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顶流人生 > 第二十二章 赶戏ing

第二十二章 赶戏ing

    翌日睁眼的时候,晌午了,昨天真是忙得腰疼。

    房间里空空荡荡,陈景平拿出手机才看到娜扎的信息:“亲爱的,我出去办张银行卡,等我哦!”

    简单回了条信息,肚子有些饿了,怀着一丝希望到厨房里瞅了瞅,锅比脸都要干净。

    然后企鹅里的剧组群,铺天盖地的都是他们发来的信息。

    什么摄像机坏啦、演员生病请假呀、镜头哪版的效果好啊……

    陈景平撇了撇嘴:“群龙无首,没我真是不行。”

    阳光非常毒辣,仿佛锐利的目光瞪在你的身上,哇凉哇凉的“炙热”,陈景平慢悠悠钻进车里,赶紧打开空调,终于舒服了点儿。

    这里是江门,一路驱车来到“三十三墟街”。

    静谧的街道,破旧的楼房,到处都是富有年代感的画面。

    即使陈景平是导演、编剧跟主演,甚至还是制片。

    他的拍摄生活。

    反而是剧组里最闲的。

    制作团队比较庞大,请的导演跟摄制人员,比以前要好不少!

    因此他非常的省心,也愿意将舞台让出来,说点自私的,最后的受益者还得是自己。

    至于制作团队,等他们见证黎明的崛起,想不火都很难。

    而且他跟诸位关系处得很好。

    也没人说闲话。

    其实陈景平知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足够接地气,入乡随俗嘛,穿着裤衩还有拖鞋。

    看着就是很典型的岭南打扮。

    到了拍摄地点,李晴见到他,这个随心所欲的“老板”:“陈导,今天有媒体过来探班,记得准备!”

    陈景平摘下墨镜,扣在领口,露出温暖的笑容:“好的嘞,这里有份名单我发给你……”

    “什么名单?”李晴满眼狐疑。

    “琐事而已,今天起来电话都被你们轰炸了。”

    李晴会意,但是看了眼,没见到他身旁的娜扎:“那个姑娘没来?”

    “她去银行办点事。”陈景平解释。

    “我说,她是不是你女朋友,昨晚她跟你回家……”

    看着她眼里都是八卦,陈景平无所谓摊手:“你说是那就是呗!”

    李晴不想干涉他的私生活,但还是提醒了句:“悠着点啊陈导……”

    “我要去吃面了。”陈景平摆摆手,走到附近那家外观古朴的餐饮店,要了碗猪脚面。

    以前他看《狂飙》的时候,见到高启强搁那“呲溜呲溜”就觉得香。

    如今总算是了了夙愿。不过除了猪脚面,他还喜欢“隆江猪脚饭”,这两样都很好吃。

    猪蹄儿烂而不散,轻轻嘬了嘴,就是骨肉分离,来口劲道的面条还有鲜汤,那就是满足!

    健身圈里有个词语叫“欺骗餐”,意思就是,严格控制饮食一段时间后,可以吃一顿高热量的套餐,这样会重新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让效果更好。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陈景平锻炼不是为了过“苦行僧”日子的,短时间的自律。

    是为了能过更好的生活。

    现在的他。

    不论是相貌,还是身材,都已经突破瓶颈。

    等到傍晚时分,果然有几家媒体来到剧组,各个都是长枪短炮,而陈景平则是率先出来等待采访。

    刚开始的采访气氛还很好,记者问的都是常规问题:为什么要叫“狂飙”?你扮演什么角色?这部剧是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有什么灵感吗?

    “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者力量……”

    陈景平事先没有准备演讲稿,但丝毫不妨碍他胡诌记者。

    然后还没多久,记者就开始搞事,问他:“所以最终的选角不是张汉是吗,为什否了他呢?”

    陈景平:“……”

    真虾头,怎么拍个戏都能听到虾头男的名字啊,谁懂啊……

    李晴见到难堪,笑着迎了出来:“这问题得去问张先生,我们剧组有选角标准是没有错,可是这种事情不是说随便挑就行的。

    “我们希望用真诚,接纳每个努力辛苦提高自我的演员。”

    可以,陈景平赏识地看了李晴一眼。

    懂得替老板解围,是每个经纪人的在所不辞。

    记者如同抓住什么重点:“你的意思是张汉没有努力提升自我吗?”

    陈景平耸了耸肩:“这个问题你还是得问张先生,我们没办法评价别人,我们做好份内的事情就足够啦,所以请你不要过度解读。”

    其实这个回应恰到好处,完美地避开敏感话题,然后将视角拉到自己身上,记者继续问:“你这么的健康,拍摄的生活很轻松吧?”

    “真的吗,我不信。”陈景平表情中似乎透露出些许的怀疑。

    这话问的,如果是李晴,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记者了。

    很明显的挖苦性质。

    反正经过这次采访,陈景平算是再次出现在各大网络媒体里,甚至已经有商家请他代言。

    算是短代吧。

    长代他肯定不考虑的。

    小众的国潮品牌,主打鞋子跟衣服,过段时间陈景平就要去参加广告片拍摄,还有套图。

    代言费是每年两百万,目前也是只签短期时间……

    除了这家,还有“百岁山”矿泉水,也找了陈景平要代言。

    李晴将他们原话说出来:“陈先生,很有贵族的气质,非常适合代言我们的品牌……”

    陈景平听到就傻眼,哪只眼看得出我贵族的?

    还不如到隔壁“娃哈哈”,或者就是“农夫山泉”。

    这会百岁山是不如后者的,至少知名度还不够高,所以需要比较知名,又不是太贵的明星。

    目光就落到“陈景平”身上。

    他们刚开始的出价是每年三百万,试了试水,又提高到每年四百五十万,并且享有优先续约权……

    陈景平同意了。

    这款水确实比较贵,但是喝起来口感不差。

    除此之外,他的原则是不代言食品、保健品那些容易踩雷的商品,如果是健身器械。

    倒是可以试试。

    于是,拢共签了几个合同,陈景平的代言收入已经达到1500万块钱……

    京城。

    张天艾看着旁边的陈景平,满眼都是星星。

    他不是在岭南吗?为什么忽然回到京城呢?她想了想,很确定地道:“你肯定是专程回来看我!”

    陈景平确定着签约的后续事宜,听到声音扭头看了眼:“是的,没有错。”

    张天艾点头,像个松鼠似的很可爱,比以前更活泼、乖巧,他没忍住揉了揉她脸蛋。

    就是喜欢这样的女孩啊,不哭不闹不耍赖,要不然跟那种动不动没收你工资,要你跪搓衣板的姑娘似的,别提有多么难受了。

    “饿了吗,带你去吃饭。”

    看了眼时间,两点半,他们都还没有吃午饭呢。

    张天艾则是有些担忧:“不如我还是跟在你身后吧,你都出名了,如果有狗仔队怎么办。”

    懂事得让人心疼。

    “怕什么?让他们拍不就是。”陈景平不怂:“你看我经常跟女孩进进出出,难不成她们都是我女朋友?不要想太多,放宽心吧!”

    其实主要是他们能做好安全措施,全副武装口罩墨镜,打的也是最朴素的装扮。

    混在人群里,狗仔想拍到都很难。

    其实无所谓。

    陈景平根本不害怕绯闻,更别提舆论。

    那些出事的,往往都是被人下辫子了,要么就是心太大,真的连演都不演了……

    不过开跑车确实很高调。

    他前几天就提了部奥迪A4L。

    买菜用还不错,反正也没有飙车的需求。

    “想吃什么?”

    “火锅。”

    “京城比岭南凉得多,这里都刮风了,那边还跟火焰山似的!”陈景平扎好安全带,嘟囔道。

    张天艾疑惑:“我没去过岭南诶,这么热吗。”

    “非常热气。”

    “那你要多喝点凉茶。”没想到她懂得这个专业术语,陈景平乐了。

    现在她对陈景平佩服得紧,这多久啊?又是拍戏,又是代言,都是明星……恐怕每年的收益,都是她无法想象得到的数目,应该有八位数了吧?

    反正她直观地意识到,这个平时爱说笑,挺接地气的男人。

    跟自己之间。

    有着鸿沟般的距离……

    而她还理性地明白,自己根本无法拴住这样的男人。

    男人有了钱就变坏!

    可是如果陈景平知道她心中所想,会说:怎么这样想我?我他吗本来就是这么坏的……

    ……

    九月十五日,岭南。

    陈景平火急火燎赶回来拍戏。

    现在拍到安警官吃肠粉那段。朴素的夹克,球鞋,还有旅行包。“开始!”随着打板声的响起,陈景平来到肠粉店遇见扫黑组组长:徐忠。

    “真够巧的哈。”

    “二位领导!”陈景平堆起笑容。

    “嘿哟,吃肠粉。听说这家肠粉特别有名,我们俩慕名而来,尝尝。”徐忠掏出钱包付款,算上安警官的,还有他们自己的两份儿。

    肠粉的历史悠久。

    也是体现影视剧出不出彩的细节。

    起源于岭南罗定,由传统美食油味糍演变而成。当地人称“龙龛糍“。据说是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江南,听了吃货大臣纪晓岚的美言,专门拐到罗定吃龙龛糍。

    当吃到这种“爽、嫩、滑“的龙龛糍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糍并不算是糍吧,反而有点像猪肠子,不如就叫肠粉吧。肠粉因而得名,并在岭南传开。清末期,羊城街头就响起了肠粉的叫卖声。

    广式肠粉面皮透亮,摆盘讲究,口味清淡,还有很多口味可以自行调配。诸如:叉烧肠,瘦肉肠,鸡蛋肠......

    然后陈景平最不能忍的是:吃肠粉不放酱油?

    呵呵。真是异端!

    甭管怎么说,今儿他拍的戏必须酱油管够……

    淹不死自己。

    至少得把肠粉给“淹死”。

    徐忠边吃边道:“说点实际的,安欣,你说我们到京海工作,从什么地方开始入手?”

    “先从,先从哪步入手,都好啊。”安欣吞吞吐吐:“只要,只要盯得紧。”

    “根除黑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陈景平的演绎没什么可挑的,“安欣”是个有点固执,又比较平和的性格,有自己的圆滑和聪明。

    严格遵守原则,不能从外面给中队带食物,也有自己的聪明。安欣拿着高家的空饭盒,把自己的饺子分给高启强,含蓄地表示他的兄弟姐妹来中队了。

    紧接着打开电视,给高启强一种过年的氛围。兄弟姐妹现在看同样的电视,吃同样的饺子,过同样的生活。就算被打得很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没有去搜查尸体,也是他的智慧。担心别人误会他是因为两位局长的关系特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这也是他的固执。他想把机会留给他的同事。获得更多欣赏。他不怕脏,不怕累,只求正义。后来他主动去看守所卧底,就是为了看别人不愿意,他不怕去……

    这跟高启强不同。

    鱼贩子知道了权力的好用,认为只要利用安警官的身份,他的生命轨迹便会出现转机,于是他在唐氏兄弟前面大肆宣扬自己和安欣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让唐氏兄弟对于高启强产生了敬意,原本一直想欺负高启强的唐氏兄弟,转眼间,就直接叫起了强哥,这让高启强初次尝到了甜头……

    剧情就是多线叙事,陈景平学原著的导演,并没有提前剧透剧情。

    而是让演员们。

    就按照现在这样的节奏去演戏。

    知道得多了,反而镜头的效果就会变差!

    等到国庆节的时候,剧组里放了半天假期,陈景平是在剧组里过的。

    这天他接到很多电话。

    关心他的,问候他的……

    一个个回完信息,也给剧组的工作人员发了红包,让他们可以出去享受享受……

    看起来没什么,但是真金白银摆在他们面前,尽管不是很多,100块。已经值得他们为陈景平卖命了。

    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

    没有什么比钱更有魅力,而不是什么“米”、“油”、“面”……

    工作中,与其送你具体的实物。

    是真的不如给你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来得实在。

    最后陈景平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不知道有没有人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