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动作之旅 > 第七十一章 八极拳(六)

第七十一章 八极拳(六)

    正确方法

    八极拳的擤气发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发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发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发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发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发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总之,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地处理好“哼哈”二气的关系,一切就会顺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气分别规定到每个动作和招数上。

    3.练习擤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三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四是擤气要与发力密切配合,首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甚至出现偏差,伤及身体,不但影响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留下无穷后患而追悔莫及。

    八极歌诀

    敛神调息无极式,进步撞锤震天宇。

    双羊顶肘人不识,双手捧合抱拳礼。

    拉开硬功式无敌,开弓撮顶窝里炮。

    翻顶两仪气鼓荡,狮子摇头小张口。

    缠丝叠手十字拳,腰似蛇行平掌穿。

    齐步坐胯朝阳掌,拧腰扭胯雄鹰立。

    跺碾呲滑闭肘裆,白蛇吐信双掌合。

    拉弓撮顶窝里炮,翻顶两仪起鼓荡。

    扭转乾坤双揣裆,活步震脚翻提炮。

    点掌提腿跑追风,翻缠扑手伏虎式。

    砍掌白鹤亮双翅,震脚抖毛震八方。

    摇臂呲滑挂肘忙,砸下跪膝南北极。

    回身拥肘推山力,缩身转腰翻缠挎。

    翻肘锤砸打血海,闭掳缠丝打撞锤。

    回身挑掌单鞭扬,勾提震脚窝心顶。

    闭掳缠丝打撞锤,缠丝仰掌托枪提。

    鹞子入林底盘缠,起身崩肘浙江招。

    仆步搂手单腿掌,反张朝阳使挂踏。

    一字顶肘罗汉杖,挂提起掌站如松。

    气沉丹田下按掌,极架行毕归无极。

    代表人物

    王中泉、李书文、孙亮亭

    清光绪年间,王中泉到BJ帮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头),在BJ九门挂棍无敌手,后担任镖师。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誉,八极拳立足BJ,王中泉之功也!李书文出师后到BJ与王师兄会合,兄弟二人遂名噪BJ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清军武术教习。李书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凯北洋新军练兵处聘请为武术教习,从此他和军队结缘,一生大多在军队中任军将教习。李书文在天津与各门高手进行无数次拳、枪较量,战无不胜,江湖人称“神枪李”。八极拳立足天津,“神枪”李书文之功也!

    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载誉“中华武士会”

    清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会员叶云表、马凤图(张景星徒)在天津组织“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林人士反对清朝统治。得到武清“鼻子李”李瑞东先生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在武林界德高望重。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纷纷莅津创办武士会。“鼻子李”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金兰交。遂导致张景星亲与徒王中泉、李书文及再传弟子张德忠、崔长友、张子林、霍殿阁、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职武士会教习。祖孙三代艺惊武士会享誉津门。

    李书文、霍殿阁

    1907年后,许兰洲任清军标统驻守QQHE一带,其部下管带任国栋、帮带陈富贵皆酷爱武艺,三人义结金兰。许兰州于民国成立前升任协统,1914年升任HLJ陆军中将师长,当时与奉天27师长张作霖并列。1916年任HLJ省帮办,1917年由于政治斗争失败到奉天投奔张作霖。1920年被委任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后又任剿匪总司令等职,直到1924底年奉军入关。李书文游天下,到北洋军任教,唯与许最投缘。1907年—1917年李携徒霍殿阁在许部任武术教官,同时李也是许将军之长次子许家福、许家禄的家庭教师,许之子与李的过继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孙刘琪瑞一起督教。1917-1924年李、霍师徒二人仍被许将军聘请到奉天奉军中任武术教官,也被海军司令沈鸿烈、少将旅长张骧武等聘为教官。1920年以后,李的师弟张毓衡把弟子魏鸿恩、魏鸿滨、董义清、董惠庭、刘汉周送给李深造。霍殿阁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等也到奉天许将军部队,在加上原来的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形成一个群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