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三十三章 直取晋阳

第二百三十三章 直取晋阳

    长时间的封闭,对河东的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对面的周军却安静得很,之前严密的巡逻也减少了,观察了十几天,天天如此,紧张的气氛逐渐放松了下来,汉军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镇州,河东行营。

    韩通的部队已经云集于此,王侁看着这么多大军,可谓战将如云,跟韩通说:“都督,小小一个河东,为何要这么多部队出战啊?也许我们和赵彦徽就够了,加上羽林卫就绰绰有余了,这么多大军出动,耗费钱粮无数啊。”

    韩通眼一瞠:“秘权(王侁,字秘权),此战乃中原最后一战,也是皇上一统天下的收官之作,重拳出击理所当然,至于这么多部队出动,你看他们,都是当初守边的大将,没有他们守住边境,之前我们南征北战的时候,朝廷的安宁就无法保障,如今正是让他们领功之时,明白吗?你由普通军官晋升到伯爵,皆因军功,没有机会,你也什么都不是,明白吗?”

    “哦,原来如此,末将愚昧,不明就里。”

    “秘权,站得高,看得远,胸襟要广阔,你有好机会,要珍惜,更要多加历练,这是皇上的嘱托,切记。”如果不是皇上的嘱托,韩通根本不愿意废话,况且他本来也是不懂世故之人,幸亏皇上派来的监军,时常在身边捡漏,减少韩通的麻烦。

    韩通对郭家忠心耿耿是毋庸置疑的,皇上一登基就对他青睐有加,让自己掌实权,经常在京畿护卫,爵位步步高升,皇上对自己一家也很照顾,儿子韩微成为皇上的亲随,历经磨炼,后来在皇上的亲军羽林卫担任监军,多次征战,如今也出人头地了,这些事,让韩通非常自豪,也令无数人眼红,以韩通的脾气,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韩通这么走运。

    韩通可不管别人怎么想,始终忠于职守,捍卫着大周的江山。

    开战的时间迫在眉睫,羽林卫再次提前出动,实施战场屏蔽任务。

    承天军寨(娘子关)同井陉关隔山相对,同为军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陉口,为河东和河北之间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由于地形险要,是汉军重点防守的关隘,这是的汉军巡逻严密,可谓滴水不漏。

    对面的井陉关乃周军防守,之前也是紧紧张张的,后来风声一过,就恢复原来面貌,因为汉军无力进攻,所以对面的周军一直以来都比较松懈。

    张彦斌和赵匡胤、韩微在井陉关上观察了几天,承天军寨附近的地形地貌早已了然于胸,潜伏的羽林卫身穿伪装服已经埋伏在承天军寨附近,等待着进攻的号令。

    这些伪装服大多以绿色、黄色为主,上面还披着带树叶的网,隐藏在树丛中很难让外人看得出,他们昨天晚上就出发了,逐渐逼近军寨,要埋伏一天,等待着晚上的攻击。

    初夏时节,承天军寨前的山路附近,即使在树荫下也是不好受的,接受过专门训练的羽林卫除外,他们在各种环境系进行过耐力训练,严寒酷暑、日晒雨淋都是平常事,许多普通将士难以忍受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早就驾轻就熟,毫无难度。

    寅时两刻,羽林卫快速接近承天军寨,用长梯快速登场军寨城墙,梦中惊醒的守军拼命地敲打铜锣,发出警报。谁知周军的火药雷接连不断地飞向汉军,手弩发出的弩箭也把汉军杀个措手不及,汉军万万没有想到,周军这么短时间来到军寨之前,完全来不及反应,只见跃上城墙的周军越来越多,杀得汉军手忙脚乱,完全抵挡不住,只好狼狈逃窜。

    趁着黑夜,周军尾随而至,杀下城墙,杀散了守门的汉军,打开大门,迎接后续部队进城。

    一击得手,羽林卫快速杀向军寨的另一边寨门,以最快的速度夺取了寨门,堵住汉军逃跑的退路。在羽林卫的重拳打击下,天还没有亮,承天军寨易手。

    随后,周军源源不断地穿过军寨,向河东内地开进。

    董遵诲的骑兵跑得最快,一日之内前进将近两百里,越过平定军和寿阳,隐匿于村落之中,次日再次轻骑突进,出现在晋阳近郊,然后虚张声势,扰动京畿。随后数日内,董遵诲的骑兵在一直在晋阳城外机动,拦截汉军的信使,又把劝降书射进晋阳城,让晋阳城内的军民大为震动。

    刘钧听闻周军到了,大惊,刚刚还说周军没有动静,转眼之间就兵临城下,城外镇守团栢谷的刘继业与冯进珂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到底是战败了还是在迎敌呢?

    本来以为可以用坚壁清野来对付周军的,还没动手,周军就到了,怎么这么快呢?

    刘钧了解到城外的周军是骑兵,猜想应该是前头部队而已,马上就下令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率精兵出城,击退这些周军,顺便联系镇守团栢谷的刘继业,调他们回来,驻扎在附近,形成掎角之势,共同防御周军。

    听说城外的周军人数不多,郭万超就率领数千精兵出了南门,汉军的骑兵稍作准备之后,径直杀向那些周军。这些周军看到众多汉军杀来,看来也抵挡不住,就往东逃跑,汉军追了一会儿就停下来了,报信的信使快速南下,寻找刘继业了。

    刘继业他们接到信使送来的告急文书,大吃一惊,他们本来想隐匿于山间,杀北上的周军一个措手不及的,谁知本以为最为稳固的东路出了问题,周军已经来到晋阳城外,他们的伏击将失去意义,晋阳失守,哪怕他们击败北上的周军也于事无补,为今之计,最好就是:率部回防,在晋阳城外二十里扎下营寨,与晋阳城遥相呼应。

    当刘继业他们急匆匆赶回晋阳的时候,发现大事不妙了,周军如同潮水般涌来,周军的主力到了,由不得刘继业他们从容选择扎营地了,唯有在西城外十里扎下营寨,为晋阳留下一条通往外面的通道。

    韩通的部队越过承天军寨之后,马上以急行军的方式直扑平定军,惊恐万状的守军唯有四门紧闭,等待救援。谁知周军只是围而不攻,还把劝降书射进城内,劝他们放下武器,再次重申周军此来只为一统天下,如今周军已经击败了辽军,收复幽云十六州了,河东的兄弟们没有必要白白丢了性命等等。

    平定军官兵上下早就听过这些传闻了,真假难辨,如今大军压境,也不敢贸然开门投降,万一辽军杀到,怎么办?只好观望为上吧,充耳不闻,诈作不知,等等吧。

    韩通早知道汉军会有这样的反应,也不催促进攻,留下部分军队围困汉军之后,就奔赴下一个目标。周军是兵精粮足,就像武装巡游一般,接连围困多个军府之后,主力来到了晋阳城下。

    按照计划,韩通不需要马上展开进攻,只需要把晋阳城围起来,等待其他部队的到来。他有重要的任务,就是展示一下以最强火力攻击晋阳城,让折德扆、李彝殷看看,周军的真正实力。

    周军只是围而不攻,只顾着修筑营寨,让刘钧想起逐个击破的妙计,经过刘钧和枢密院大臣策划,三天后,刘继业、冯进珂、郭万超等率部进攻驻守西城外的周军。

    这是赵彦徽的部队,听到汉军来袭,赵彦徽开心啊,这不是我主动出击的,汉军来找打,我没理由不迎战啊,于是,他马上就派信使向韩通报告,自己和监军、参谋一起,点起本部人马出寨迎战汉军。

    在开阔的战场上,右边是汾水,左边远望龙山,两军相距五里,各有万余人,列阵对峙,刘继业他们不断地激励士气,又大骂周军入侵河东,准备与周军厮杀一场。

    刘继业看着周军一动不动,不断地摆弄着器械,怎么不激励士气,待会儿怎么搞?

    准备完毕之后,汉军擂响了进攻的战鼓,全军压上,组成严密的阵型,稳步向前,杀向周军。往常,双方会相向而行,杀到一起,一分高下。这次周军竟然不动,汉军唯有继续向前,斗阵吧,看看谁的骨头硬!

    前进中,周军竟然大声说:“汉军的兄弟们,我们都是华夏子民,没有必要自相残杀,快回去吧,要不然,悔之晚矣,这是最后的警告,不要上前了,回去吧。我们不杀自家兄弟,再上前就不要怪俺们言之不预啦。”

    冯进珂听到这里,笑了,蔑视地说:“打仗啊,还说废话,难道你们赢定?”刘继业也满腹疑虑地说:“周军的举动真是奇怪。”

    这个时候,没有汉军会回头的,他们不知道周军的厉害。

    “这是最后的警告,马上退回去!”

    汉军坚定地迈向周军的大阵,准备一较高下。

    “将军,他们都进入攻击范围了。”

    “各发射三枚,以示警告,越过四百步,就全面还击。”

    “诺。”

    数枚周军的弩箭、火药雷、燃烧弹飞向前进的汉军大阵,如此新颖的攻击方式确实吓了汉军一跳,强劲的弩箭扎进军阵中,射翻了多名士兵,鲜血飞溅,头顶爆炸的火药雷和燃烧弹,瞬间炸翻了多名士兵,飞溅的烈火点燃了多名汉军的衣物,造成一点混乱,令附近的汉军害怕,军中将领大声斥责胆怯的士兵,督促后面的士兵补上位置,保持军阵的严密。

    也许是这次攻击的数量少,汉军不害怕,依然大踏步向前。

    “发射!”赵彦徽一声令下,周军马上露出致命的獠牙,密集的弩箭扎进汉军的大阵,趟开一条条血路,轮式投石车的密集投射,数百枚火药雷、燃烧弹飞向汉军大阵,在汉军头顶爆炸,一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汉军阵中火光熊熊,似乎是刹那间爆起一样,原本整整齐齐的军阵,一下子就变成火海,汉军的将士们一下子就给炸蒙了,还机械地走了几步,但是前面似乎都空了,前方的同袍倒下不少,炙热的火焰灼烧着,身上也不知有多少地方受伤,刺痛非常。

    坚强的汉军还前进着,他们举着盾牌,低着头用盾牌保护着自己,继续前进,不过军阵已经松散了,后面迎上来的士兵越来越少,他们唯有向军阵中央靠拢,组成严密的军阵,继续前进。

    随着喀秋莎的开火,加强的汉军终于扛不住了,他们是在是没有办法继续向前了,火力猛了,后续部队都给打散了,厚实的军阵越来越薄,怎么打呢?

    刘继业等人看到周军的攻击模式之后,脸色发白,在这血与火的阵地上,谁扛得住呢?怪不得周军不冲锋了,原来他们有这样的利器,自己带出来万把人,给周军这样一打,估计剩下一半左右,根本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唯有鸣金收兵了。

    赵彦徽看着汉军鸣金收兵,也不追击,以往打辽军,这个时候正是骑兵出击的好时机,不过这是汉军,就算了,放他们回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