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二十一章 辽军南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 辽军南来

    初春时节,辽国的各个部落刚刚从严冬之中缓过劲,许多工作要安排,贸然抽调大量精壮出征,会严重影响部落的生计,即使是皇帝下令征召,各个部落也极不情愿,纷纷诉说各自的困难,北院宰相萧斡花费了很多时间跟各个部落交涉,威迫利诱,极为艰难,最终召集齐全了六万大军,连同一万的宫帐军,带着大批辎重开始南下。

    原本大军最快也要十天才可以到析律府,这样一拖时间,加上辎重较多,南下的时间就更长了,萧斡的部队多花了十天才赶到喜峰口,周军已经全部拿下长城沿线的所有关口,把辽军隔绝在长城之外了。

    由于辽军的援军姗姗来迟,超出预计的时间,给周军充足的时间布置战场,所以,当辽军的援军接近喜峰口的时候,周军已经离开喜峰口,消失在群山之中,留下部分汉军驻守,辽军南下的通道再次打开。

    萧斡长于军事,多次率兵讨伐叛乱的部族,如今他统帅数万大军来到喜峰口之前,就下令安营扎寨,丝毫没有因为延迟了十天才到喜峰口而着急着进关。在这个时代,打造攻城器械需要耗费许多时间,短短十来二十天根本不能撼动有‘天下雄城’之称的析律府,况且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都是大辽名将,周军不可能轻易占到便宜的,如果打不过,辽军的精骑跑还是没有问题的,机动性远远高于周军的步兵。

    大冬天的,周军大军北上,粮草供应数以万计,辽军不用打,专门攻击周军的粮道也足以牵制周军的行动。辽军是本土作战,补给不是问题,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应对得当,如今应该还是跟周军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绝不会太过被动的。

    数万大军日夜兼程将近一千里地,实在是疲乏得很,进入喜峰口就到关内了,随时有作战的可能,萧斡可不想辽军疲劳作战,他们都需要休整一下,缓缓劲。

    萧斡派出两名将领率领三千骑兵前往喜峰口探路,获悉喜峰口还是辽军的旗号,就派兵接管了喜峰口,再派出这两名将领越过喜峰口,前往遵化,了解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高勋、析律府的情况,萧斡仔细叮嘱这两名将领:“沿途务必谨慎,仔细观察,到了遵化也要谨慎,只要见到耶律休哥,就详细了解情况,然后回来报告。”

    这两名辽将率部穿过将近两百里地的山路直奔遵化成而来,沿途小心谨慎地前进,仔细观察。只是在春寒料峭之际,山野间没有什么吸引力,除了部分路段有塌方之外,一切都很正常,远近的大山白茫茫的一片,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来到遵化城,辽国的旗号飘扬,守将紧闭城门,直到辽军将领表明身份、递交了公函才放他们进城。这两名将领谨记萧斡的命令,只派了一名将领率领部分将士进城,其余辽军在城外十里休息。

    当然,这一切都在慕容延钊的推演中,只是辽军太过谨慎,没有办法尽善尽美,只好把布局再做大一点。

    遵化守将除了好生招待辽将之外,又汇报了最新的战况。

    “将军,耶律休哥将军与周军鏖战数次,如今应该是被围困在蓟州,析律府的攻城战似乎一直在进行着,我们兵微将寡,不敢出战,只能谨守遵化,还不知道其他情况。”

    辽将也不表态,补充了给养之后,就离开遵化,他们要自己去了解一下情况。他们是骑兵,在析律府打探情况,完全可以做到来去如飞,很难给抓得住的,只要多花点时间还是可以了解到更多一点情况的。

    这些辽军的想法并不符合周军参谋部的意愿,当他们接近被围困的蓟州的时候,就给周军的骑兵截住了,展开了追逐战,他们只能远远地看到蓟州城的激烈攻防战,似乎浓烟滚滚,辽军的大旗还在蓟州城高高飘扬着。

    这些辽军似乎并不甘心就这样回去,甩开周军的追兵之后,他们又绕道南面,穿行数百里,来到析律府附近,又见到数量庞大的周军在围困析律府,照样是攻防激烈、浓烟滚滚,辽军大旗和高勋的将旗都在,他们的秘密行动再次被周军发现,马上就受到周军的围攻。

    这次周军似乎很凶猛,人数少,但是相当犀利,辽军难以抵挡他们的进攻,只好拼命逃跑。这些周军紧追不舍,在辽军的逃跑线路上,似乎有越来越多周军围了过来,在周军的拦截下,辽军伤亡很大,最后只剩下少量辽军逃脱。

    他们不敢回遵化,怕给周军堵住了,自己用命换来的情报无法送到萧斡手上。

    萧斡看着九死一生的两名将领跑了回来,仔细地了解了详情,斟酌着哪里是可疑点,想着对策。只要遵化在手,入关就好办,看来周军在析律府的兵力优势很大,部分骑兵战斗力很强,虽然析律府、蓟州被围,但是还没有失守,还是值得进军的。

    事不宜迟,萧斡立刻派出两万辽军进关,打算先加强遵化的防守,其余部队多休息几天再说。

    辽军进入关内,要走六十里的山路,喜峰口这条要道也算是较为宽敞的,方便大部队通过,不过山路还是不好走的,还要携带必须的辎重,走上两天算是快的了,辽军先锋官派出部分骑兵先行,打算快速通过山路,保护好辽军南下的通道安全。

    也许是天气不好的原因,辽军骑兵南下的时候,遇到了多次塌方,大多是在山高狭窄的地方。一开始看见塌方的时候,辽军的先锋还仔细地观察附近山上是否有什么问题,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什么好看的,随后再见到塌方就见惯不怪了。

    有部分较为宽阔的路段也有些大石块从山上滚下来,阻挡在路上,大队骑兵践踏过的山路也较为难走,踏碎的冰雪与泥土混合,经过一个晚上的冰冻,路面变成坚硬,但是很容易滑倒,不方便前行。

    这些问题对于辽军来说是家常便饭,初春时节到处都是这样,只是前进的速度只能再度放慢。本来一天多的路程,走了两天多,终于离开山区,进入关内了。

    控制这个关口是至关重要的,辽军随时可以增援析律府、蓟州的辽军,进退自如。

    收到报告后,萧斡再次派出两万人南下,争取用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全军入关,这条进关的通道实在不好走,萧斡可不想让七万人全部塞在这条山路里。

    按照推断,等第一批辽军到了关内,开赴遵化的时候,萧斡率领第三批辽军越过喜峰口南下,这里有一万宫帐军,是这次南征的主力,战力强悍。

    当萧斡的大军离开喜峰口的时候,周军在山后的观察小分队把手上的几只鸽子放飞了,这里到析律府四百多里地,鸽子两个时辰就到了,这是周军发动总攻的第一个信号。

    辽军的先头部队浩浩荡荡地向遵化前进,几十里路,大概也要走一天,部分骑兵一早就开赴遵化,打算为部队的进驻做准备。

    谁知道,辽军骑兵来到遵化城下的时候,发现遵化城紧闭城门,城上守军戒备森严,旗号还是大辽的,不过城门就是不打开,等了好久,才见守将来到城上,大声询问:“来者何人?”

    先行的将领就是数天前来过的辽将,看到熟悉的脸庞,就大骂了起来:“大军到了,为何还不开门?不认得我吗?”

    遵化守将有点委屈地说:“将军,前天和昨天,都有我军的人带着部队来叫门,不过周军都在附近盯着,末将不敢开门啊,所以兄弟们也不敢开门给您啊,他们可不认得您啊。”

    “什么?昨天和前天?我们今天才过来的,那些人呢?周军在附近?”

    “是啊,西门、南门都有,不过数量不多,但是不知道是否隐蔽起来了。”

    “你先开门,等我进来再说。”

    “将军,你们人太少了,万一我开门的时候,周军杀过来,怎么办?不如等你们到齐了,我再开门?”

    “呸,赶紧开门,他们还要半天才到呢。”辽将不耐烦了,骂了起来,这次辽将带了两千的骑兵过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管辽将怎样骂,遵化城的守将就是不开门。如果不是有城墙阻隔,辽将一定砍了这名守将,这是延误军情!

    正当辽将暴跳如雷、要砍要杀的时候,南北两端的烟尘滚滚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多名斥候回来报信:周军来了。

    看着周军要包围自己态势,遵化城是进不去了,辽将有点相信遵化守将的话了,只好快速离开遵化,往回赶,提醒正在赶路的辽军。

    等他们遇见严阵以待的辽军时,松了一口气,幸亏辽军有准备,如果是行军途中遇到周军的袭击就麻烦了。

    辽军先锋耶律延德收到斥候的报警之后,马上就约束军马,严阵以待,再次派出大量的斥候四处打探,又派出快马向萧斡报警,与此同时,严令驻守山口的辽军提高警惕,务必确保入关的山口附近的安全,准备迎接后续辽军的到来。

    总的来说,耶律延德做得不错,反正蓟州和析律府还在手里,大股辽军加入战团,必定加大了周军的压力,如今周军来围攻自己,就是说蓟州、析律府的压力减轻了,只要相持一段时间,周军的后勤压力会越来越大,相反,辽军就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就可以展开反击了,也许自己这里会变成扭转战局的关键点,他只需要等待即可。

    基于错误的情报,辽军加快了南下的步伐,只是路难行,难于上青天,欲速则不达啊,前方的辽军只有忍耐一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