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储备告罄

    “本王考虑考虑。”

    “这也要考虑啊。”

    萧绍瑜没有马上答应。

    论资历,范伯勋升参军是足够的。

    毕竟刘广升都已是王府参军了,何况护驾有功的他呢。

    他的任务是带好王府卫队,在王府卫队更换番号前,他只能是卫队长。

    范伯勋多少能猜出一些原因,只是他难免多想: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菲姐!我和菲姐享受了同样的待遇!

    考虑得越久,是不是代表着感情越深呢?”

    他自觉发现了新大陆,立马更正回话:

    “殿下慢慢考虑,标下一点儿都不急,卫队长当着也挺好的。”

    陆子瑰看得一头雾水,想不出来卫队长哪里比参军好。

    他全当是范伯勋的自我解围。

    这时,萧绍瑜言归正传,问道:

    “子瑰兄,军中曾有传闻说父皇身有不适,不知现在如何了?”

    当初,为迷惑谢宣怀,梁帝有意释放迷雾,暗示自己龙体憔悴不可久。

    透过御赐锦囊,他早已猜出传闻有误。

    此刻相问,他意在表达对梁帝健康的关心,兼顾人伦之情。

    近年,诸皇子忙于夺嫡争储,曾几何时关心过梁帝呢?

    所以,萧绍瑜要打感情牌,赢得梁帝的好感。

    闻言,裴邃也看向了陆子瑰。

    显然,他也听到了军中传闻,并于心中,默默祈祷着。

    “陛下,您可要龙驭万年啊,大梁不能没有您!”

    诸王皆结党争储,自成一派势力,彼此间水火不容。

    一旦梁帝驾崩,南梁则有分裂之危。

    同时拥有长江上、中、下游广袤国土,南梁尚可与北魏南北对峙,维持均势。

    分裂若成,小国林立,势必为北魏所乘。

    裴邃的担忧,极具战略眼光。

    三国鼎立,诸葛亮联吴抗曹,便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对峙。

    蜀汉占据长江上游,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分长江为二。

    最终,难挡司马氏统一的步伐,遑论长江数分。

    在吴蜀联合的数十年中,除维持抗曹大局,两国间亦有利益冲突。

    裂土自立的南梁诸王,势必延续曾经的对立,联合抗魏必然无法达成。

    最大的可能是,各自称臣于魏,彼此间征伐不休。

    继分裂之后,先有手足相残,待筋疲力尽,必为北魏所吞。

    此南梁不可失梁帝也。

    “九殿下、裴刺史尽可宽心,陛下龙体康泰。

    所谓传闻,当属魏军细作所为,谣言也。”

    陆子瑰笑着回道。

    自伏击破产,梁帝每日皆要召开御前军议,主持防务。

    正是在梁帝的亲自指挥下,梁军主力顽强防御着元沐的疯狂进攻。

    作为后营主将,陆子瑰每日皆须出席御前军议,自然知晓梁帝无恙。

    也就是说,梁帝通过每日露面,化谣言于无形。

    “这就是帝王心术么?”

    萧绍瑜心中领悟真谛,又问道:

    “依子瑰之见,元沐尚可攻伐多久?”

    此问之前提,建立在梁军防御有余的基础上。

    梁军兵力充足,粮草无虞,萧绍瑜有此判断是很正常的。

    “九殿下当问,我军尚可防守多久?”

    陆子瑰面色凝重,沉声回道。

    他的回答与萧绍瑜所想,大相径庭。

    “战局何以至此?”

    陆子瑰不可能信口胡言,故萧绍瑜甚为不解。

    “可是,军中弩箭不足、刀枪等损耗过重。”

    据战阵经验,裴邃作出了判断。

    “已近告罄。”

    陆子瑰颔首肯定。

    斩杀数名魏军,刀剑便被磨去锋刃,不可再用。

    枪戟则因或折断、或无锋,而不可用。

    弩箭本是消耗品,它的不足是很好理解的。

    这些因素,战前梁帝必然有所考量,兵器储备亦必然充足。

    有所准备,还出现此类问题,只能说明战局烈度超出了梁帝之预判。

    通常伤亡数万,魏军多会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选择远遁。

    而此战,元沐不依常理,不惜伤亡,大有死战到底之势。

    “元沐欲以镇戍、州郡之兵,耗尽我军兵器储备,后以台军重骑争胜。”

    裴邃再作判断。

    闻言,陆子瑰面露惊诧,说道:

    “陛下所言,亦如是。”

    战局如此,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快速补充梁军兵器储备。

    裴邃转首抱拳,谏言萧绍瑜:

    “九殿下,请命范太守即刻尽发新昌全郡兵器储备,支援陛下。

    并请范太守督匠作,抓紧赶制,补充消耗。”

    顿丘乃梁军屯粮重地,备用兵器亦必囤积于此。

    已现兵器不足,梁帝却未派人前往顿丘调拨。

    裴邃判断,梁帝必于战前,将顿丘囤积尽数调往大营。

    故他才请调新昌储备。

    而新昌储备乃范雍十年经营所积,也是新昌战力的保障,他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

    毕竟以其一郡之地,想要补充十年所积,实属不易。

    新昌一郡,每年百姓服役是有定数的。

    将民力用于补制兵器,必然影响民生工程,比如修路、固堤、建渠等。

    十年间,范雍出于保命的需求,将新昌民力多用于军事。

    此后十年若再如此,将有更多百姓逃离新昌。

    人口的大量流失,同样是致命的,这将大幅降低新昌的战争潜力。

    之前,裴邃所率豫州兵未入顿丘,就是不想刺激范雍。

    此时若调新昌储备,与兵入顿丘无异,范雍必受刺激。

    为应急,使梁军免遭溃败,裴邃惟有请萧绍瑜出面,或有可能说服范雍。

    至于传诏建康,调拨江南储备。

    其一,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二,梁帝未发诏令,应自有考量,裴邃不会妄言。

    萧绍瑜乌眉深锁,他深知,此举无异于让范雍自废武功。

    他不愿置范雍于此险地。

    然战局至此,若不支援,最好的结果便是京营遭受重创,战力大损。

    最坏的结果,则是京营尽殁,梁帝直属兵权丧失。

    届时,南梁必乱。

    这同样不是萧绍瑜所愿,覆巢之下无完卵。

    故他所思,支援梁帝势在必行,关键是不能尽发新昌储备。

    给范雍留有退路,便是给他留有退路,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应该有两全其美之策,本王再想想。”

    萧绍瑜心绪急转,寻策破局。

    《梁书·武帝纪》载曰:

    高祖军中兵器储备告罄,帝思补充之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