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五十章 神马归天:天梦使者魂魄散

第五十章 神马归天:天梦使者魂魄散

    乌孙国昆莫猎骄靡派出的使团,随同大汉使者张骞经历了耗时一年多的艰难跋涉,最终抵达了大汉帝国的都城——长安。此时已经是元鼎二年了。

    之前边关已经将张骞带领乌孙国使团抵达长城的消息飞马传送长安了。作为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彻喜不自胜,毕竟这还是破天荒的一次——位于西域的乌孙国居然派出使团来到大汉。这次一定要好好迎接,万不可输了大汉的颜面。

    边关守将安排一支专门的队伍护送张骞以及乌孙国使团,经过了连续时日的赶路,终于抵达长安。

    此时,皇帝刘彻早已经命令有司官员安排好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观望的百姓人山人海,各色的彩旗迎风飘扬,肃立的卫兵挺拔威武,各级的官员林立肃穆,皇帝刘彻的銮驾鲜艳夺目。

    湛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没有一丁点儿白云,微风吹拂,草木芬芳沁人肺腑。

    大汉使者张骞带领着出使的使团以及乌孙国派遣的使团,缓缓走近了长安城的大门。

    这时候,张骞立刻下马,整理服饰,手持节杖,向皇帝刘彻走来。

    此时,距离张骞出使的时间,差不多已经四个年头了。岁月不饶人,满脸的沧桑再一次印证了张骞这一路以来的艰辛不易。

    “微臣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乌孙国,于今日归来,叩见陛下。”张骞双眼泪水,跪伏在地。他终于再一次回到家了。

    “张骞,快快请起。你这一路辛苦了。”皇帝刘彻赶忙上前亲自扶起张骞,欣喜地说道。

    “陛下,微臣现在将此节杖奉还陛下。”张骞声音沙哑地说道。

    “好,张骞。”皇帝刘彻大声说道。

    随后,张骞向皇帝刘彻简单介绍了乌孙国使团。乌孙国使团的首席使者名叫贺氏多。随后,贺氏多率领全体乌孙国使团向皇帝刘彻恭恭敬敬行了大礼,并且同时献上乌孙国的回礼——大量的物资特产,如马匹等等。

    望着眼前这几十个身着异域服饰的使团成员,皇帝刘彻顿时感觉十分良好。这还是西域的国家第一次派遣使团来到大汉,而自己有幸成为第一个接见西域使团的皇帝,何其荣幸。此时的皇帝刘彻,脑海之中不禁再一次浮现出了太庙竹简上的二十字天启:真龙是汉家,汉家是真龙。必通西域地,国运方昌隆。

    此时的皇帝刘彻,更加确信大汉的命运一定与西域息息相关,上天的启示不会错的。面对着眼前的乌孙国使团,皇帝刘彻心中更加确信:与西域的连通正在发生之中,未来大汉的国运走向,西域将是一个事关全局性的战略因素,自己一定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视角来对待这一区域。

    于是,皇帝刘彻欣然接纳了乌孙国使团的回礼,并且命令有司官员妥善安排使团成员在帝都长安的食宿,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确保他们的生活便利。

    于是,皇帝刘彻携手张骞,一同返回皇宫。乌孙国的使团,自从在城外望见巍峨宏大的长安城城墙,就惊叹不已,认为这简直就是天上才可能会存在的壮美城池。进入了城门之后,路途之中,乌孙国使团无不被主干道两旁错落有致、美轮美奂的各种各样的建筑所惊叹,这些都是他们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如今竟然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当来到了宫城高阙前,他们更是惊叹不已。大汉的皇宫,就已经远远超出了赤谷城的规模,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当日,皇帝刘彻心情大好,在皇宫之中举行了“国宴”。宴会之中,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无论是大汉的文武官员,还是乌孙国的使团成员,大家都尽兴饮酒。

    在洪亮优美的宫廷音乐之中,身着鲜艳服饰的婀娜多姿的歌姬舞女翩翩起舞,仿佛是天上下凡的绰约仙子,一举一动,都是美艳动人。优美的舞姿,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以至于乌孙国使团成员全然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样的舞蹈班子。

    在一番融洽和睦轻松的氛围之中,宴会顺利结束。乌孙国使团成员返回官方下榻驿馆之前,皇帝刘彻进行了一番丰厚的赏赐。乌孙国使团成员对于大汉皇帝的赏赐,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些赏赐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送给大汉的回礼。

    次日,皇帝刘彻在未央宫召见了张骞。

    “陛下,微臣此次出使,没能完成陛下交付的使命,乌孙国不愿意东迁河西走廊与我大汉永结盟好,微臣有罪。”张骞跪伏在地,坦诚地说道。

    皇帝刘彻听了,有些吃惊,脸色也瞬间变了。沉思了一会儿之后,笑着说道:

    “张骞,此次出使,可以令乌孙国派遣使团来到大汉,这就是奇功一件,你做得很好。”

    “陛下,微臣毕竟没有完成使命,请陛下治罪。”张骞请求道。

    “何罪之有?起身吧。”皇帝刘彻上前扶起张骞,笑着说道。

    “此次乌孙国使团初来大汉,依你之见,如何对待?”皇帝刘彻问道。

    “启禀陛下,以微臣愚见,可以安排乌孙国使团在我大汉考察,使得他们认识到我大汉富强,他们返回之后,必定加以宣扬,这对我大汉有利。”张骞认真地说道。

    “好你个张骞,和朕想到一块去了,就这么做。”皇帝刘彻笑着说道。

    第二日,皇帝刘彻在未央宫大殿举行大型朝会。文武大臣分班林立,殿外卫兵林立,旗帜飘扬。只听宫人宣旨道:

    “张骞出使西域,宣扬国威,令乌孙国遣使来朝,名显大汉,功在社稷,特拜为大行令。钦此。”

    这个大行令职位,掌管诸侯及附属国事务,位列九卿。

    张骞于是跪谢皇恩。在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桑弘羊等众多文臣武将的瞩目下,张骞再次位列朝堂。众人心里都明白:皇帝对于张骞的恩眷,非同一般。

    这一年,另外一个人的命运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御史大夫张汤。至于他是如何一下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很难讲清,另一方面不讲还不行。

    首先,御史中丞李文和张汤长期不对头,就想千方百计搞掉张汤。之后,张汤在下属鲁谒居的暗中相助下先发制人干掉了他。张汤就去探望了生病的鲁谒居,并且令人费解地屈尊给他按摩。其次,老刘家的赵王刘彭祖因为记恨张汤审理盐铁案件打压自己,就借着按摩的事大做文章,诬陷张汤和鲁谒居阴谋作乱。再次,此事下到廷尉,鲁谒居在这关键点死亡,其弟弟受牵连蹲了牢房。张汤想捞人故意装作不认识他,其弟弟不明就里,心想自己就是死也要拉垫背的,于是诬陷哥哥鲁谒居和张汤阴谋作乱。接着,案子就交给了张汤的死对头减宣主办,减宣自然会往死里办。

    说实话,形势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十分不妙了。然而,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此时,文帝霸陵的陪葬钱被盗,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谢罪。在皇帝面前,丞相庄青翟谢罪了,张汤却临时不认了。张汤心想你老庄一倒,我仕途更好,让我和你认罪,简直莫名其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丞相庄青翟深感恐惧,毕竟身为副丞相的御史大夫张汤,时时想上位丞相。于是,丞相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合谋要搞死张汤。

    这三人之所以如此,在于都受过代行丞相职权的张汤的折辱。由此可见,只要受过凌辱,必定全力报复!

    其中,尤其以朱买臣与张汤的矛盾最为尖锐。原因在于张汤办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的时候,执意处死严助。这个严助,就是朱买臣的莫逆之交。有此一箭之仇,必定让张汤授首。

    于是抓捕张汤的朋友田信,一番操作之下,就说张汤政治规矩不守,经济问题严重。皇帝刘彻与张汤面谈,疑心非同一般。最后,派遣赵禹斥责他,在其一番“开导”下,张汤自刎于堂下。

    张汤家的财产不超过五百金,都是皇上的赏赐,显然不存在丝毫“经济问题”。皇帝刘彻看了张汤的遗书后,怒不可遏,立即将三长史处决。在这样的背景下,丞相庄青翟也被迫自杀。

    其中的朱买臣,年轻时苦读诗书、极其穷苦,妻子受不了,于是休书要,自此跟人跑。后来朱买臣富贵,偶然遇见之前的妻子夫妇,并且一同归,女子心中惭愧,于是上吊做了鬼。

    所以,无论是张汤,还是朱买臣,在做官方面,都是有大能力的人。

    张汤这样的刀笔吏,无法平复众多政坛敌人对于他的仇恨。他的干练,令皇帝赞赏;他的廉洁,令人们敬佩;他的狂傲,令权贵难忍;他的死亡,令千载唏嘘!对于王侯将相来说,他是一名酷吏鹰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又何尝不是一名青天廉官?身处巨大的政治漩涡中的张汤,唯一可以长期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紧紧依附皇帝这根定海砥柱。只可惜,最终他还是没能抓住,岂非天数?

    至于朱买臣,苦读诗书的他,自从步入了仕途,显示出了非凡的政治能力,献计帮助皇帝刘彻平定东越。原本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做到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他被复仇的魔障腐蚀了灵魂,最终斩首市曹,为天下笑,好个一报还一报!

    同年,在皇后卫子夫以及皇帝刘彻的撮合下,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和平阳长公主喜结连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起初尊卑上下的主仆变成了相濡以沫的夫妇,令人羡慕。

    到了元鼎三年,返回长安已经一年多的张骞,突然病重,生命垂危。临死之前,好在见到了从汉中匆匆赶来的妻子阿其那莲和儿子张棉。此时,堂邑父早已经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停留乌孙国期间,于汉中去世。

    “张骞,你一定要挺过来,不要离开我们母子。”阿其那莲泪如雨下,乞求着说道。

    “爹,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此时已经二十多岁的张棉哭着说道。

    “你们不要哭,我这一辈子可以有你们这样好的妻子和儿子,我很高兴。”张骞虚弱地笑着说道。

    随后,皇帝刘彻銮驾亲临张骞府邸。

    “张骞,朕来看你了。”皇帝刘彻连忙上前说道。

    “微臣参见陛下。”病床上的张骞正要起身,被皇帝刘彻一把制止了。

    “现在就不要再讲究这些个礼数了。”皇帝刘彻说道。

    “陛下,微臣这一生两次出使西域,但是都未能如愿完成使命,实在是有负陛下重托。”张骞咳了咳,虚弱地说道。

    “不,不是的,你有大功勋于社稷。西域和大汉的联系,已经历史性地发生,这就是你的功劳。”皇帝刘彻笑着说道。

    “陛下,微臣有罪,此前微臣有所隐瞒。”张骞说道。

    “此话何意?”皇帝刘彻疑惑地问道。

    “陛下,微臣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途中经过楼兰国的时候,意外在出土的青铜古鼎之上有着一段钟鼎文。其内容记载着周穆王西征昆仑返回途中,到达蒲昌海的夜里见到五星连珠的天象,于是命令太卜师洛占卜,得到卦辞‘水住城住水无城无。神马西出,天马东土。肇启丝路,终入灵图’,师洛竟然不知何意。微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刘彻顿时大吃一惊,双眼睁得又大又圆,心想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这周朝青铜古鼎上钟鼎文的天机卦辞和太庙竹简之上的天启,会不会有着某种联系?自己从小也听说过周穆王西征之事,原本就以为是个传说,却没有想到这是真的。

    张骞说罢,就咽了气。

    “张骞,张骞,张骞......”任凭皇帝刘彻如何呼喊,张骞再也没有反应了。

    望着床榻上已经去世的张骞,皇帝刘彻万分伤心,于是下令厚葬大行令张骞,并且赏赐千金给予家属,善加抚恤。

    在守灵的最后一天深夜里,阿其那莲担心张棉夜里着凉,就去别屋拿张棉的衣服,想拿来给他披上,别着了凉。

    张棉此时感觉到尿意,于是去了趟茅房。当他出来即将走近灵堂的时候,看到了惊异万分的一幕:一匹带有两个翅膀的神灵一般的马,突然从安放灵柩的屋子里迅速冲出,瞬间飞向星月灿烂的天空,消失于无边无际的东方夜空之中......

    “娘,娘,娘......”张棉大叫道。

    一听见儿子喊叫声,阿其那莲顿时丢掉衣服,跑上前来。

    “怎么了?怎么了?儿子。”阿其那莲连忙问道。

    “刚......刚......”张棉结结巴巴地说。

    “别着急,儿子,慢慢说。”阿其那莲安慰道

    “刚......刚刚一匹带有两个翅膀的神马从屋子里冲出,飞到天上去了。”张棉惊诧万分地说。

    “儿子,你是不是守灵守得出现幻觉了?”阿其那莲不信地说道。

    “不不不,这是真的,娘。”张棉争辩道。

    “儿啊,你爹已经走了,你可别再出什么事,你可别吓娘啊。”阿其那莲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真是真的,娘,刚刚我确实看见了。”张棉继续争辩道。

    “好了,好了,娘信你了。”阿其那莲没办法地说道。

    之后,张骞归葬原籍汉中地区。

    大汉使者张骞,以坚韧的毅力,不屈的精神,两次出使西域。其所作所为对于大汉打通西域、继而沟通中外文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性作用。他的光辉事迹永载史册,注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他必定是中华历史长河之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同年,匈奴的伊稚邪单于抱憾离世,其子即位,号称“乌维单于”。

    那么,乌维单于将带领匈奴的残余势力走向何方?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