战场之上,双方激烈厮杀着,战马嘶鸣,兵器之声,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旌旗一面接着一面倒下,血迹到处都是......

    就在太阳西斜,下午的时候,张骞带领着所部大军赶到,迅速投入战场,将被匈奴大军围困的李广以及残部救出。傍晚时分,汉匈双方的交战才暂时停止了。

    回到大营之后,张骞说道:

    “李将军,不知什么原因,我昏迷到中午才醒来。本次反击战,因我没有按照预定时间抵达战场,致使军队损失很大。所有罪责,张骞甘愿一力承担。”说罢向李广跪下赔罪。

    “张卫尉,快快请起,使不得。战争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产生影响。这也不是你所愿意的。况且,最后若不是你赶到,我们只能全军覆没了。”李广说道。

    “李将军,请勿再说。既然已经出事,便必须由我承担罪责。”张骞坚定地说道。

    看着张骞坚定的眼神,李广的双眼湿润了。

    返回长安城后,卫尉张骞主动上表皇帝刘彻。因自己未能如期抵达战场,造成大汉军队损失很大,请求朝廷将自己明正典刑,以彰律法。

    此时的皇帝刘彻,内心很是矛盾,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冥冥之中,自己实在不想处死张骞。自从自己即皇帝位以来,在处死臣下方面,还是第一次如此内心矛盾。可是,张骞又确实没有按照时间抵达战场从而造成大军损失很大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处理,就无法严明律法。

    思考再三,皇帝刘彻终于作出了最终决定。

    未央宫中,大殿之上。皇帝刘彻端坐于御座之上,文武大臣林立。张骞跪在大殿之上。

    宫人宣旨道:

    “卫尉张骞,临阵失期,致使大军损失惨重,贻误军机,着罢免卫尉职务,废除博望侯爵位,抄没家产,贬为庶人。钦此。”

    “陛下,微臣之罪,罪当处死,请将微臣明正典刑,以慰军魂、严律法。”张骞大声请求道。

    “够了,你以为朕不敢杀了你吗?杀了你就可以让死去的将士活过来吗?”皇帝刘彻怒喝道,随即拂袖而去。

    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移步上前缓缓扶起了张骞。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