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五十八章 二征大宛:犯中华虽远必诛

第五十八章 二征大宛:犯中华虽远必诛

    就在太初二年,丞相石庆死去,皇帝刘彻令公孙贺出任丞相。

    石庆虽然在任职丞相期间没有什么作为,但是毕竟也算是善终了。这在刘彻执政期间可是不多见的。

    此前,公孙贺在元鼎五年“酎金夺爵”的政治风暴之中失去爵位。毋庸置疑,这只是暂时的,其毕竟是皇帝刘彻的铁杆秘书党。公孙贺的复出,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对于政治棋盘之上的每一颗棋子,皇帝刘彻都在盘算着如何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用。自己大权在握,方可生杀予夺,一切尽在掌握。在大汉风云变幻的政治大擂台之上,自己才是永远稳操胜券的擂主!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公孙贺的人生又将走向何方?

    就在这一年,匈奴残余势力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单于乌师庐被呴犁湖杀害。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个乌师庐小小年纪就嗜杀成性,整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

    呴犁湖,乃是乌师庐的叔叔,也就是乌维单于的弟弟,是匈奴残余势力的右贤王。呴犁湖继承单于之位,号称“呴犁湖单于”。

    他刚刚一上位,就立即走上了先祖们的老路——挥师南下。他指挥军队袭击定襄、云中一线。通过政变上台的呴犁湖单于同样急不可耐地妄图通过建立军功来树立不可冒犯的政治威望,以求稳固统治。就这样,一位位单于陆陆续续走进了南下侵犯大汉边境以求立军功的死循环!

    然而,这只能是徒劳。他的这次军事行动,再一次被大汉打败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作茧自缚者,必定在自取灭亡的大道上狂奔不已!

    为了进一步防范匈奴残余势力对于北境的袭扰,皇帝刘彻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修筑“外城”。这又是一项集中力量搞建设的典范。除了缺少招投标的环节,其余各方面倒也是面面俱到,工程质量更是差不了。毕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只要我想到,那就一定要。

    且说太初二年赵破奴之所以要领兵北上,就是要接应其左大都尉密谋推翻乌师庐的政变,可惜归于失败,赵破奴和儿子还被俘。

    “陛下,既然浞野侯赵破奴的军事行动受挫以至于两万人全军覆没,那么大汉应该集中军事力量先对付匈奴残余势力,暂时搁置讨伐大宛国的军事行动。”邓光出列上奏道。

    “够了。如果像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那么我们大汉的颜面何存?西域的其它国家又将如何看待我们大汉?日后大汉的使者、商人、路人行走在西域的商路上又将遭受怎样的耻辱、麻烦以及恶劣待遇?这些你都懂吗?”皇帝刘彻雷霆大怒地说道,拿起御案上的竹简重重地摔在了邓光的面前。

    顿时吓得邓光跪伏在地,瑟瑟发抖,连头也不敢抬。于是,邓光被拿下,并且被交给廷尉议罪惩处。

    “如今,匈奴的那点残余势力,还不至于到了要让我们大汉集中力量对付的程度。他们现在也就只能像盗匪一样地袭扰了,不敢与我们大汉面对面展开大战。至于大宛,我们大汉必须做到逆命必歼。我们必须要让四极八荒都明白:侵我中华者,虽强定击;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目光锐利的皇帝刘彻,以无比坚定的口吻说道。

    侵我中华者,虽强定击;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皇帝刘彻的这句话,喊出了时代最强音。这是坚不可摧的意志、是劈波斩浪的决心、是无穷无尽的力量、更是必须深入中华儿女骨髓血脉的“国族自信”。

    于是,皇帝刘彻下旨征集从军人员。当各地的有志青年看到了皇帝发布的圣旨的时候,尤其是看到了“侵我中华者,虽强定击;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语句,无不心潮澎湃,纷纷踊跃参军。

    一年的时间还不到,就已经有差不多5万大军集合在敦煌郡。这其中还不包括自己携带衣食兵器当志愿兵的人。

    大军的辎重物资很多,大量的牛、羊、马、驴、骆驼等等,数不胜数。粮食以及兵器铠甲更是有着充分的保障。

    大军之中,仅仅校尉级别的军官,就有大几十人。

    此外,还从汉地挑选了技艺精湛的厨师、医疗专家、水利专家、马匹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随军备用。比如马匹专家就封为“执驱校尉”。

    太初三年,皇帝刘彻严令贰师将军李广利戴罪立功,多多听取军事参谋将领的意见,不得瞎指挥以至于重蹈覆辙。实际上,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听出了皇帝的话中话——只当一个名义上的军事统帅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的军事指挥则交给赵始成、李哆他们就可以了。

    于是大军开拔,雄赳赳向西而去。经过数月行程,来到了仑头国境内。

    这个仑头国自从听说了郁成国打败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的大汉军队之后,更加轻视汉军了。

    所以这次看到汉军到来,压根就没有放在眼里。不仅不肯满足汉军提出的合理请求,反而出言不逊。

    于是,仑头国军队与汉军交战,结果被瞬间摧毁殆尽。仑头国为他们的轻蔑以及顽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之后不久,贰师将军李广利就率领大军抵达了大宛国都城——贵山城。

    大宛国军队认为自己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并且以逸待劳,所以主动出击汉军。

    面对这种形势,赵始成、李哆迅速指挥汉军投入战场。不过两个时辰就打败了大宛国军队,大宛国军队于是狼狈鼠窜,退入城中坚守。

    汉军随即围住贵山城,而大宛国军队则死命坚守城池。面对着这种境况,贰师将军李广利正不知该如何是好,长此以往也消耗不起。

    就在这时候,水工等技术人员主动献策——改变水道、断绝水源。

    原来,皇帝刘彻猛然想起了当年张骞说过贵山城的水源来自于城外。所以此次出征大宛国之前,特意挑选了水利专家数人,并且面授机宜。

    李广利、赵始成、李哆等诸多将领一听此言,顿时大喜。

    于是迅速带领相关军队开挖沟河。数天后,开挖完成,水道完全改变,以至于不再流入贵山城一滴水。

    发现水源已经被汉军切断的大宛国君臣,顿时感到十分惊慌。缺水可不行,就是现在在城中挖井也来不及了。

    城中牲畜、人口众多,储存的水坚持不了多久了,即将消耗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大宛王君臣聚集商议对策。

    “启禀大王,末将愿意提一旅之师,杀出重围到康居国请求援军。”大将煎靡出列奏道。

    “好,果然是我大宛第一勇将,那大宛的安危就拜托了。”大宛王毋寡感慨地说道。

    随即,煎靡率领1000人马杀出。在与汉军的交战之中,大宛国军队除了十几名士兵侥幸逃出奔向康居国外,其余多数阵亡,少数被俘,就连煎靡本人也被生擒。

    汉军将煎靡绑在城下,大宛国君臣见了,都十分吃惊,更加感到恐惧。

    几天后的一个夜里,一些权贵官员聚在一起商议了起来。

    “连大将煎靡都被生擒,现在可怎么办?”

    “是啊,这贵山城可是支撑不了多久了。”

    “汉军之所以攻打我们大宛,是因为大王舍不得汗血宝马并且指使郁成国劫杀汉朝使团的缘故。如今不如杀死大王、献出汗血宝马,或许可以解围。”

    “如果汉军还是不解围怎么办?”

    “到那时再死战也不迟。”

    “好,就这么办。”

    “就这么办。”

    说时迟,那时快。一不做,二不休。

    当天深夜,这些个权贵官员就谋杀了大宛王毋寡,并且将首级传送城外汉军,并且请求献马讲和。

    赵始成、李哆等将领考虑到继续拖延下去的话,汉军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加之根据探马的报告,康居国援兵也在赶来,眼下不如见好就收,否则腹背受敌也是不妙。况且大宛王毋寡已经授首,并且大宛国也愿意献出汗血宝马,战争目的已经达到了。

    征询了众人的意见,大多数军官都认同赵始成、李哆的主张,索性便答应了大宛的要求。

    大宛国于是献出汗血宝马,奉上粮食供给汉军。

    汉军之中的执驱校尉认真选取了几十匹上好的汗血宝马,以及中等以下的公马、母马几千匹。

    班师回朝之前,让主张对汉友好的昧蔡为新的大宛王。自始至终,汉军始终没有进入贵山城。

    开始的时候,贰师将军李广利在赵始成、李哆的建议下,把军队分成两支,从南和北两路并进。

    校尉王申生、壶充国等率领一千人抵达郁成国。

    由于王申生的粗心大意,被郁成国军队偷袭,以至于军队溃败,自己当场阵亡了。

    贰师将军李广利得报后,听从建议,派遣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

    上官桀有计谋,还有勇力,迅速击败了郁成国军队。郁成王仓皇出逃康居,上官桀穷追不舍。

    起初,康居王还假惺惺地把郁成王奉为座上宾,得知大宛王已经被杀以及汉军拿下大宛的消息后,立刻绑了郁成王送交上官桀。

    从这里就足以看出:在自己穷途末路的时候,投奔到一个和自己曾经地位相仿的人,是何等的危险以及不明智!他要不就是虚与委蛇,要不就是轻蔑侮辱,要不就是送自己上断头路!毕竟没有必要因为一个失败者而使得自己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上官桀属下的一名骑兵赵弟基于郁成国劫杀大汉使团的义愤,顿时想起了皇帝所说的那句:侵我中华者,虽强定击;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于是当即斩杀郁成王。

    上官桀也并未责怪,于是大家带着郁成王的首级还报贰师将军李广利。

    起初皇帝刘彻派遣使者告诉乌孙,希望他们派兵与汉军联合进攻大宛。

    但是乌孙国仅仅出动不足二千骑兵,并且观望不前。

    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得胜之师东归,沿途诸多的西域小国,纷纷派出他们的子弟到大汉进贡,拜见皇帝,留作质子以显诚意。

    回朝之后,论功行赏,军正赵始成居功第一,破格晋升为光禄大夫。李哆出谋划策,晋升为上党太守。上官桀有勇有谋,晋升为少府。李广利为海西侯,此时李广利并未多言,因为其深知皇帝没有追究他一征大宛的罪责已经是自己走运了。骑兵赵第斩杀郁成王,直接赐爵新畤侯。

    至于其余人员,皆依照功劳大小,给予赏赐或者是爵位、或者是官职、或者是土地府宅、或者是金银财物等。

    当然,对于军事行动之中阵亡的大汉将士,对于相应家属做到优抚优恤,免除赋税徭役等等。

    皇帝刘彻第一次在上林苑之中见到了来自于大宛国的宝马神驹——汗血宝马。第一眼见到汗血宝马,皇帝刘彻就被其体型外貌吸引住了,不愧是宝马。

    皇帝刘彻想起了张骞说过汗血宝马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于是命名汗血宝马为“天马”;乌孙马不再称呼为“天马”,改称为“西极”。

    望着上林苑之中自由自在奔跑的天马——汗血宝马,皇帝刘彻顿时想到了天机卦辞之中的“天马东土”一句,先前自己命名的时候可是完全没有想到天机卦辞啊。这一定是天意,自己正在逐渐实现大汉帝国的最高机密——天启:通西域、昌国运。

    想到这里,皇帝刘彻不禁望向了西方。

    一年后,大宛国权贵官员们照葫芦画瓢,又合谋杀害昧蔡,拥立毋寡的兄弟蝉封为王。大宛君臣为了表明政治态度,随后派遣其子到长安成为质子。

    大汉认识到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况且大宛也已经表明了对汉友好的政治态度,索性就予以认可了。

    之后,在仑头有屯田士兵几百人,大汉在那里设置使者加以统领。这样便于屯田储粮以供应来往的大汉使者、客商等,归根到底就是自力更生、不求于人。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