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假混蛋是真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俺是汉王的神交小老弟

第一百八十七章 俺是汉王的神交小老弟

    燋头烂额的项羽理不顺内忧外患的同时,心想事成顺风顺水的刘季在南郑将汉国经营得上下一心,军民步调一致。一派水德火德相容共乐的盛况。

    当然了铁板一块的刘季阵营也有个别不满足自身现状的人,他就是韩信。这日他将手下三个管事的仓头召集起来问:“大家都是明白人。本官想问尔仨这帐上怎么少了近白石的粮食?趁现在没有奴隶挑脚夫在场,尔等实话回本官。”

    “都尉大人以为此帐只有尔能看明白?萧大人多次看过帐目总是笑而不问。”

    “什么意思?”

    “回大人,凡长官都会为自己的手下谋点福利,要是自己不便去做,那么对手下适而可止的顺带不为偷的行为就佯装没发生。”

    “这么说近百石的粮食不是自然损耗,而是尔仨监守自盗了。”

    “玉皇大帝为了下界富人不为富不仁,定了厨子不偷五谷不收,其意就是富人要让穷人适而可止地偷点吃的。一个富人要是守财守到不想让穷人偷一粒米,他们全家的福祉就到头了,就会返身掉头向下走。始皇帝就是要雨露均沾,不给穷人留一点好的念想,所以二世而亡。收成好还怕大肚汉吃吗?这么大一个军需粮仓,少百石粮食可以忽略不计。”

    “尔是在说鬼话,还是在说神话?”韩信怒责:“少装神弄鬼的。这是公粮,不是萧大人家的,也不是本官家的。偷公粮是要杀头的。”

    “每天都有百十石进出,帐很容易平的。”

    “尔仨家吃不饱吗?”

    “哪里有什么家。俺俩都是从丰沛跟来的汉王老乡,有二年多没回家了,家现在是个什么样都不知道;他是秦本土人,但是家中只有妻妾,儿子长大了就被征去南越打仗了,至今不见人,虽说在汉可以休生养家了,但是他得有子可以继承吧。西楚霸王待汉王家乡的百姓怎么样俺们谁也不知道。俺仨都是混吃等死。”

    “是吗?”韩信听到是从东楚跟来的同乡时,感同身受。他坐下问:“那尔等偷粮食都干什么了?”

    “私下酿点酒喝解解闷。”

    “可是弟兄们可知此事可大可小。大到可以杀头,小到什么事也没有。”

    “都尉大人呀,看汉王一直以来所作所为,不远的将来,就要行吞并土地之战,战事一开,粮食的进出将更加频繁,还怕做不平帐。就象尔刚才自己说的可小,可小到什么事也没有。”

    “也是,汉王陛下天天喊着要回关中。”韩信自负地说:“怎么就没有人告诉汉王吞并三秦已经是得罪项羽,不如放眼天下与项羽翻脸。”

    “都尉大人真敢说。项羽不是人是神,霸王之猛天下无二。就连勇贯三军打遍南北无敌手的暴秦的卫尉来自飞都甘拜下风,谁敢挑战他的威信。汉王陛下拥兵十万也不敢与之抗衡,乖乖地退出关中来到汉中。”

    “知道陈胜王曾经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吗?”

    “大人的意思尔是展翅高飞的大鹏,俺们是安平乐道的小家雀。”

    韩信蜗在椅子上,将二腿翘到桌面上回:“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尔等敢想吗?尔仨想过未来天下大势走向吗?”

    “没有。”三名仓头相视一笑说:“俺们没有喝酒时,看看蚂蚁打架很有趣。想大事做大官有什么好?李斯临死时才想到幸福生活就是牵狗打猎,放鹰逐兔,与赵高在朝堂上扯**蛋就是自寻死路。”

    “行尸走肉之辈。”

    “大人别扯那没用的了。”有仓头将一壶酒放到桌上问:“好酒喝不喝?”

    “干吗不喝?”韩信还不忘故作清高说:“不过本官这叫同流不合污。”

    “喝了这酒俺们就是一条船上的贼,合不合污自己说了不算。”

    “混蛋,敢嘲讽自己的长官。”韩信从桌上收回脚落地后问:“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俺四人同饮。”

    “正合俺们小雀雀的意。”

    “有下酒菜吗?”

    “回大鹏,有牛欢喜正烧在锅中。”

    “什么玩艺?”

    “母牛的生殖器。”

    “天下有这道菜?”

    “请问大鹏,尔一路飞来没见过这道菜?要是配上公牛的生殖器就叫牛皮汤了。天下一绝。”

    “那就烧个牛皮汤吧。”

    “回大鹏,没买着公牛的牛鞭。”

    “没完了是吧。戏弄本官到此为止。在做贼上尔仨是老家贼,俺只是小家雀。”

    “都尉大人,请喝了这碗入伙酒。俺们就是一窝蛇鼠了。”

    “喝。谁怕谁。”

    赵尧领百名近卫军冲进粮仓,大声令:“将治粟都尉韩信与三名仓头,二十名管事的保管员全部拿下。”

    韩信与手下全被当着奴隶挑脚夫的面五花大绑强行跪地听候发落。他不服地问:“尔一个跟着周荷混的非丰沛的外乡人,敢将这些丰沛从龙的兄弟绑起来?尔想干什么?”

    “作为汉王陛下丰沛起事四十七兄弟之一,御史大夫周荷麾下御史,王上在关中任命的咸阳令,本官替王上诛杀不臣的贼子。”

    “尔是为俺们用公粮私酿酒喝的事吧?俺提醒尔,尔一个城都没了的咸阳令,竟然敢私自行使监御史之职,不怕被追究滥用权利之罪吗?”

    “告诉尔这位背楚投汉才几日的狂徒。关于律法之事,本官不用尔提醒,本官曾经在沛县跟着今日汉御史大夫周荷将军干过军卒吏。干的就是向民灌输律法,兼惩恶除奸之事。”

    “小偷小摸属于自我约束不够,不能算大恶大奸。请问尔这个法家,打算怎么发落俺们?”

    “偷鸡摸狗不丑,偷牛偷粮杀头。盗公粮可是死罪,论罪当斩。”

    “尔敢不上报就斩杀卿大夫衔的都尉官员?”

    “不信是吧。给尔多活片刻的机会,让尔见证本官雷厉风行的执法作风。”赵尧大声令:“一个个杀,最后杀了这个敢藐视本官与律法的货。”

    “俺是萧相国任命的官员,是国相府在册上卿,尔敢不知会萧大人杀之?”

    “萧大人面前本官自己解释。尔要做的是临死自己给自己许个愿。愿来世做个本份厚道的好人。”

    夏侯婴领人进来,他问:“路过此粮仓重地,听到里面闹哄哄的,就进来看一眼。”

    “据绣衣营暗探报,这个新任命的治粟都尉监守自盗,与其手下蛇鼠一窝,贪军粮酿酒喝。陆贾大人闻报通知下官前来惩处。”

    韩信看到夏侯婴与被赶走的校尉于是大声说:“校尉目无长官都尉,本官教训几句就借题发挥,将本官往死里整?”

    “尔与校尉之间的脸面争执,不会招来必死的后果。请尔不要外怪。”夏侯婴令校尉:“尔先归队。”

    见夏侯婴这么说,韩信相信此事与他无关。已经见证了同伴身首分离的韩信冲夏候婴大叫:“太仆大人救命。”

    “尔呀,自戏下一别已有几十天了。听说尔背楚投汉来了,没想到却是在这种场合再次相见。”

    “求太仆大人跟咸阳令说说刀下留人。”

    “哼。”赵尧不屑地说:“他们都论罪斩立决了,尔凭什么想偷生?”

    “俺是萧大人的毛脚女婿。”

    夏候婴上前蹲下说:“萧三丫私自看上的牛屎男人,可是这并不能成为尔脱罪的理由,与尔脱罪的必要条件。自古偷粮食杀耕牛都是杀无赦的死罪哟。恐怕萧大人也不敢出头保尔。”

    “可是因为偷粮食不为发财,只为一口吃的而命归阴,恐怕汉国会因此而失去一位安邦定国平天下的旷世人才。”

    夏候婴与赵尧相视一笑。赵尧嘲讽说:“汉国文有郦食其、陆贾等谋臣;武有曹参、周荷等上将。尔是文不及俺这个舞文弄墨的闲臣,武不及夏大人这样的圣上身边心腹官员。”

    “忘了跟二位大人说了,俺可是与广野君郦食其大人同等尊贵的人物。”

    “此话怎么讲?”

    “因为张耳与张良的关系,郦食其是汉王陛下三十多年神交的兄长,而俺因为项伯与张良的关系是汉王陛下神交数年的小老弟。”

    “项伯与张良是汉王陛下秦朝时的结义兄弟,在下邳时他仨相会多次。与尔又有何干?”

    “俺也是在下邳与项伯张良俩结拜的老弟,就像郦食其在陈留与汉王擦肩而过一样,俺与汉王在下邳也是失之交臂。告诉尔个秘密,张良遇圯上老人获《太公兵法》奇书时,本官就在不远处。”

    “真有这事,那真杀不得。”夏候婴看着赵尧说:“这么说他文可与广野君坐而论道,兵可以与韩国司徒张良并肩,刀下留人的理由还算充足。”

    “太仆大人相信这个小矮子求活的胡话?广野君之谋在陆贾大夫之上,而他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超越陆大夫的有大智慧的料。”

    韩信赶紧说:“论武俺虽称不上百人斩,但是也是楚营中中级军官领着执戟郎中的军衔,干的可是霸王帐下护卫长之职。逢战必为排头兵,马前卒。”

    “要这么说尔还是个文武全才。”夏候婴商量着问赵尧:“赵大人以为放他一条生路如何?”

    赵尧也不是不懂拐弯的直肠子,见夏候婴这么说,他卖个人情说:“看在夏大人面子上,也给萧大人一个面子,饶过尔死罪。”

    “谢大人不杀。”

    “谢夏侯大人吧。是他提醒本官,尔刚接管仓库,仓库中硕鼠原罪与尔无关。”

    “对,本官刚以都尉衔接管此粮仓,也正在追查短缺公粮的去处。”

    “下回记住了偷猫偷狗逮到不丑,偷粮偷牛逮到杀头。”

    “猫狗鸡鸭本官皆不会偷了。丢不起这人。”

    赵尧指着地上的二十条死尸说:“刚刚尔要是这么低声下气,他们也不会一时三刻就命归阴了。”他令手下:“给韩都尉松绑。”

    “既然是绝世英雄,那就不能埋没了人才。随本宫去大王宫,本官向王上推荐尔。尔可要拿出自己平生所学说服王上陛下赏识尔。”

    “谢夏侯大人抬举,夏侯大人就是俺的命中贵人。俺不会令尔失望的。”

    夏候婴拍拍韩信说:“重要的是不要令萧大人失望。萧大人不容易,在这乱世,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读书人,跟着俺们一群粗人在死人堆中滚爬摸打,难为他了。生了一堆男女,如今男只剩萧泽,女只剩萧三丫。俺说的,尔听懂了?”

    “听懂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