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方向的转移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方向的转移

    “两位爱卿,如果辽国派使节来,咱们应该是怎样一个章程呢?”郭宗训说完规章制度,又把话扯回周辽之战了。

    范质不管军事,没有什么发言权,由于之前准备充分,此次开战并没有让朝廷收支紧张,况且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天下头等大事,根本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如今胜利收复不说,还趁势拿下河东,对于范质而言,如今已经是天下一统了,只要可以保持这样的局面,休养生息十年,大周有望如同盛唐一般繁荣了。他是很希望朝廷可以适可而止,休兵罢战,休养生息的。

    “皇上,幽云十六州是拿回来了,至于平州、榆关是长城内的地盘,我们不应该放弃,因为这两个地方一旦为辽军占据,他们随时可以兴数十万骑兵南下,我们很难抵挡的,我们不怕他们来攻城,只怕他们围而不攻啊,他们就食于我,大周将永无宁日啊。”

    “善,此乃底线。”

    “按照之前的情报,辽国皇帝耶律璟连遭重创之后,处境必定艰难,必定要压制国内蠢蠢欲动的叛乱者,短期之内应该难以再兴兵南犯。我们有可能获得一个休整期,估计到秋天之前这几个月可以缓一缓。”

    “两国交兵之后的和谈,不外乎地位、土地、人、财、物,以前辽国强大,晋国为了请辽军救命,以儿事父,还割让幽云十六州、每年岁贡不少财货,辽国的利益至高无上。”

    “如今时移世易,我们击败了辽军数十万军队,收复幽云十六州,还把长城以内的州府收回来,可以利用长城构筑强大的防御体系,我们是占据上风了,最关键是我们完胜辽军,野战也可以击败辽军,这对辽国而言是重大的打击,辽军在我军面前,优势只剩下骑兵的机动性了,只要我们训练出更多的骑兵,那辽国必将面临更大的打击。”

    “皇上,我们招募的女真骑兵很好用,战力强悍,胜过辽军,这也是神来之笔,如果可以的话,多招募一些也无妨,不过要让他们心向大周才堪大用。”

    “目前辽国打不过咱们,要和谈,有利于他们的条件自然就难以提出来,我们给一点面子他们就算不错了。”

    “因此,除非我占领了关外的州府,否则是不可能归还什么土地给辽国的,如果想让我们归还这些关外的土地,那辽国应该赔偿一定数量的牛羊马匹、山珍和皮货给我们。至于那些俘虏,皇上说那个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很厉害,就不要归还了,我们可以说他们已经阵亡就是了,至于萧思温一家还可以考虑,不过皇上说那个萧绰非常厉害,老臣也观察过,确实是非常淡定的小娘,如果她成为辽国之主就麻烦了,她还喜好看古籍,一定是个厉害的角色,要不把她留下来?”

    范质不是很喜欢这些计算,不就是一个十一岁女娃娃,能有多厉害?“萧绰才十一岁,怎么可能成为辽国之主呢?辽国的皇族势力不小啊。”

    “文素,耶律璟无后啊,他经常虐杀近侍,此乃取死之道啊。谁知道下一位辽国皇帝是谁?万一他娶了萧绰,萧绰生出太子,那十年之后,就难说了。”王朴分析道。

    郭宗训心里大大一个赞字,王朴真是神机妙算啊,幸亏他是自己人。

    “你这样说也对,怎么留下萧绰呢?”范质盯着王朴,忽然看了一下郭宗训。“不会吧,这样合适吗?安全吗?”

    “爱卿,大辽是怎样来的,您怎样看大辽?”郭宗训知道王朴不好接这话。

    “大辽乃契丹人创建的,五十七年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四十八年前建国,自称‘契丹’。如今拥兵百万,人口数百万的大国,疆域远比大周辽阔。”范质博学多闻,说起辽国如数家珍。

    “爱卿果然博学多闻,那之前的契丹人又如何呢?”郭宗训又提出问题。

    “这个,臣想一想,应该是: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即可汗位。”范质缓缓讲出契丹的由来。

    “对了,这就是说契丹本大唐属地也。”郭宗训说。

    “额,名义上说是吧。”范质有点无奈,这样说太牵强了。

    “漠北草原,乃至白山黑水,皆以力为先,谁的拳头大,谁就称王称霸。如今契丹人强盛,就横扫千里,建立强大的帝国,他日有枭雄出,辽国必将成为灰烬。这些部落,从来不会崇尚教化,他们铁骑的力量决定了一切。今天我们击败了辽国,难保数十年乃至百年之后,我们不会落后于草原的部落,重蹈晋出帝的覆辙。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多谋划,争取让他们一直争先,保持领先的实力才行啊。”

    “皇上英明,我们确实不能轻视他们,自秦汉以来,北方草原之上的威胁从不间断,匈奴、鲜卑、柔然、高车、突厥、回纥、契丹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屡屡给中原的朝廷和老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行之有效的方略,尽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看看辽国内外,部落林立,黠嘎斯、斡朗改、粘八葛、阻卜部、女真等等,数不胜数,谁知道日后又有谁称王呢?在草原和白山黑水之间,骑兵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步兵太吃亏了。这次北伐幽云十六州,我们的几支骑兵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啊。”

    “如此说来,我们确实要加强骑兵的建设,作为必要的反击手段,扼制他们的狼子野心。”范质终于明白了,强大的骑兵对于大周确实是至关重要的自保手段,他想了一会儿,就说:“我们可以出台一些鼓励养马的措施,在适合的地方兴建马场,加大战马的产出,弥补战马不足的缺陷。”

    “善。”

    “这还没有说是否安全和合适啊?”

    “和亲一说,自古有之,况且萧绰不算是皇族,辽国不会觉得没有面子的,这也是和谈的一个台阶,萧绰年幼,相对而言还是安全的,如果再大一点就难说了。”

    “嗯,这也算是留下契丹人的一个女中豪杰,只要辽国没有明主,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以压倒性优势征服他们的,正如汉武帝依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驱逐匈奴,彻底解决北方的祸患一样。”

    “皇上,这个估计需要慢慢积累才行,短时间内并不可行。”范质看着王朴说得有点大了,只好泼一点冷水。

    “是的,朕明白,我们还要把河西、定难军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哦?现在吗?需要出兵?”范质一听,头开始大了,怎么皇上还不肯消停啊?定难军乃穷山恶水,又没有什么产出,况且他们一直奉召,没有忤逆之举啊,河西似乎是茫茫戈壁,如今那里的部落都愿意跟朝廷来往,需要兴兵吗?

    “爱卿,暂时不需要的,李彝殷很聪明,李彝玉回到夏州不久,李彝殷就派人去晋阳找内务府办理了入股大同府煤矿的手续了,在夏州交了多个物业给内务府,内务府在夏州办事比较顺利。”

    “这不是挺好吗?”

    “对,这很好,如果我们跟辽国的和谈谈下来了,李彝殷会更低调的,大势不可违啊。不过,臣以为还不够,毕竟河西有许多党项族的部落,他们跟定难军暗通款曲,他们如果联合在一起可不得了,起码又是十几万的兵源,况且河西的地形利于骑兵,灵州、盐州等地沟壑纵横,实际上为党项部落环绕,这些地方汉人与他们杂居一起,哪天他们要作乱的话,这些州府很容易受到攻击,如果让定难军他们占据此地,与河西的部落连成一气,他们将占据地利,必然又是连场恶战,也堵住归义军与我们的联系,扼守丝绸之路,对大周极为不利。”

    范质看着魏咸信铺开的地图,上面把定难军、灵州、河西、归义军等地的情况画得比较清晰。“哦,此地一下,他们很容易威慑延州、庆州,甚至京兆府啊,届时西北糜烂矣。灵州是一个关键点位,冯继业的任务很重啊,他的力量够吗?”

    “冯继业杀兄代父领镇,颇骄恣,时出兵劫略羌夷,羌夷不附,又抚士卒少恩,灵州问题不少,前一阵冯继业来信,说愿来朝见皇上,看来他想换位置了。”

    “等李筠、潘美、王全斌、石守信等人的部队休整完毕之后,就调整一下部署,在西北沿线布防,河东解决之后,沿线的军阵可以前移了,这样给点压力李彝殷,然后再安抚一下,尽可能把这个地方也拿下来,文伯回去斟酌一下。”

    “臣遵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