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上政策的警钟

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上政策的警钟

    正当周军在忙于布局临潢府等地军政事宜,在南方的宋延渥也获得新的作战机会,原来,高丽国听闻辽国战败,马上就派兵北上,尝试占领辽国在鸭绿江东面的领土,实现他们朝思暮想的北上政策。

    原来新罗末年,国内叛乱不断,甄萱起事,假冒朝鲜半岛的三国时候国家百济之后,自称后百济王。弓裔为新罗王室子弟,生而被弃,流落民间,遁入佛门,发愿与新罗政权势不两立。后来,弓裔见国内叛乱四起,觉得“乘乱聚众,可以得志”,就投竹州贼首箕萱,落草为寇。一年后,又改投北原梁吉,势力壮大。

    一年之后,生于新罗北部松岳郡的王建随其父王隆投奔弓裔,王隆是新罗松岳郡沙粲,为一郡之首,他的投靠,为弓裔的发展提供了额外的助力,让弓裔另眼相看。

    经过数年的努力,王建的能力也获得弓裔的认可,弓裔以王建为精骑大监,势力空前壮大。在世纪之初,弓裔称王,假称为两百多年前灭国的高句丽复仇而造反,声称“往者新罗请兵于唐,以破高句丽,故平壤旧都鞠为茂草,吾必报其仇’。

    数年后,弓裔立国号为摩震,正当弓裔不断地为自己的国家增添东方佛国的色彩之时,他极其信任的王建却发动兵变,驱逐弓裔,自立为王,国号高丽。

    王建随父以郡投降弓裔,反叛政府,本是新罗内战,但是弓裔造反,打出为高句丽复仇的口号,王隆为一郡之长,参预造反,属于乱臣贼子。故而王建隐瞒自己的身世,称自己为高句丽后裔,定国号为高丽,利用新罗与高句丽的旧怨,并借助昔日高句丽之威望为号召,又欲占有整个高句丽旧疆。

    高丽积极向北扩张领土,与辽国发生对立和冲突。

    当初,辽太宗耶律德光攻灭渤海国之后,就将渤海遗民大量内迁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变得地广人稀。辽国对原渤海地区,特别是对今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高丽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

    王建经略北边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统治的末期,高丽的北境已经远至永兴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过了新罗。

    与此同时,王建采取了移民实边的策略,将大量的人口从半岛的南部迁往北部。王建的这些措施增强了高丽北部的边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国土面积。

    高丽一面积极经营西京,一面于清川江以北筑德川、长青、安朔等城,将高丽与辽国之边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作为对辽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积极讨伐居住于鸭绿江沿岸的女真人,蚕食女真故地。为了防备辽国,高丽建立光军司,编成光军三十万。辽国则于东京设东京兵马都部署司,下设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司,东京都统军使司与都稳祥司等部,重兵戍守。

    本来辽国势大,足以碾压高丽,只是辽国专注与中原事务而不愿意两线开战,让高丽有了可乘之机,高丽为了提防辽国,也在边境修筑了长城来进行防御。

    周军伐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东京、沈州等地,让各地的辽军不是被歼灭,就是逃向北方,驻守边境的守军更是无心恋战,纷纷北撤。高丽军队打探到这个消息,马上尽起大军北上,争夺辽国的土地。

    宋延渥北上之初就收到郭宗训的书信,让他与韩通攻下东京、沈州之后,就率军夺取开州、渌州,扼守鸭绿江两岸,然后隐蔽起来,等候入侵的高丽军队。

    面对进退失据的辽军,周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开州和渌州,随后,宋延渥派出斥候,打探高丽军队的动向,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鸭绿江东岸的这一片土地真够大的,如入无人之境的高丽军队惊喜若狂,短时间内能够拿下这么大的土地,真是不可思议,能够趁辽国战败而抢到这些土地,实在是太好了。

    高丽朝廷好像不在意周国的意见,估计是认为大家一起抢辽国的,你抢多点,我也抢一份,很合理啊,况且我们奉周国为正朔,他们也不好跟我们计较吧,我们都说自己是高句丽的后裔,拿回这些土地不是很合理吗?

    正当高丽军队高歌猛进的时候,大周的使节卢多逊从海路来到了高丽都城,由于光宗受周国册封,因此光宗王昭只得恭恭敬敬地接见周国的使节,本来以为是什么大事,谁知却是周国朝廷质询高丽入侵周国长白山部的问题。

    在大殿之上,卢多逊正义凛然的质询,让王昭听了,相当尴尬,却又心有不甘,心想:咱们一起抢辽国的土地,怎么你们抢得,我们就不能抢?他眼巴巴地看着站在旁边的徐熙,希望他可以回应卢多逊的质询。

    徐熙是内议令徐弼之子,为人严谨。高丽光宗显德六年参加科举考试,登甲科第,超授广评省员外郎。徐熙风度翩翩,举止得体,见识广博,很受王昭信任,他看到这样的情形就走出班列。

    “本官徐熙见过周国使节,使节大人说我国入侵周国长白山部,我想这是误会了,我国本来就继承了高句丽,所以国号叫高丽,建都于平壤。要说到地界,连辽国的东京都应该是我国的,怎么能叫入侵呢?而且鸭绿江内外都是我国的疆域,可却被女真人窃据,他们非常顽固狡诈,导致道路不通,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安全。”

    “如今天朝上国伐辽,我国也竭尽全力配合天兵驱逐辽军和女真人,不是天朝上国应该支持的事吗?况且我们收回我国的旧地,建筑城堡,开通道路,让上邦的边境安宁,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吗?”徐熙辞气慷慨,说的振振有词。

    朝中众人听了,不住地点头,暗自赞扬徐熙说得妙不可言,这意味着以后还可以北上。

    正当众人期待卢多逊目瞪口呆之际,卢多逊严肃地说:“听闻徐熙你乃登甲科第,本以为必然熟读经典,能够说出合情合理的话,谁知道却说出如此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你说贵国本来就继承了高句丽,所以国号叫高丽,建都于平壤。要说到地界,连辽国的东京都应该是你们的。不知依据何在?高句丽已经灭国三百年,如今你说继承就是继承?本来朝廷不愿意纠葛数百年前的事,你却言之凿凿,以此为据,大模厮样地要夺取土地,本使节不禁要问,依据何在?经典何在?”

    看着卢多逊咄咄逼人的质问,徐熙不禁疑惑,周国东京离高丽数千里之遥,离鸭绿江畔也有数千里,周国的使节这么来得这么快?况且高丽军队出兵不过月余,周国的使节怎么反应这么快呢?难道他是早就在附近?难道周国早就准备了这个使节?

    既然卢多逊质问,徐熙也不能示弱,就抛出高丽王国自己的所谓证据,就是高丽王国源自高句丽,有相当合理的理由夺回自己的故土,卢多逊也不着急,不时揪着徐熙的证据里面的问题,戳穿它,让徐熙不断地自圆其说。

    徐熙从来没有这么累,因为以前似乎没有人能够说得过他的,总被他说得晕头转向,牵着鼻子走,偏偏这过周国使节卢多逊是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喜欢任用术数,有谋略,计谋常常成功的,真是徐熙的克星啊。

    谁知道卢多逊在出使之前,郭宗训就详细地跟他说过高丽王国的事情,又把图书馆里面东北的史料,跟高句丽、渤海国、高丽王国有关的都然给他看了一遍,然后又把出使的要点说得明白,你说徐熙能够说得过卢多逊吗?

    当然卢多逊不想太过得罪王昭,以免吃亏,但是对于徐熙,就不用客气了,狠狠地打击他的自信心,最后,卢多逊还按照朝廷的旨意,要求高丽王国退回之前的边界,派使节去东京说明事情的原由,并惩罚擅开边衅的官员,勿谓朝廷言之不预也。

    王昭口头上当然是答应,但是自己怎样做就难说了,况且周国鞭长莫及,以前也管不着自己的小事,也许自己派使节去进贡,讨好一下那个小皇帝就可以了,或者送几个美女去,让他开心开心,对!还要送人参等等山货,动作要快。至于边境的动作也要快,等生米煮成熟饭,以后再说,也许退出一座城池也可以,反正自己这次拿得够多的了,以后看看情况再说。

    送走周国使节卢多逊,王昭马上安排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节,带上精心筛选了二十名美女、准备了丰厚的礼品,急匆匆地从海路去东京进贡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