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出发

    三个月后,海王星

    蓝色的巨大行星从窗外掠过,在一千九百公里每秒的高速下,只需要七天就能飞过海王星。大黑斑正在旋转,那是全太阳系里最猛烈的风暴,可以轻易撕碎人类的任何造物,不费一丝力气。零下217度的超低温使得海王星的大气一直处于结晶状态,甲烷大气呈现天蓝色,美丽的像大海一样。王靖翻开下一页,继续看书。

    “重元素聚变的列表……反物质量产……巨型结构修建……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

    心态崩了。把书往书架上一放,躺倒在地上,看着弧形天花板,心里感觉有点难受。这么多年的学习,好歹也是本科毕业,学到的知识也只是这里的初三水平。谢基甚至还要更加变态,他以十六岁的年龄,在HCO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完了包括暗物质理论,大统一场论的一部分,物质衰变理论等王靖基本无法理解的东西。

    回到他这里,他甚至连以太都搞不明白,这种神奇的东西从真空中被粒子对撞所激发,然后通过某种力场来提取,它可以改变物质的性状,使它的特征变得更明显,性能更好,比如能耐6000度高温的以太钨钢,常温超导体,抗冲击的以钛合金,结构超强的以太锰钢等,这些材料都是可以量产的,不过,少量的以太和纳米材料混合会导致材料分解,大量的以太则会使材料的强度极大提升,甚至可以负担上千公里的星舰的高速机动,以现有手段几乎不可能在五秒内摧毁它……还有其他的超级技术,王靖完全无法理解。

    不管怎样,这些技术和它们所导致的未来的诱惑力太大了,以至于银河传说全球前十中有九人同意加入这场非同寻常的计划。

    还有七天,就要到最后撤离期限了。在王靖之前,前九位已经陆续到达了,三天后王靖也要到了。其实,要是位置合适,在地球上也能看见海王星轨道外侧的五艘殖民船和它们的船坞。它们太大了,船坞十三公里长,五公里宽,殖民船每艘有七公里长,两公里宽,流线型外壳上没有涂漆,所以钛金属的银色就展现了出来,反射着阳光,加上舰身上的不规则舰桥和临时焊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整体反射面积超过三十平方公里,这个亮点在上百天文单位外都能看到。

    每艘殖民船都上有完善的科技系统,科研设备,完善的殖民系统,还有六百八十亿人类受精卵,在把船上遮盖的遮光布扯下后甚至可以把布当成衣物材料,并且船上有设施完善的服装厂。船上常驻五万人,有管理者,武装人员,教师,科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工程师,探险队,工人,农用器械操作员等不同职业的人,核心舱内有三万亿颗农作物种子,地球生物的完整基因库,还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跃迁驱动引擎。

    这种引擎通过物质能量总和不变原理来使飞船超光速跳跃,其速度理论上无限大,但因为跳跃越远充能时间越长,所以你不能用它前往宇宙边缘。扯远了,回来。船上装备了三台大型激光炮,一台电磁炮,九套近防系统,十枚五亿吨TNT当量的核弹,还有一枚预计三十亿吨TNT当量的反物质炸弹。足以炸毁一颗小行星了。

    在地球上经过二百年的寻找后,科学家们确定了五颗行星,它们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各项指标和地球非常接近,温度适宜,距离也没有太远,跃迁驱动引擎经过三小时到九小时的充能即可到达。此次的目标就是它们。

    三天后,HCO太阳系远征基地

    “三号船准备对接,三号船准备对接,打开船坞门。““三号船明白,已打开船坞门。“银色的,厚重的船坞门打开了。内部的巨船漏了出来,舰体上有三个大字:三号船。船坞内部没有空气,昔日忙碌的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也收起了,除了三号船的灯光以外就没有别的光亮了。

    尾部的三个对接口打开了一个,准备与转移模块对接。

    “五,四,三,二,一,对接成功。“转移模块晃动了一下,三号舰却一点晃动也没有。它巨大的质量使得这点力气对于它一点效果也没有。对接口缩回,带着转移模块进入了船内部。很快,王靖就被带下了船。

    “您好,我是李烨,欢迎来到HCO的三号殖民船。“一个中年男人对王靖说。王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谢基提醒他:“说句你好,他不是坏人。““你,你好。“王靖说。李烨笑了。“呵呵……你是他们中最有感觉的一个,其他人都当这里是自己家。实际上,这里也确实是他们的家,当然,也是你的家。“

    李烨的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他好像正在揣摩王靖的内心。“你是个善良的人,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变得残忍且果断,没经历过太多挫折,不知道社会的残酷……我说的对吗?“王靖有些吃惊,但也在情理之中。谢基一路上都眉飞色舞地和他讲李烨多么多么天才。(但还是没谢基天才,毕竟李烨已经快五十岁了)

    他自我审视了一下,完全正确。

    “看来我说对了。你这样的人是能在我们这里干出事业的,我们要塑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李烨开始讲解那个未来的社会,在这时,他的眼里迸发出火焰一样的光芒。“这个社会将会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性,也同时拥有资本主义的特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会有自己的特色。”

    “当然,三号船建立的社会会是这样的,因为我在船上,但其他船上的人我不敢保证……也许我们会全部在路途中死去,但我们后面还会有人,还会有人像我们一样踏上这条路,我们是第一批人,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批!”

    又过了两天,一艘地球派出的舰船,白令海峡号在船坞附近停泊,上面派出的人员在二号船上将自己的理念讲述了一番,在经过讨论后,李烨决定将二号船交给地球联合舰队。

    四天后,在跃迁驱动引擎的一闪即逝的蓝色光芒中,五艘殖民船跃迁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