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伐辽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伐辽

    伐辽,周军还是根据草原的季节特性来部署的,趁着冬季刚过,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出兵,这是辽国最虚弱的时候,周军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论物资、军队、装备都已经提前就位,在整个冬季了,所有战马都获得特别的照料,有充足的草料和豆饼的喂养,也有室内外的训练,一个冬天下来,战马的体力并没有太大的削弱,足以承担作战的需求。

    这次作战,大周调动了所有可以出动的兵力,物资需求无上限,所有供应商接到不计其数的订单,所有作坊、工厂全力开工,日以继夜生产一切军需用品,大量物资通过良好的道路,源源不断地往北面运送,朝廷上下一致,务求赢得这场国战。

    所有这一切,只要有心人都能够感受得到大战迫在眉睫,至于是哪个方向就不好说,因为朝廷每次开战都进行过类似的操作,并不因为对手弱而轻描淡写。最开始的时候,动作小,也许是因为皇上的掌控能力不够,不能驱动大量的作坊、军队来一致行动。随着内务府的实力急速膨胀,皇上对军队的掌控到位,朝廷的全面动员能力越来越强,所以这些动静也就越来越大。

    虽然朝廷的动静大,但是在军队、情报司、锦衣卫的全力封锁下,能够离开中原到草原的人,几乎没有,所以辽国并没有及时进入戒备状态,他们刚刚从猫冬的状态醒来,还在舔舐着去年年中的伤口。

    辽国皇帝耶律璟还是那个老样子,沉醉在美酒之中、喜好打猎,酒后暴怒之际,虐杀近侍,让接近他的人胆战心惊。随着萧海璃的病逝,辽国的朝堂之上又再迎来人事更迭。朝堂如此动荡,怎么可能做到辽国的全面军事动员呢?

    正月里,朝廷就秘密组建了伐辽行营,由齐王魏仁浦为大都督,张美为参谋长,王著为监军,所有集群、水师、羽林卫、东北的部队一起出动,对辽国发动进攻。

    按照计划,东北的周军将率先发动全面的进攻,牵制辽军主力,为周军的全面进攻创造条件。

    刚过新年不久,东北的周军就一反常态,向辽军发动全面进攻,分别进犯长春州、黄龙府、回跋部。周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长春州,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长春州,占领城池,随后又威迫泰州。

    在黄龙府,辽军坚守不出,与周军相持不下;回跋部,周军只是骚扰,并没有进行实质的攻击,这样一来,辽国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耶律璟以极快的速度安排太尉耶律化哥调兵遣将,派出辽军统军库古、监军冀王耶律敌烈率领宫帐军与部族军五万余人,务求彻底清剿这些跗骨之俎。

    辽军的主力战斗力确实不同凡响,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杀向长春州,希望一战击败周军的偏师。谁知周军竟然避而不战,焚毁长春州的物资之后,就逃跑了。

    辽军随后展开了追击,周军一开始连败数阵,后退了三百余里,完颜部也向北方撤退,正当辽军长驱直入,直取率宾府的时候,他们就在沿途遇到了周军的密集骚扰,严重干扰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在辽军渡过混同江之后,就遇到周军的迎头痛击,这次周军的投石车、床弩是火力强劲,完全不同于之前屡战屡败的弱势,经过周军的强劲阻击之后,辽军士气严重受挫,周军的骑兵又对辽军发起了冲击,这些周军极其凶狠,个个弓马娴熟,兵器势大力沉,完全没有南面羸弱汉人的模样,连辽军阵中的宫帐军也扛不住这些野蛮人的攻击,大败而逃,最后在主力的增援下才侥幸脱身。

    随后,在混同江两岸,周军与辽军展开拉锯战,各种小规模的战斗经常发生,让辽军进退两难。

    正当混同江两岸的战斗胶着,吸引着辽国上下注意力的时候,周军开始了全面的进攻。

    按照计划,第一集群张永德部,由古北口出关,横扫附近部落,从左路直逼大定府;第二集群李重进部,由喜峰口出关,横扫附近部落,从右路直逼大定府;第三集群韩通部,由海路出发,攻击辰州,伺机进攻东京辽阳府;第四集群张光翰部攻击云内州,横扫阴山南麓;第五集群赵彦徽部北上攻取河套,与第四集群汇合,攻击白达旦部;宋延渥部从海路出发,攻击来州、锦州,然后向东配合第三集群攻击沈州、通州、回跋部,打通与东北周军的联系,彻底拿下辽国东部,削弱辽国的战争潜力。

    二月末,羽林卫兵分几路,悄悄进入草原,他们全都是骑兵,采取昼伏夜行的模式悄悄向各个攻击目标前进,把沿途侦查到的敌情用信鸽送回长城内。他们还根据攻击部队的进军速度,沿途控制了若干个据点,作为必要的歇脚点。他们将以悄无声息的方式逐渐接近最终目的地:上京。

    三月初一,凌晨时分,高怀德的骑兵离开古北口关门,沿着北上草原的道路悄悄地前进,这些骑兵都是一人三马的配备,携带了十天的补给,他们沿着羽林卫清扫过的通道深入草原,为大部队的进军打头阵。一个时辰之后,第一集群也离开古北口,北上草原。

    他们这一路,面对的都是草原的部落,通常而言,所有遇到的部落都是敌人,务必消灭他们的抵抗力量,至于妇孺、牛羊马匹全部都是战利品。

    一般而言,草原部落应对外敌入侵,都是集中精锐骑兵来作战,妇孺、牛羊马匹等物资则迁徙到另外一个草场,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部落,又可以有机动性,与敌人交战。如果是措手不及的敌袭,那这些部落唯有各自为战,战败的,所有妇孺、牛羊马匹、俘虏尽归胜利者享有。

    周军的偷袭让沿线的部落无路可退,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这些部落也展示了应有的血性,不过这只是螳臂当车而已,周军以极快的速度碾压了这些部落,杀向下一个目标。所有俘虏交由后勤部队接管,源源不断地送回长城之内。

    当然也有投降的部落,周军马上征召了这些部落的士兵跟随作战,部落照样迁回内地,他们获得承诺,战后将扩大一倍以上的草场给他们,至于其他战利品就要看他们部落在战场上的表现。

    在长城以北的广袤草原里,滦河西岸,这里水草丰美,有三千奚族的骑兵常驻着,附近的部落是他们的族人。一直以来,这里的敌人只有草原上的对手,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长城以内的军队敢到草原上来。

    自从辽国建立以后,这些奚族人就追随契丹人征伐四方,在草原上休养生息。他们可以通过析律府,南下去掠夺汉人的财物、子女、奴仆,每次满载而归,从来没有人敢对他们侧目。只是这些美好时光在数年前戛然而止,周军的强势崛起让他们再也不能获得额外的财富,唯有靠天吃饭,等待着牛羊马匹的慢慢长大吧。

    如今朝廷给他们的任务就是驻守在这里,保护草场,提防周军的进攻。他们在这片草原上,距离周军的关隘有一百多里地,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周军敢离开长城进入草原的,习惯成自然,这些士兵依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丝毫没有战争来临的预感。

    张永德的第一集群人数众多,分成数支纵队前进,骑兵在外围警戒,不少马车携带着物资一路随行,他们走了两天的时间才来到这里。在三十里外,周军就停了下来,他们对于面前的敌人很清楚,两支骑兵已经远远地绕到敌人的身后埋伏,张永德计划休息半天,在清晨的时候就出发,快速接敌,争取全歼这股敌人。

    除了主力部队之外,张永德还派出几支部队负责清剿沿途的部落,省得这些小部落干扰了主力的前进步伐。

    第二天一大早,当辽军的斥候发现周军踪迹的时候,马上就发出警报,辽军的军事素质依然很高,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披挂整齐,迅速组队前往迎敌,又派出信使通知附近的部落撤退,然后向后方报警。

    三千多骑兵杀气腾腾地迎向周军,当他们看清楚周军的庞大阵容之后,就收起轻慢之心,知道自己无力抗衡这些周军,侧击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于是辽军就开始杀向周军,准备在阵前掠过,以骑射杀伤周军,如果没有效果,就一走了之。

    辽军的想法不错,不过周军的床弩不认同,轮式投石车不答应,这三千多的辽军根本不够周军塞牙缝。不过首战一定要出彩,这是张永德说的,所以周军调集了多一倍的器械,以密集的弩箭、火药雷来招呼这些辽军,辽军还没有进入骑射的范围,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随后周军迅速发动反攻,外围的部队也迅速靠拢,残余的辽军见识不妙,马上就策马狂奔,用最快的速度逃离这个包围圈。当末路狂奔的残兵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发现前方有周军的拦截,真是魂飞魄散,再次选择逃跑,只是他们怎么跑得过以逸待劳的周军呢?附近想要逃跑的部落,实在是累赘太多了,很快就给包了饺子,至于逃跑的信使,这也没有办法,这么大的草原,怎么可能拦得住呢?

    首战告捷,周军继续前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