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英雄不恤身 > 第十三章 晕乎乎的日常

第十三章 晕乎乎的日常

    核观县城隍庙已经荒废了好多年了,周边长毛了荒草。

    自从前些天王恒光顾了城隍庙之后,这寂静了许多年的城隍庙仿佛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时不时的热闹了起来。

    城隍庙内,大大小小的站立着几十个成年壮汉。他们大多穿着破烂不堪,眼神却是份外的明亮,脸上没有丝毫菜色,整个人的精气神是格外的干练。

    为首的是一个身着华服,却在衣摆处打满补丁的中年人,名唤白石杨,乃是大名鼎鼎的丐帮副帮主。

    “现场诸位兄弟都已经看过了,有没有收获?”

    “启禀副帮主,现场情况来看,动手的是一位年纪二十左右,身高一米七五到一米八的年轻男子,只有一人,没有同伙。此人修为应该已经是大宗师,若是没有属下预计的没错的话,此人动手之前已经提前踩过点了。踩点的位置便是屋顶和庙后小树林。”

    “那有什么线索吗?”

    “没有,现场被清理的很干净,是个老手。处理现场的人和凶手不是一个人,此人最少是大宗师圆满,很有可能是先天强者。”

    “二十岁的大宗师,现在的大宗师这么不值钱了吗?还有先天强者帮忙处理后事,难道是……此事到此为止,谁也不许多嘴。”

    “是!”众人闻言齐声应道。

    “把你看到的痕迹抹掉,不要让其他人看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是!”刚才那个汇报的乞丐应声答到,旋即转身退去。

    城隍庙里正在发生的事,王恒全然不知。不过这也间接帮了他一把,让他就在城隍庙的痕迹彻底消失的一干二净,世间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在这里顺藤摸瓜找到他了。

    丐帮的动作还是很快的,作为第一泼赶来的势力自然掌握的信息也是最靠近真相的。

    当天下午,陆陆续续的来了几波人,但是都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小小的核观县随着诸多势力的到来,压抑的情绪慢慢弥漫开来。本来欢腾热闹的核观县城里的小商贩们也随着诸多陌生外地人的到来,逐渐转移了销售目标和销售方式。

    王恒一下午便接待了三波前来打听城隍庙事件的外地人。这些人进来光聊天,也不买药,还蹭王恒店里的茶水喝。王恒不担心自己会漏什么马脚,他只是很烦这些白嫖党,尤其是白嫖自己的。

    “老板,今天县里来了好多陌生人,估计是来查城隍庙的事情的。”老李一手端着茶盏,一手捧着一本医书,走到王恒的面前。

    “废话,傻子都知道。”

    “哦,老板你早就知道啦?你也不告诉我,我都不知道,我还以为他们是来买我们的冰肌雪花膏的呢。”

    “这么简单,你都,哈哈哈,老李,你学坏了啊。”王恒正接着话茬,突然发觉自己被老李套路了。

    “哦?老板,你此话怎讲?老夫我不明白啊。”老李也是摆了摆手里的书,挑了挑眉毛,笑着问道。

    “你先把你的书正过来吧,为老不尊!”

    “咳咳……”老李连忙单手一翻,书本重新正了过来。

    “说真的,老板,你这两天可是又预定了不少的冰肌雪花膏。是不是该给我涨涨工钱啦?我这一个月一两银子,还不够我买酒的。”

    “你这堂堂先天高手,医药世家家主的长兄,还会缺钱?我这小门小户的可养不起您这尊大神,要不您老还是回去吧?”王恒自从知道老李是医药世家的家主兄长,先天强者,就开始不待见他,整天都想着撵他走。可老李就像铁了心一样,不管王恒怎么挤兑他,他就是不走。

    “铁公鸡,石貔貅,一毛不拔,只进不出!”老李气呼呼地坐会自己的就诊台座椅。

    “嘿嘿,多谢夸奖!你……唉,我说今儿一早怎么喜鹊不停地叫呢。原来是县长大人要来小店视察啊,真是蓬荜生辉,不胜荣幸啊。”

    “今日休沐,我只是来买点东西,千万别太客气,呵呵。”张维新没穿一身青色素衣,看样子是已经有些年月的旧衣服。不过洗的很是干净,让他整个人显得非常亲民,毫无官老爷的架子。

    “瞧您说的,我们核观县的老少爷们儿都念着您的好呢。自从您来了我们核观县,我们这生意也好做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要不是您年纪轻,好些人都要给您立长生牌位了。”

    “使不得,使不得!”张维新连忙摆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请问这里是不是有冰肌雪花膏出售?”

    “有,必须有,别人来没有,张县长来了,肯定得有啊。”王恒显得特别殷勤,连忙说道。

    “好的,我买一瓶。”

    “那我给您打九折,四百五十两,请问您是银票还是现钱?”

    “现钱,啊,多少?”张维新仿佛突然被雷击了一般,听见王恒的话,突然一动不动地看着王恒。

    王恒看见他手里的十两的银锭,又看到他脸上尴尬的模样,顿时明白了。

    他顺势接过张维新手中的十两银锭,并随手将一小瓶冰肌雪花膏放到张维新手上,说道:“大人,小人有一事相商。不知当讲不当讲?”

    “啊?哦,何事?”说实话,此时此刻,张维新有点尴尬,也有点担心王恒提出什么不合适的要求。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小店开业以来,一直觉得自己的招牌不够响亮,所以我想让大人给小店提个名。”

    “就这事?”

    “难道这个事情会让大人为难?大人请放心,我不让大人白做,愿奉上纹银五百两作为润笔费用。”

    “不为难,不为难!”

    ……

    等到张维新迷迷糊糊的从药店走了出来,回想起刚才的模样,还是有些玄幻。

    张维新半推半就地给王恒的药店提了“济世堂”三个大字,又写了张维新三个小字署名。

    而后,两人又商量了一笔无偿的捐献协议。即王恒药店除了按时缴纳政府规定的二十税一的税款外,再每个月向张维新捐赠十分之一的利润,大约每月一万两,用于民生福祉建设。

    王恒给张维新的五百两润笔费用,张维新死活也没有拿。

    不过,他一开始带过去的那十两银子还是被王恒半强制的塞了回来。

    张维新一边走着,一边回忆起刚才的经历,笑着摇了摇头。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总归是好事,他便也没有多想,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