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商 > 第四回 天水讼,木秀于林(14)

第四回 天水讼,木秀于林(14)

    深夜,皎洁的月光洒在宁静下来的殷都。

    夜风渐渐扬起,扫去祭场的血与煞,也吹入了费氏族地。

    戎胥牟心中记挂小丁的安危,借了小解,偷偷翻出院墙。

    没想到刚到院外,便被两道黑影迎面扑来,左右抓他肩膀。

    他心头乍惊,反手回击,却听一人道:“小牟,你这是去哪?要不要姐姐陪你啊!”

    他才醒悟过来,转而欣喜道:“原来是晴姒姐,吓我一跳,你怎么来了……咦,是你,阿受?”

    待看清另一人,让他意外且激动不已。

    突然发现两人皆一身帝神教的黑袍,“你俩这是?”

    子受拍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道:“我断定你不会善罢甘休的,是不是打算趁夜去救人啊?”

    “看来小受对你的了解,不比姐姐差了,你们兄弟俩倒有默契!”

    “我没打算……”

    “阿牟,别自欺欺人了,难道你不想跟我俩去救人?”子受直截了当道。

    “甚么,你们也要去救小丁?”戎胥牟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起了同样的心思。

    “都怪父王,白日不能与你共患难,但今晚我绝不再食言,就陪你去救一救那个小奴隶!”子受一把搂住他的肩膀。

    晴姒递来又一件黑袍,“快,穿上这个,我打听清楚了,后半夜的祭场防备最薄弱,我们抓紧时辰,趁天亮前救人。”

    戎胥牟知俩人都是为了他,心底暗暗感动。

    遂伪装成巫士,一路避开巡夜兵将,借洹水水道穿出内城,直奔祭场而去。

    他们寻了个角落,打算翻跃祭场的围墙。

    两丈余的高墙,子受纵身一跳一攀,轻松翻入,而晴姒则将戎胥牟先行托举上去。

    就在他跨骑墙沿时,骤闻祭场中一阵骚乱,不时有人喝骂,远处的火光,影影绰绰,跳动不停。

    “阿牟,你快跳下来啊!”

    “可能有变!让我仔细看一看!”戎胥牟决定凭眼力看清情形。

    陡然,心头一紧,眼皮一跳,一道黑电射至身前。

    一角黑袍袖扫中面门,眼一黑他便甚么都不知道了……

    一身形绰约而面目模糊的女子,唇口开阖,说着“还有一个~还有一个~”

    再一晃,女子消失不见。

    恍惚间,香气扑鼻,有人在耳边吹气低语,身躯好似轻浮飞逸。

    突然颈下灼烧,让他渐渐苏醒。

    潺潺流水在耳中回响,努力撑起沉重的眼皮,半睁的眸中映出珑珑月色,有女子背影娉婷修长,凝脂玉肌若浮花落水,流水飘绕纤腰,旖旎漫隐丰臀,兰芳熏透鼻深,是自己梦到了传说中的天女下凡吗?

    颈下玉璧热得发烫。

    他不知为何竟伸手去够触前方,只闻女子幽幽一叹,有风来袭。

    脸上一痛后,再睁眼,已是晨光照眼。

    起身四周察看,自己竟是在城外的洹水畔昏睡了一宿。

    回想昨夜种种,简直如梦似幻,不知真假。

    待他回城,路过祭场附近时,才听到有巫士议论。

    “昨夜祭场死了不少人!幸好我等不当值!”

    “可不是,听说那高手救走了个贱奴!”

    “从来无人敢在我帝神教的祭场如此放肆,真不知道是甚么人?”

    “我听说是个女子!”

    “你说会不会与巫冥大人的死有关?”

    “肯定有关啊,昨日戎胥伯与方神祀大人一战我可是看到了,那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

    “你以为是神灵打架啊,不过有一点没说错,确实有关,昨夜三王子与王女也被兄弟们抓住,据说昏睡在墙内外,如今怕正被大王训斥呢。”

    “我还听说夷神祝大人连夜命人搜寻,甚至还前往费地找过戎胥伯的晦气。”

    “难怪见他回祭场时一身是伤的!”

    “嘘,小点声,想死可别连累我等,不知大人们都正在气头上么?”

    戎胥牟闻言惊讶不已,“原来一切都是真的,我见到就是那神秘女子高手?小丁能被她所救,或许是大丁的保佑吧!”

    心中隐隐畅快,默默祈祷神秘女子与小丁莫让帝神教寻到才好。

    又想起梦中的女子,她究竟是谁,她与那‘山岳’、‘草芥’之言的温柔声音截然不同,显然不是同一人,“还有一个”,说的又是甚么?

    ……

    自戎胥牟那日回返,难得被阿爷与娘亲狠狠训斥了一番,他心如明镜,知道二人实在是担心自己的安危。

    之后一月,他再没离开过费邑,也再未见到晴姒与阿受两人。

    只听说帝神教也始终未搜到那神秘女子的蛛丝马迹,只得无奈作罢,才让他心中悬石落地。

    忽一日彭伯来朝,带来一则消息。

    西土义渠、猃狁两戎部有所异动,对周边掠侵,而他们的周边之地不正是戎胥城所在吗!

    戎胥一族与这两部通贾已久,过去一直和睦,就连戎胥的上千战马甚至马战之法,也多是从两部换得。

    戎胥伯本想等五儿媳临盆后,再返回家园,免去路上颠簸生个意外好歹,但如今不知两部究竟出了甚么状况,怕不是小事,心忧国中,遂也顾不了许多,忙向羡王请辞。

    羡王也对西土局面甚为恼怒,前有周国叛乱迹象,后有戎族挑衅,这是打自己的脸面,作为刚刚登位的新王,原本就踌躇满志,自然不打算轻饶。

    甚至命右相尹伊重,征调六百精锐族行,随戎胥伯回征两部。

    伊氏族军由伊重长子伊伯钧统领,与戎胥伯原本的三百族兵汇合,组成千人联兵,以戎胥伯为尊。

    晴姒也以久离故土,适时提出随行,返回莘国。

    或许她认为如今的殷都已再无眷恋。

    ……

    这一日,联兵于殷都外郭的西门会集,而一起返程的还有彭伯的朝贡队伍。

    彭国位在莘国西方,两国相距倒也不远。

    回返戎胥,有南北两条路。南路是众人入殷之路,可惜要经过周国。因而联兵选了北路,沿太行山北麓返回戎胥,刚好路经莘、彭两国。

    彭伯在殷都换取了大量酒,酒瓮都足足装了十余车,引得伊氏与戎胥两方不满,亏了他八面玲珑,许了不少好处。

    车队一点点远离着殷都城门,坐在车上的晴姒不时回头观望,身旁的戎胥牟,见她眼中满是萧瑟,虽是初秋却似深秋。

    送行的各方都已回城,城门外只有商容、子受、子余、子期几人依然在遥遥挥手作别,他知道她眼里望的、心头想的却不是他们。

    自姐弟入殷都已有大半祀的光景,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如今一朝别离,自己也有说不出的伤感与失落,手不听使唤地摇动个不停。

    想起遇到的每一人,经历的每一事,大小丁之殇恍如昨日,而昨日与阿受、子余的痛饮,至今头还有些痛。

    望着渐行渐远的城池,不经意间抬眼,倏见城头有男子远望,凭他的目力,能看清那人灰白之发,佝偻着身躯,以杖拄地。

    晴姒见牟弟出神,叹道:“你还看甚么?”语中夹了丝幽怨,秀美的眉梢轻颤,说不出的落寞,似乎已对这里的一切作了告别。

    见此状,他摇摇头,并未言语,一种怅然酸楚隐隐落在心底。

    而姐弟不知道,城头那人也在口中喃喃自语:

    之子西,不我以,心之忧离,何维其已?

    之子远,不我见,心之念眷,何维其还?

    之子去,不我与,心之萦慕,何维其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