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决意留下

    太子还看中了一个人,此人就是现任的济阴司马薛子都。

    薛子都出身北朝河东郡望薛氏,可谓累世将门之后,本人更是难得的猛将。

    最重要的是,他来归之时带了一曲重甲骑兵,满编五百人。

    这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众所周知,南梁战马稀缺,且马种矮小。

    数量有限的骑兵多是轻骑兵,重甲骑兵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梁帝的本意是:

    将熟悉北朝军事的薛子都安排到钟离郡,辅助柳世权稳固淮水防线。

    几经博弈,太子终以济阴为北徐、南兖两大边州枢纽为由,说服梁帝将薛子都留在了济阴。

    沈贺既然登上了济阴太守之位,薛子都便算间接收入了太子羽翼之下。

    “九殿下,您是此刻睢陵城内爵位最显赫之人。

    不如由您接管兵权,主持防务吧。”

    刘广升郑重谏言。

    其实,他的想法与远在建康的萧锋不谋而合,看中的是范雍的军事才能。

    跃跃欲试的叶清玄与范氏兄弟,瞬间便朝萧绍瑜看来,眸中精光四射。

    只要萧绍瑜纳刘广升之谏,他们必将成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宠儿。

    “刘员外,此事怕是有所不妥。”

    李东阳出面,婉拒了刘广升。

    他接着说道:

    “殿下爵位虽高,却无朝廷授权戎机,贸然接管兵权,于法不合。”

    “李长史此乃持重之言,下官附议。”

    范雍赞同道。

    见二人皆是此意,又似乎欲言又止。

    萧绍瑜淡然一笑,好言安慰刘广升:

    “刘员外,济阴郡兵乃边兵精锐,只要陈郡丞不胡乱指挥,守上数日应该不成问题。

    接管兵权的事,容后再议不迟。”

    说完,他便端起了手旁案几上的茶盏,送客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刘广升见萧绍瑜幕下两大重臣,在接管兵权上极为谨慎。

    抛开陈朴能否守住睢陵不谈,他不得不佩服二人思虑之深。

    即使北军兵临城下,亦不忘党争之残酷,不给对手留下攻讦的口实。

    有这样临危不乱的谋主与大将,他更看好萧绍瑜的未来了。

    当然,前提是萧绍瑜能挺过眼前的困局。

    见萧绍瑜已有送客之意,他知趣的告退了。

    此外,他府中也需早作筹谋。

    陈朴究竟能守多久,他的心中是根本没有底的。

    “范郎将,你先带李镖头去厢房休息。”

    “不必。”

    萧绍瑜明白李东阳的意思,他则另有所想。

    俊面淡然,他问道:

    “李镖头,可愿作本王的亲卫?”

    萧绍瑜决意将其收在身边效力。

    “标下谨遵殿下钧命。”

    李逸纳头便拜。

    无论是李东阳,还是叶清玄,仍未将他的真实身份告诉萧绍瑜。

    在这种情况下,萧绍瑜竟欲将他收作亲卫,器重之意已露端倪。

    这么好的开始,他无须犹豫。

    正堂之中,已尽是南康嫡系,再无遮掩的必要。

    萧绍瑜单刀直入,直问实情:

    “舅舅,依你的判断,陈朴究竟能守多久?”

    这是他此刻最关心的问题。

    是协助陈朴守城,还是承担风险强行接管兵权?

    范雍的回答,将决定他下一步的行动。

    若是战局前景坏到不能再坏,他就不得不考虑如何突围,以及突围的方向与时机了。

    他是不会坐困必死之局的。

    这一刻,堂中所有人都朝范雍看来。

    范雍常年统兵,且在范氏失势前与北军多有交锋,他给出的答案必然是最权威的。

    “按朝廷军制,济阴郡兵应编五营,兵额五千。

    据下官观察,沈贺吃空饷的传闻不虚,济阴郡兵最多也就三千人。”

    三千对五万!

    稍稍读过兵书战策的人,都明白“少则能逃之,不若能避之”的道理。

    若按孙子所言,此时当避战,尽早转移。

    其实,为避免引起更大的恐慌,范雍有意将十万北军谎称五万。

    故真实情况是更糟糕的。

    “若是北军全力攻城,陈朴恐怕连半日都守不住!”

    范雍断言。

    半日?!

    将为兵之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然若换作良将呢?

    “若是本王即刻强行接管兵权,并授权舅舅全权指挥,可守多久?”

    萧绍瑜再问。

    “若是郡兵听从调度、肯于用命,城内士族愿慷慨解囊,百姓愿与城共存亡。

    三日之内,下官可保北军难越雷池!”

    若是战场换作新昌郡治顿丘,十年苦心经营之下,范雍是有信心与北军僵持半月的。

    然而这里毕竟是睢陵,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他。

    这也就是范雍,仍有胆气敢说稳守三日。

    若是换个人,比之陈朴也强不到哪里去,局势使然。

    萧绍瑜乌眉深锁锁千秋,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殿下,若要撤离,当趁北军初至,尚未合围之机。

    一旦合围,恐玉石俱焚!”

    生死攸关,李东阳谏言撤离险地。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在他看来,萧绍瑜的安危大过一切。

    背上不战而逃之名,有损济阴人望,这些是无法与萧绍瑜的性命相提并论的。

    无疑,萧绍瑜走到了生死节点。

    他会从谏避战么?

    这一刻,萧绍瑜的脑海中,浮现出母妃的慈爱、外祖的慈祥......

    还有那个唯一走进他内心的女子,俏丽、飒爽的柳文菲。

    感情是怀念的、不舍的。

    然而理智告诉他,自己只要不战即撤,从此便有了逃兵的污名。

    心中压抑多年的抱负,终将永坠深渊。

    心爱的姑娘,也许会鄙夷自己的懦弱。

    已逝的亲人,会对自己失望吧。

    是生而无趣,空有皮囊。

    还是以身许国,留存世间一段慷慨佳话。

    “不!本王誓与睢陵共存亡!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萧绍瑜猛然起身,乌眉如剑,明眸如炬。

    铿锵豪言,振聋发聩。

    他爱财不假,却不会屈服于胡虏。

    宁死亦不服!

    他最终选择了勇敢,抛弃了懦弱。

    这一刻,他光芒万丈,魅力四射。

    “下官、标下,誓死追随殿下!”

    南康嫡系众志成城。

    李东阳的眼眸湿润了,心中暗道惭愧。

    他以有幸辅佐,此英明之主,而死而无憾。

    一众武将,热血已在燃烧,他们为自家殿下的抉择而骄傲。

    一城不守,何以当国?

    一战无胆,何以号令三军?

    一触即逃,何来人望?

    孙子兵法是明言:“少则能逃之,不若能避之”。

    然亦有言:“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誓与睢陵共存亡,豪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气冲霄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