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动作之旅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鹤拳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鹤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食鹤拳是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南拳。掠之为食,是清代少林弟子方慧石子女方七娘根据白鹤的生活习性,融合少林拳法创出的白鹤门拳法中的一种。白鹤门拳法内容分为四种,飞鹤拳法;鸣鹤拳法;宿鹤拳法;食鹤拳法等。食鹤--表达白鹤全身形意,因鹤要食,必须会飞、会鸣、会宿、才能达到食之目的。食也代表白鹤攻击之意,七娘再加上碎步法,更使食鹤拳锦上添花,更加精巧奥妙。白鹤门之飞、鸣、宿、食之拳法源由七娘於沙莲寺之碧碎莲庵领悟而传出,又名曰:碧莲者又有碎步法。

    食鹤(即朝鹤,又名痹鹤),鹤拳中的一种。食鹤轻巧快捷,灵活多变。

    功法特点

    食鹤拳“掠之为食”。食鹤拳在训练时吸气和吐气经常发声。食鹤拳多用指,有如鹤啄食状,动作轻巧、快速,手上也讲五行变化。食拳要求以静为主,静以养神,一静百静,一部面却它的静是以意守气。养其浩气。动时快速勇猛,讲究精、与一神、手、眼、节的配合。拳势有时较为激烈,上肢动作较会。步法稳固,练时以两足为根,力由根起,劲在腰头,气沉丹田。脚上讲落地生根,吞身逐臂,井井向上,动作整齐清晰,身正步稳,稳静内在,内外合一。运动起来给人以沉着、稳静,灵活多变,勇猛而漂悍的感觉。手法则要求四平八正。马步常用三角马(即三点五梅花)。技击时脚上是“无搭不伸腿”的(即手上如没有缠住对方身上的某个部位时是不起腿的)。食鹤拳是讲突然出击的,拳谚说“食鹤变,五行变”。

    五行手法

    下面谈谈食鹤拳五行手法的使用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变化:

    1.金手——逢顶属金。两手成勾手,勾尖朝里,勾顶向外,横的用腕向外顶开对方的攻击手,出单手,双手都可以(要灵活掌握)。

    2.木手——逢枝属木。当对方进攻时,用挑掌向上向外挑开攻击手,紧接着用直插掌攻击对方(单、双手都可以)。

    3.水手——逢浪属水。水手分为明水手、暗水手两种。明水手:松握拳,拳心向上,两前臂同时向外抖出,劲在挠骨远端;暗水手:双俯掌,对方攻来时先向外扣腕、下按对方的手腕,紧接着就可以随意进攻对方。

    4.火手——逢冲属火。两掌向前推出(如同双谁掌),劲在掌根。进攻时两手向对方胸部出击,当对方进攻时可先用掌根顶开对方的攻击手,紧接着向对方的胸部推去。

    5、土手——逢沉属土。两臂屈肘,胸前握拳《拳心朝上)。遇到攻击时,两拳变掌,擒住对方手腕.紧接着向对方击出或插出。五行之间的变化:水手来上手挡,木手来金手克,、金手来火手破,火手来水手堵。总之鹤拳练习时是手对脚。叫做天对地。手上讲五行。脚下“五点金落地(即五趾用力抓地)。落地有生根与不生根两种,进实退虚,弃力借势,跟进如拔河,虾退狗宗身,出手如刀眼,交手似羽毛(轻地)。不丁不八(指步型),井井朝天(手、臂、肩的肌肉凹陷处)。手法上分夭、地人、和四个字,天手如潮(上挑之势),地手如刷(下跌之劲),人手为控,和手为弹。

    据说食鹤拳是方七娘内传之拳法,只传于缔接掌门之人。因此食鹤拳包含飞、鸣、宿三种拳法于一身,可以说是方七娘之精华之作。而食鹤拳本身也隐藏著一种神秘的哲理,会对练习者不定时的考验,考验练习者的耐力与意力,如能突破考验,练习者将体会到更高阶的功力,而这不定时的考验也不会因突破而停止,将会再次随时的对练习发出考验,也因为如此使得练习者不断的突破,不断的进步;如无法突破考验,其考验也随之停止,这也意味著练习者已无法得到食鹤拳之精华。

    ——————

    运气方法

    食鹤拳跟其他三种鹤举一样,也讲运气,以气助劲。食鹤拳的运气方法大致与其他鹤拳相似,但也有它独到二处食鹤拳的运气是使之气沉丹田后返于全身。运气的目的是使气动劲.武术家们称之为内功成气功。食鹤拳练气功分为两种。一种为“静功”,一种为“动功”。静功的训练方法有坐式、站式、卧式。静功一般在早晚练为宜。练时人站坐或卧皆可,其目的是增强其人体内的元气。练时身体保持正直。两脚分开,_两手伸直,靠手两大腿旁,后进行运气训练。进意守气,以增加内气。练静功也并不是静而不动,而是静中带动,即外静内动。动功则是在激烈运动时进行的;在训练时除身体各部位要按食鹤拳身法要求进行,步型、步法、手型、手法都要符合其规范要求外,还要求在运动的同时配合运气。

    静功与动功的运气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一个在静时运气,一个在动时运气,其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人体之内气。练习运气时,要意守丹用‘由鼻孔叹气,下沉丹田,使丹田部位产生一股暖础。经尾船部沿脊柱上行,过头顶,再经颜面~胸部下行,。回到丹田,这样循环运行。练武功的人只有做到自己有这种感觉,才算是内动到家了。

    八志

    凡练习食鹤拳不明八志者,皆不能练达标准,因八志为食鹤拳终身必苦修之课程,也是练习食鹤拳功力之主要技巧,若无法把八志之奥妙体会出来,那将无法得到食鹤拳千变万化之手法。其八志为:吞、吐、浮、沉、扑、提、甩、弹。食鹤拳之八志也是代表著八种力量,而这八种力量也结合于食鹤拳形法之运用,让食鹤拳手法达到黏、圆、滑、震、抖、脆、以及身体瞬间之爆发力和马步落地生根之力。食鹤拳八志之法其中之奥妙,文笔实难完全表达,须由指点体会其中之理才会成功。吞:如猫儿戏鼠之状;将气、手、身作收入之意,用作四两拨千斤之法。

    吐:如猛虎出林之势;将气、手、身作吐出之势,有吞必有吐,用作档攻之法。

    浮:如飞鸢定地之形;将手提上,吊上地根力与全身之暗劲,用以听敌动静之法。

    沉:如泰山压顶之意;将手、身、脚之暗劲往下坠沉,气落丹田,用于瓦解敌方力量之法。

    扑:如单箭出弓之急;将身、肩、手脆柔之劲,上提发至手掌,用于虚实化势黏贴之法。

    提:如白鹤找食之形;将手、身、脚之刚劲上提至肩尾,以脆劲发至手肘,用於近战迫身化力之法。

    甩:如流星赶月之速;将身、脚之刚劲提至腰止,以快速之柔劲发至手尾,用于实攻探敌之法。

    弹:如虎子跳墙之势;将脚之地根力提至腰止,以腰、肩脆柔之劲快速发出,用于实攻克敌之法。

    习练要求

    食鹤拳也是鹤拳中的一种,四种鹤拳都是由白鹤拳发展而成的,故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

    食鹤对身体各部同样要求其头顶、项稳、松肩、松腰、松胯,提裆吊肚,气沉丹田,上下各关节连贯一致,内外相合,讲究精、气、神、手、眼、节的配合。上肢运动较多,步伐稳固,练时两足为根,力由根起,劲在腰,腿上讲落地生根,手上讲吞身逐臂,井井向上(即腕井、肘井、肩井),交手时内节似铁、外节如棉,手掌忽而如泥,忽而如刀。

    练时马实身动。步法善用“三点五梅花”,起伏,转折多变,象鹤在抢食之势。要做到腰似轴,脚似轮,要紧裆收胯,要前轻后重。

    手法上有顶、压、盖、卷、挑、插、托、辗等。

    顶——在这里是一种手法,也叫金手。顶是用手背顶,可用单手顶,也可用双手顶,上下左右皆可顶。

    压——是盖之意。

    卷——是缠之意。

    挑——手由下向上谓之挑。

    插——是南拳中的一种进攻掌法,一般用五指,也有用四指分开,都可插。

    辗——摇身、辗转。

    腿法上有踢、弹、扫等。但食鹤拳的腿法也跟其他南拳一样,一般是无搭不出腿,也就是说不缠住对方的某个部位是不起腿的。

    练功方法

    该拳由练功方法、套路演练和技击欣赏三部分组成。练功方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练手法为主,也可配合鸳鸯圈练习,讲究吐气发声,精、气、神、手、眼、节的配合;套路由朝啄和藤枝组成,其手型多用指,犹如鹤啄食状,动作轻巧、快速、勇猛,手上也讲五行变化,要求以静为主,静以养神,一静百静,一动百动;技击手法多变,发劲凶猛,突然出击。拳谱云:“食鹤变,五行手法变;五行变,五点金落地;落地变,生根有二法;二法变,跟进如拔河;跟进变,分天地人和;天若变,手上挑如潮;地若变,脚下踩如刷;人若变,手推如撞钟;和若变,出手如炮弹”。

    历史缘起

    在清代时,少林僧徒方慧石者,避隐福州沙莲寺,将武艺传授女儿方七娘。某日七娘于寺前晾衣,忽有白鹤翩然而至,往来践踏,晾衣为之所染,七娘遂持竿驱之,白鹤不畏,展翅掠避,或举爪还击。七娘虽极力驱之,亦无法将白鹤驱开。从此白鹤日日来此,七娘日日击之,并记其形意而渐领悟,并将少林拳法溶于一炉,创出白鹤门拳法。白鹤门拳法内容分为四种,飞鹤拳法;鸣鹤拳法;宿鹤拳法;食鹤拳法等。

    白鹤门拳经曰:飞如大鹏展翅之壮;鸣如伸颈歌声之意;宿如大熊初醒之态;食如白鹤啄物之形。

    台湾鹤拳

    民国十一年,由大陆来台谋生之百姓中,其中有四位福州人,身怀惊人绝技。此四人为台中虎尾之“二高师”与“义高师”,以及在台南新营盐水一带授徒之“阿凤师”,与被台南县柳营乡“刘故”先生(台湾食鹤拳第二代传人)重金礼聘为家教之“蕊师”--(即林德顺宗师:台湾食鹤拳第一代传人)。前三名均属“飞鹤拳法”,唯独蕊师系属“食鹤拳法”。台湾正宗少林白鹤拳法皆源于此四人。本来白鹤门并无门户派别之分,其后习者,各守心得,以其精专深造之术,自立门户。派别由是而兴,因而各有所专,各有所精;故因“蕊师”被“刘故”先生重金礼聘为家教,也因此成为刘家独家之武学。台湾所流传之“食鹤拳法”,也是源出于台南县柳营乡“刘家”。

    白鹤门之祖谱

    方七娘传于曾四叔传于郑礼叔蔡忠叔传于蔡公颈林德顺(蕊师)

    台湾食鹤拳之祖谱

    “师祖”林德顺(蕊师)传于刘故先生“食鹤拳第一代掌门人”

    刘故先生(育有三子)传于(二子刘银山)(三子刘泰山)

    刘银山先生“食鹤拳第二代掌门人”(育有五子)传于(三子刘金龙),(四子刘长益),(五子刘丞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