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不可棱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意外惊喜

第一百三十三章 意外惊喜

    例会继续进行着。

    现场已经演变成,老教授们主攻,老师们主守,一阵唇枪舌剑,开始的势均力敌,到老教授们占据主动,老师们节节败退。

    看的其他人是一阵惊诧,这是来踢场子吗?大部分灵醒一点的人都感觉到气愤的不对。学校派来的几个探路的参与者是非常的兴奋,看着自己这边的人一路乘胜追击。

    然后陈越看不下去了,如果这样。虽然他也对几个老师的水平有所失望,但之前她已经了解。毕竟是实验室的人了,她不能让学校随便派几个人来,就把他们打倒。

    于是,她接过话茬,开始应付起老教授们的问题。结果就好了很多,陈乐他技术扎实,加上她已经把陈浩收集的书里面大部分知识都看过一遍。并且融会贯通,这是很恐怖的。但是陈浩收集和公布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加上陈月现在之前为了实验室的事情,专门了解了这一块的资料。

    看到一个有水平的孩子,就让几个老教授开始兴奋起来,他们开始拿出一部分水平出来。问题慢慢脱离了报告的成果。

    虽然之前几个老师也和学生应付起来已经非常的困难,但是其实之前老教授们的问题也只是围绕着他们所做的项目地成果来进行。

    但是老教授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他们所经过的项目就像被安排好一样。参与项目的人知道要怎么做,但是对其中的原理并不了解。发现这个问题的不止一位。

    几个老家伙只是互相看了看,于是继续考验着这个小姑娘。

    他们发现这个孩子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而且绝对看了大量的资料。实践也不少。如果我在他们手下,这个孩子可以变得更厉害。他们见猎心喜,问题慢慢开始脱离了书本的范畴。

    乘警在吃中药了。陈月开始小心小心翼翼的回答,一个问题。起码要思考了几分钟才能回答的出来。她的脑袋正在不停的榨取现有的知识,揉碎融合,把知识整合出来,来回答老教授们提出的问题。

    本来都来这里,已经让老教授们非常满意了,其他人现场的人除了几个老师,大概隐隐约约能听懂以外,还有陈浩这个开挂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一脸蒙逼。

    陈浩看到这里其实也无所谓,毕竟被人逼到极限的状态其实很难得,而且这种偶尔来一次还可以提供整个上限,身体方面也是一样。

    但是可能压抑的太久了吧。老教师们终于忍不住开始。把一些他们还在思考的理论。加入问题当中与陈月探讨。陈乐。曾经在思考当中,整个人的脸开始发红。头上甚至开始隐隐冒出蒸汽。每个人都看得出她在神游天外。

    陈浩一看这不得了。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如果一个不好,陈月就得废掉。万一病发这么长期的努力就白费了。

    但是他又不好打扮成员。于是。他拍了拍手。站在凳子上。全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他的身上。然后他开始回答老教授的一些关于理论,还有前瞻性的思考的问题。

    老教授们,听到竟然有其他人回答出问题,满脸的不可思议。一个陈乐已经让他们很惊喜了,但是这个小姑娘。毕竟年岁还。并没有脱离现有的知识体系的问题。他说,回答的问题许多答案虽然有所思考,但是也是基于现有的资料很多资料,还可能是他们写的。原本他们打算停住,然后。他们可能会收下陈月,然后一起教她,为学校。甚至为国家培养一个巨头。

    但是有人忍不住抛出了一个现在的陈月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看着陈月不对劲的脸色,他们也发现陈月可能带有一些脑力上的疾病,这个疾病在一些神经特别发达的人身上经常可以看到。

    现在听到陈浩开始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且中规中矩。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攻击点。虽然算不上最完美,但是已经是在及格线以上。

    于是其他几人也加入进来。一起提出了他们专业方面的问题。材料学。电子。机械。化学。物理。

    陈浩都不带思考的,他直接念出了系统给出的答案。这些答案都不完美,但是都是在已知范围。可以验证的。

    这让老教授他们更加惊奇了。原本他们以为这个项目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因为本身。他们也看出来了,很多实验前期的成果都是已经验证过的,他们只是把路再走一遍,重复验证,其实意义不大。而且使用的技术也并不怎么先进,只是说现行普通的技术。并不走在时代的前沿。

    最开始他们过来是听到有人开始投资实验室,买了很多大量的实验用机器,而且之前买机器,他们也被人除了关系参与了制定方案。那么他们对这个实验室就有一定的好奇,并被波澜起了一点多年沉寂的心。

    但是看到这边的实际水平以后,他们大失所望。就这?除了制定流程的人让他们眼前一亮以外。现行所有参与人员都不如他们的法眼。

    心又再次沉寂了下去。这也是他们咄咄逼人的各种提问的原因。

    但是陈月的出现已经让他们够惊喜啦。心里再起波澜。然后又出来个陈浩,完全是震惊了。内心跳动不已。

    如果说这边的环境,待遇,还有仿西式的茶点给他们一丝安慰外,陈浩和陈月就是打向他们心中的一只强心剂。

    他们大多有相似的经历。早年留学出国学习。后来毅然回国,救亡图存。

    投身学校,中间他们走过艰难险阻,遇到过迫害,但是他们为祖国,为人民的心一直没有变过。

    然后,新中国成立了。他们又做回了教授,为祖国培养需要的人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