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

    前言一

    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好作品

    张煌新(作家)

    胡文红的长篇纪实小说《凄凄檐下草》,是一部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作品。小说以深圳为背景,以一个家政公司为主线,描写了一群保姆和雇主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让人深思的故事。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保姆们的喜怒哀乐;有各种各样甚至是形形色色的雇主对保姆的表现;同时也有作者对作品中的主人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受。作品描写得有纯真,有厚道,有艰辛,有快乐,有怨有悔,更有人间真情,把一幅幅原生态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很有生活气息,应该说是一部好作品。

    三年前,我就读到了胡文红这部作品的初稿,起初书名为《特区保姆》,看到这书名就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一看就知道是描写底层人物的作品,因为我创作的作品都是描写普通人平常事的,我也一直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在关注着底层人物的生活。胡文红的这部文稿我断断续续地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还真的给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所打动。后来,《打工文学》杂志看中了这部作品,以《凄凄檐下草》为题连载了这部作品,并且开设了栏目对这部作品进行讨论,在广大的读者中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我在《中华读书报》读到署名是陈鲁民的一篇题为《五种作家的书我不读》的文章,其中谈到“高产”作家的书不读,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作家2001年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2003年又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连创文坛“奇迹”。想想看,一年出版七部长篇,每部若按平均25万字计算,七部长篇小说就是175万字,平均每天就要写5000来字,这样一来这位作家哪有时间去深入到生活中去?哪有时间去思考、去升华作品?那么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不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话,这样的作品可想而知就没有什么可读之处了。

    我也有这种特点;一个作家一年写七本书,我连去翻一下的兴趣都没有,相反,一个作家七年写一本书,我一定会认真地去拜读,因为“十年磨一剑”就是这个道理。胡文红女士本身就做过保姆,后来又做家政文员,直到后来自己独自打理一个家政公司。她用了多年的时间去感受保姆的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一年年地积累创作素材,然后才创作出了这部以一个老家政公司为主线,讲述了一群保姆和雇主的故事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有生活,故事情节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作品才能给读者一些所需要的东西。实话说,我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梦中流星》之所以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就因为作品很有生活气息,作品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像出现在你身边。我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创作出这部作品,这期间我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普通的打工者中去,经受了许多酸甜苦辣的生活,从中品到了原生态的生活韵味。就像胡文红创作出了《凄凄檐下草》一样,作品来源于生活并且又高于生活。

    我在许多场合进行文学创作演讲时都会说:“写作并不难,难就难在要有一颗投入到生活中去的心,一双可以冷静和自由转换视角的慧眼,站在高贵的精神生活的顶部,以平民的身份融入生活。”胡文红之所以能创作出这部好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我期待胡女士不断地积累生活,写出更多读者爱读的好作品。

    (张煌新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文学专著6部,其中长篇纪实小说《梦中流星》于2004年12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