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动作之旅 > 第八十章 形意拳(二)

第八十章 形意拳(二)

    形意拳训练方式

    形意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它的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和表演价值,早已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学练者遍及神州大地,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了帮助初学形意拳的朋友们纠正和克服在学练形意拳过程中较常见的毛病,现将这些毛病归纳为“十病”,一一列举,望朋友们注意克服:

    1、歪头缩颈,其势不正,前俯后仰,皆身是病。

    2、张口吐舌,双目无神,任督难通,视物不清。

    3、左右歪斜,驼背弓腰,重心不稳,步法不灵。

    4、挺胸吐腹,努气拙力,气难下沉,心身受损。

    5、出拳直臂,双肩高耸,三节不明,劲力难顺。

    6、肛门不提,丹田气散,内中空虚,元气亏损。

    7、胸腹暴露,两肋开张,自身不严,敌易入侵。

    8、突臀挺胯,敞膝开裆,中门无守,敌攻难防。

    9、腕成死弯,出拳上扬,攻击无力,易被人拿。

    10、虚实不分,阴阳不明,开合无度,变化失灵。

    以上为初学形意拳最易犯的十病,望朋友们注意纠正和克服。

    “十病”要忌,而且“十目”要知。何为“十目”?车氏形意拳中“十目”是指动作和形象名称而言。它的具体内容是:斩截、裹挎、挑顶、云领,这四项为动作名称;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这六项为形象名称。凡学练形意拳的,这“十目”就是规范动作的标尺,故必须认真体会,循此去做,不可随心所欲,另辟蹊径。“十目”与“十六”练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几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论的全部精华,务需认真体验,才能使拳艺精益求精。

    形意源流

    形意起源历来有岳武穆创拳说、达摩创拳说、姬龙峰创拳说。剧多方考证姬龙峰创拳说最为可靠,达摩创拳说最为不实。

    岳武穆创拳说

    据传形意最初起源于赵云所传十三枪,后经姜维传于后世,周侗为姜维传人,周侗又传岳飞枪法及少林拳,岳飞根据所学加上训练岳家军的经验创立形意武学。后拳谱为姬龙峰所得进一步发展完善,流传的形意皆源于此。

    岳飞创拳辩

    对于形意拳的创立我还是比较倾向岳飞创拳论~因为个人感情和我祖师孙禄堂也倾向这种说法~

    其实十二形都是后加上去的~一部分跑江湖保镖护院的把自己的实战经验加了进去~感觉十二形并不比五行难练但实战起来却更加巧妙~还有一部分是开武官的~如果来回就五拳怎么教人~所以才丰富了内容~

    我感觉前五行很适合古代军队战场杀敌的训练~并且都能融入枪法之中~所以我很倾向于岳飞为了训练岳家军而创立的拳法~至于史料没有记载本来侠以武犯禁~历来史料对这方面都不记载的~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上看出古代人武功的端倪~比如某大学士反宦官事情败露手持大剑带领学生要进宫杀宦官~结果被几百禁军围困但禁军畏惧其威名不敢向前~但宦官发现他们的计划后惶恐不已~就在宫中挑选十个力大的太监~希望可以力挽狂澜~这名大学士就被这十位力大的太监冲入擒获~这些都是历史记载~试想如果不是在武侠世界中这些事如何解释的通?太监本就体弱~再力大如何能扭转败局?为何要刻意挑选十个?一个大学士如何能让几百禁军不能近身~如果换做挑选十名武功高强的太监来扭转败局~大学士武功超绝让几百禁军不能近身这些都能说得通了~但都是以含糊的语句带过~并未留下什么武功之说~

    至于后世没有流传估计是因为当时岳家军也不知道岳飞所传是一种精妙拳法~所以失去了戎马生涯也就没机会再练拳了~

    还有说岳飞没有创拳时间~但形意拳都是实战中凝练出来的~可能不光是岳飞创下~也许还有他的老师周侗的功劳~甚或者传奇点有赵云姜维等遗留下来的心得~

    岳飞不比宋太祖~当时很多从军之人学了太祖长拳归田以后以之为荣~所以太祖长拳流传甚广~但岳飞是被诬陷而死的~岳家军也被受压制~深感屈辱~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四处张扬自己练的是岳飞传下来的拳法~(摘自《我心中的形意创拳史》神猫)

    一是关于岳飞的生平史料,无岳飞创拳的记载。我认为,史籍没有记载的人和事,并不等于历史上就没有。况且,撰稿人也不一定就什么都知道。如果史籍有明确记载,不早就有定论了吗?中华武术有129个拳种,有哪一个拳种的渊源,在正史文献上有明确的记载呢?姬际可创心意六合拳史籍上不是也没有记载吗?不也是和岳飞创始之说一样,都是拳谱流传下来的吗?

    二是岳飞年仅39岁,大多时间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不可能有时间创拳。笔者认为,创拳的年龄应该不是什么理由,李小龙32岁去世,不也创立了截拳道吗?况且,说岳飞始创形意拳,也仅仅是一个雏形,或者说是个“基因”。我们推理分析一下,在实践中,岳飞训练士兵研究制敌技击之法而产生灵感,给士兵以启迪。这些后辈晚生,根据岳飞思想,拳法实践,加以总结。即便不是岳飞亲自所撰写,是别人加以总结整理传播也不是不可以的,孔子的《论语》,不就是其弟子的弟子总结撰写的吗?

    三是“金元数代,鲜有其技”,更有的说,“未见岳飞有传人”等等,以此来说明形意拳门假托岳飞以示增重。开始我也认为“四百多年未见有传人”很有说服力。但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考究,“近乎失传”或“鲜有其技”也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条件的。金元时期,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曾禁止民间习武,尤其严禁汉族习武,并制定有禁律,而且有“民习角抵,枪棒罪”之规定及制罪办法。因此,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岳飞所传拳术,不能公开传播或不能有比较大的发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使岳飞平反后,有一段“解冻”时期,但到清雍正时期,又颁布了严格的禁武令。这些禁武令,都使练武由公开转入秘密。尽管如此,具有文化生命力的武术,不仅没有禁绝,反而在民间仍暗地里私下传播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