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半岛电影 > 第16章 华生

第16章 华生

    影片剪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导演要全程参与其中,不需要的镜头剪掉,需要的镜头留下。

    也有很多导演不参与剪辑之中,拍完片子,有专门的剪辑人员,这些人员根据电影公司指示,留下娱乐商业化的镜头,把导演天马行空幻想的镜头剪掉。

    还有一部分是电影公司强迫导演剪辑,比如《美国往事》,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剪辑出229分钟的成片,制片方嫌弃影片太长,影院和观众的双重打击。

    229分钟,是影院播放两部电影的时常,只播放一部,这个风险是很大的。

    还有观众的膀胱受不了。

    毕竟三个半小时多。

    制片方剪辑成139分钟,在美国上映,反响一般,票房也一般。

    此后莱昂内再也没有拍过电影,1989年郁郁而终,享年60岁。

    一部不错的电影,因为剪辑的问题,变成一般的电影,所发生在电影界的事,屡见不鲜。

    在小型放映厅内,20分钟放完没有经过剪辑的《标签》,赵世勋三人跟着工作室人员来到办公室。

    “你们有什么要求?”

    “贴标签的人,我想做成马赛克特效,只有黑色和白色手漏出来。”

    他说完这句话,金圣勋垂头丧气,好不容易拍摄的短片,要把他做成马赛克人。

    “还有呢?”

    赵世勋继续说道:“还有马赛克人拿出来的金砖,我想要做成金黄闪闪的特效,最好看不清是什么。”

    “要带光吗?”

    当然带光,有光就是艺术。

    “代光。”

    “20分钟胶片,你要剪成多少分钟的?”

    “10分钟左右。”

    工作室人员点点头,用笔在桌子上记录。

    不一会抬起头,报出价格:“两个特效,还有剪辑10分钟镜头,380万韩元,简单特效一个100万,剪辑180万。”

    赵世勋没有想到后期制作这么费钱,这380万也太多了,比拍摄还贵。

    “能不能便宜些?”赵世勋问道。

    “年轻人,才380万韩元,要不是看你能拍点东西出来,我们这里根本不给你剪辑,最少350万韩元,不在这做,你们就去其他公司看看。”

    350万韩元,27343RMB,对于后期制作工作室,确实属于可有可无的小活。

    忠武路就一家后期剪辑工作室,不在这里做,只能去找电影公司,可是电影公司会给他剪辑吗?

    “今天能开始剪辑吗?”

    工作室人员回道:“不能,我们这里就一间放映厅,现在正剪辑一部长片电影。”

    “什么时候能开始剪辑?”

    “下周六你过来,现在给你做特效,下周给你剪辑。”

    “好,那我下周六过来。”

    赵世勋刚要起身,被工作室人员叫住。

    “等等…!”

    工作室人员指了指胶片:“现在给你做特效,先付150万韩元押金。”

    可能怕他哄骗他们,赵世勋答应下来。

    交150万押金,剪辑完成后再支付200万尾款。

    收好收据,赵世勋三人出工作室。

    “世勋哥,后期制作怎么这么贵?”金圣勋问他

    赵世勋心想,这还算贵,后世好莱坞后期特效,很多都是几千万美元,换成韩元都是几百亿。

    “不贵,是咱们拍摄没用多少钱。”

    在忠武路溜达一会,马上到中午饭点,三人去吃石锅拌饭。

    下午赵世勋回学校休息,金圣勋和金贤宇回家休息。

    ………………

    回到学校,在ATM机查询余额,4523500元。

    现在他就剩452万韩元,还有200万后期剪辑没有支付,他可支配余额只剩252万韩元。

    还好再有一个星期,《文化日报》的稿费,就可以结。

    不然他心里有些慌。

    ………………

    12月8日。

    小雪。

    汉城气温已经零下,赵世勋顶着小雪去买《文化日报》。

    报摊老板靠在电炉子旁边,也在看《文化日报》,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这华生真可恶,要是被我抓到,非要把他的手折断!”

    赵世勋微微一颤,华生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笔名,《醉画仙》连载肯定不能用真名,他就给自己起一个华生的笔名。

    华生,华国生。

    “老板,为何发这么大火?”

    报摊老板大骂,吐沫差点溅到赵世勋脸上。

    “大韩民国这么伟大的国家,这个华生居然说咱们古代王室,献媚鞑子,就鞑子这么可恶的民族,活该八国联军欺负!!!”

    “别生气,老板,给我来一份《文化日报》。”

    叫不醒装睡的人,他们已经中毒太深,就算把史料拿出来,他们也不愿意相信。

    就像民国时期抹黑朱熹一样。

    就算拿出各种证据,证明朱熹与严蕊没关系,儿媳妇肚子也没怀孕,岳霖没有做过浙东提刑。

    各种证据拿出来,人们也要相信泼在朱熹身上的污水。

    这就是人性。

    改不掉的。

    看了一遍《文化日报》,回到宿舍给文时元打去电话。

    听到他那头很吵,赵世勋先问:“文哥,销量怎么样?”

    “你小子,捅大娄子了,这帮民间在野史学家,都快把报社的电话打炸了,要抵制《文化日报》,说什么给历史抹黑。”

    听到文时元调侃的声音,赵世勋就知道事情不大,这帮在野史学家战斗力弱鸡,没有资本和媒体撑腰,斗不过《文化日报》。

    “销量怎么样?有没有下降?”

    “明天加印5万份。”

    听到文时元的话,他心里的石头落地。

    黑粉也是粉,娱乐时代诚不欺我。

    想要黑,就要看。

    想要看,报纸销量就会上涨。

    没准黑着黑着,就黑出感情。

    要是正规史学家再下场,那么报纸的销量,肯定蹭蹭往上涨。

    黑粉和红粉互掐,报纸销量才能滚滚而来。

    只要《文化日报》不把《醉画仙》替换掉,他就有稳定的收入。

    这个星期交稿,就完成10万字。

    再写10万字。

    赵世勋明年的学费,生活费就有着落。

    他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够温饱,平平淡淡活到死亡。

    俗人没有远大的理想。

    继续写《醉画仙》。

    张承业回到汉阳,他用卖画的钱,给歌姬买了一个新衣橱。

    然而……

    还没等进门。

    他就听到屋内有男人的声音,张承业的内心悲愤,感叹命运多舛,妓女梅香离开他,李府小姐英年早逝,同居的歌姬也与其他男人厮混在一起。

    惨,怎可一字说清。

    歌姬向张承业要一幅画,她知道他会给她画。

    在众人嘲笑中,张承业当着众人的面,给歌姬画了一副梅花图。

    歌姬转手卖给汉阳李姓画商。

    某日,李姓画商与友人饮酒,把张承业画给歌姬的画拿出来,画商感叹道:“给一个妓女画了这么美的画,可惜可惜……”

    人们啧啧称奇,说张承业抓住古代画的灵魂和本质,完全掌握了郭熙的树,黄公望的山石和林良的花鸟。

    张承业听到后,并没有感到高兴,他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画的再好,也是别人的画,他还没有画出属于自己的画。

    …………

    翌日。

    赵世勋刚刚从教室出来,就碰到几个男人,从穿着上判断,他们不是大学生。

    他警惕起来,慢慢向他们走过去。

    要是被发现《醉画仙》是他写的,这帮人很可能是强烈爱国分子,听不得一点实话。

    赵世勋已经做好动手的准备。

    “是,赵世勋吧?”

    不是叫他笔名,而是叫他真名,肯定与《醉画仙》无关。

    “你们是?”赵世勋打量着几人,保持着警惕。

    “赵文成是你父亲吧?罗美娟是你母亲吧?”

    “对,你们是?”

    领头中年男人说:“那就对了,跟我们走,找你有事。”

    到底是什么事?

    赵世勋不得而知,肯定是和原主父母有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