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殷蓝星 > 第一章 起源――殷蓝星

第一章 起源――殷蓝星

    它是无形的,一望无际的黑暗,一望无际的虚无,没有一丝的光源,就如同置身于绝望之中。

    这似乎并不简单,在它体内似乎还蕴藏着一种可怕的力量,一直在不停的蠕动,想要挣脱而出。它能感受到那层巨大的屏障快要不行了,新的事物将要贲发而出,这片黑暗也将有了领主,有了希望。它准备好了,准备迎接这第一束光。

    涌动的力量越来越强烈,速度也越来越快,那平静的黑暗里居然出现了几道裂痕在无限延长,延长的欲发不可收拾,将这无形的黑暗一分两半。力量并没有结束,它从中间往两边再次延伸追加了碎裂。每次追加碎裂都比上一次的面积大十余倍,速度也是相当惊人。很快每一个碎片从原本的紧密相连缓缓的分剧。缝隙越分越大,它的力量不断变化与膨胀,两股对流逐渐形成,他们彼此环绕和碰撞,很显然谁都不服气。

    在他们不断碰撞之下,时间出现了,随而代之的就是熵。在时间的催促下,两股对流全力以赴,渐渐的它们融合了。可这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在融合当中两股对流产生了熵变,逐渐形成了伽马射线,而它在力量的加持下又再一次异变,行成了伽马射线暴朝两端无限延长。

    随着时间和熵的推移,它炸亮了整片黑暗。这里应该就是开始的起点了――宇宙

    随着宇宙的出现,里面的一切事物开始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宇宙这时真的安静多了,平平无奇。它现在并不是森林,更不是什么黑暗森林,也没有什么法则之类的东西,文明之间的战斗也是不存在的,何况现在并没有文明出现。不知这份安宁还可以维持多久?希望不会是太早,毕竟森林比黑暗的森林要好很多,不是吗?

    这般造物主的奇迹很特别,他并没有造完就走,而是开始了他一点又一点的变革之路。这是一次慢长且无尽头的浩劫。没什么,习惯就好――宇宙又开始变了。

    爆炸后留下的尘埃可以说是无限的,到处都是。他们可不像先前的那两股力量一样,而是迥然不同的表现:

    每一个残留的尘埃都是完全独立的,使人更不解的是他们之间并没有反生任何的冲突,而是在浩瀚的宇宙当中飘荡,即使偶尔碰撞到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力量,他们这在融合。有的宇宙残骸很奇怪,它并没有像所说一样的飘移,是自己再独立再创一个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移动可以说是穿梭吧。独立创造一个空间,独立的移动着,并与其它残骸居然产生了“共鸣”相互吸引,可以说它们是宇宙锁好的,固定的,很有规则――但不是说没有例外。

    有的残骸并没有飘移,也没有创造独立空间,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凝聚形成一个球体。残骸的力量大部分已经消逝了,再无额外控制那个新球体的力量,它开始了第一次旋转,再高速旋转时,它造出了一个巨型坑洼。坑洼可以破坏空间也可以直通其他的空间产生“特殊共鸣”从另外一个坑洼给予力量,它们是互补的关系,直至相等。

    两颗球体就这样相望着高速旋转,这种力量肯定会吸引其他的残骸。不错,其它的残骸都纷纷至来,将自己的力量压缩也成一个球体,这是为了更好的运行。起初它们这很混乱,没有什么规律,而随着时间的再一次推移,渐渐地懂了规则制度――被那两颗最大的球体给死死牵引着,周而复始的旋转以及自转,这就是所谓的“宇宙星体运转带”。

    星体可以拆分理解,所谓的“星”就是原本就有生命存在并有足够大的体积来容纳,能绕“体”公转和自转,有稳定周期的球体,如果没有稳定周期就叫做“半星”;而“体”就是拥有充足能源为“实物”或“星”提供运行动力并有强大引力来控制在区域内所有的实物或星的能源体,通常叫“...体”。譬如:那两颗彼此相望旋转的球体分别叫“全息源完球体”和“圣母氢源体(半星)”。如果前两者都不具备,那就称之为“实物”,例如一个水杯,不具有“体”能力的生物,都是如此。而实物中也分种类:它可以分成“真实物”和“虚实物”。黑洞就属于“虚实物”,但通常不这样讲,它还有另一个名字――虚无(空间)

    就是在这“宇宙星体运转带”当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星和半星……

    在星当中,它是最特别的,晶莹剔透,白雪皑皑,反射这那致命的白光。它每一次自转都是美丽动人的,是运转带中的NO.1――殷蓝星,她似乎还有着神秘的面纱没有揭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