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三百一十章 获取民心的好计谋

第三百一十章 获取民心的好计谋

    亲政之后,郭宗训果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把魏仁浦、王著调了回来。看到皇上信守承诺,很遵守朝廷的规矩,文武百官那隐隐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继续着各自的工作。

    魏仁浦作为郭宗训最信任的几个人之一,成为北伐大都督,北伐成功之后,镇守幽州是当仁不让的选择。在他镇守幽州的数年间,朝廷、内务府的资金大量注入,让这里的经济再次起飞,各行各业都有蓬勃的发展,内务府许多非核心的工厂已经在这里建设,为发展北方提供充裕的物资保障。

    除了资金之外,许多皇家军事学堂的毕业生、内务府学员大量分配到幽州府,充实到各个州府、部队、工厂、学校、医馆里面,为这里的规划、生产、建设打上郭宗训的印记。

    郭宗训以计划经济的方式,主动布局必须的各个行业的工厂,投下大量订单,促进这些工厂的发展。对于当地商家,如果愿意合资或者投资到内务府的,内务府就引导他们去发展他们专长的企业,甚至以技术、资金入股,或者让他们购买专利来生产,再由内务府下订单,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也确保幽州府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资供应。

    有些商家不愿意跟内务府合资,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产品符合要求,照样可以获得订单,但是肯定没有内务府体系内的优先采购资格,毕竟自己人有优势,这在哪里都说得通。

    经过数年的建设,朝廷已经完成在幽州的布局,把幽州附近以及山后各州的经济、军事全部纳入到大周的发展轨道里,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格局。

    在这样的基础上,朝廷伐辽、东征高丽、进军草原等大规模军事行动都由幽州府提供强大的后勤供应和充足的兵源,魏仁浦领导的幽州大都督府为大周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立下大功。

    如今,魏仁浦年纪大了,郭宗训不想让他在幽州待太长时间,反正各个州府的人事已经安排妥当,军队、民政、财经、司法、监察等工作都分开了,不会出现军头独大的可能,所以早在郭宗训娶周薇的时候,郭宗训就把魏仁浦调回东京休假,毕竟周薇是魏仁浦的干女儿,女儿出嫁,父亲回来是很正常的。

    魏仁浦已经是世袭的齐王了,爵位上已经到顶了,女儿是王妃、儿子是郭宗训的亲随,除了宋延渥,大周没有那个大臣有他这样尊崇的地位了,他还兼着宰相、枢密院副使的官职,这次调回来,职务没有变化,不过,郭宗训安排他像之前王朴那样,为大事把把关,处于半休养状态,又作为郭宗训的国事资政,提供重要的意见。有魏仁浦在身边,郭宗训可以减少出错的机会,也可以偷偷懒,让自己可以专心搞总体规划、抓落实,还可以搞科研、搞经济。

    这天,郭宗训把魏仁浦请来,他有一个想法,想征求魏仁浦的意见。

    “爱卿来啦,赐座。”

    “谢皇上。”

    “最近身体怎么样啊?”

    “老臣感觉身体挺好的,现在老臣主要是看看资料而已,要做的事情少了,休息的时间多了,御医还定期来给老臣诊脉,开方子调理身体,拙荆也盯得很近,严格按照御医的嘱咐来调理,休息好了,所以老臣身体还可以,谢谢皇上的关心,皇上对老臣实在是太好了,老臣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皇上的再造之恩。”

    “爱卿过谦了,朕永远记得太祖的话,永远记得爱卿为大周的付出,你对大周的忠心,朕很明白,这些高官厚禄都是你应得的,无须客气,坦然享受就是了。爱卿要勉励你的子侄,让他们加倍努力,为朝廷、老百姓和自己建功立业,朕一定不吝赏赐的。”

    “谢皇上,臣一定会敦促他们努力上进的。”

    “今天请爱卿来,主要是一件事,朕的爱妃萧绰是契丹人,契丹萧氏后族,朕想以萧绰是皇贵妃的原因,特赦萧氏后族聚居地的人,并予以厚待,赏赐丰厚钱粮、丰美的草场、还有一切他们想要的、改善生活的东西,起码要好过之前在辽国的时候,让他们效忠朝廷的苗头。爱卿,您看这个是是否合适?如果合适,怎样操作最好。”

    “这件事情主要是基于朕的一个想法,朕以为无论契丹人、奚人都是大唐下辖的子民,他们励精图治,成就了自己的伟业。如今大周强盛了,有鲸吞天下的力量,我们应该有大唐的气度,把这些部落重新收回来,教化他们,让他们再次成为我们的一员,正如大唐有无数其他部落的名将威震西域、大漠一般。”

    “朕想,只要把一部分人收服了,这样就有榜样,可以吸纳更多的部落来投奔,让那些观望的部落也加入大周,咱们通过教化、让他们融入大周,以后无分彼此,这样一来,大周的北方就少了侵扰,也多了屏障,我们可以从这里向外扩展,据朕了解,北方再无强邻了,我们就可以安心南下、西进、或者探索海洋了。。。。。。”

    魏仁浦看着郭宗训的比划,又顺着地图看,看着桌面上那些资料,上面写着东方堡每年提供的木材、骏马、皮毛、山珍、鱼获,还有最近发掘到的铁矿,还有无数黑土地的资料,这些收入远远超过朝廷的支出,可以说又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另外还有东海女真、完颜部他们提供的骑兵数量、战斗力,都让魏仁浦看到了郭宗训所说的一切都是切实可行的,单单林仁肇所部与东海女真的联姻就收获巨大,把这个潜在敌人变成了大周的嫡系,那多划算啊。

    魏仁浦听郭宗训说完,就笑着说:“皇上,听说草原、漠北的女子也十分漂亮,看来皇上应该过娶几个贵妃才行。”

    “可行?”郭宗训笑了,他知道魏仁浦赞同了。

    “是的,皇上,这一招很好用,以前的和亲只是缓和局势,如今,大周有足够的实力,还有能力去征服他们的人心,既教化万民,又引导他们向善,圣人必然赞同也。”

    “皇上,咱们应该这样。。。。。。”

    “善哉,善哉,爱卿的确是神机妙算,苍生有幸也,教化万民,爱卿功德无量也。”郭宗训赞叹到。

    “皇上谬赞了,臣只是得到皇上的启发才想到这样的计谋,皇上的大智慧,实乃造福世人啊,臣怎么舍得错过呢。”

    十一月,临潢都督府正是冰封时节,寒冷的天气笼罩着这片土地,以往都是这里的部族进行猫冬的时候。之前的伐辽之战,许多契丹部落都参与到战争里面去。由于辽国战败,因此各个部落损失大量精壮,要么战死、要么逃亡到草原,剩下的部族都成为周军的俘虏。

    这些部族幸运地没有成为周军的奴隶,但是他们也失去很多牲畜、草场,失去很多精壮,即使朝廷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他们也因为被没收部分牲畜、草场,让他们的财富损失不少,还有部分部族要迁徙去陌生的环境,开展新的生活。这一切,对契丹人来说真是困难的一年。

    不过,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待遇相对于辽军南侵时,对中原老百姓所造成的残害真是无法相提并论。当然他们是不屑于比较,他们只信奉力量为王,强者通吃。

    正当萧氏后族聚居地的契丹人为越来越恶劣的天气而担忧、也为牲畜缺少草料随时可能死亡而烦恼、为族人缺少食物、衣物而难以过冬忧愁的时候,他们的首领听到了朝廷信使来访的消息。

    如今的大周朝廷信使,彷如手握这些契丹部族生死一般,虽然他们也不跋扈,但是触怒他们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萧氏后族的首领隆重其事地准备一番,打算尽可能满足这些信使的要求,但求可以平平安安地渡过这一关,然后再考虑如何过冬的问题。

    见到朝廷信使之后,萧氏后族的首领发现朝廷的信使相当和蔼,他们确认了萧思温就是这个部族的人之后,信使就高声宣布有朝廷的圣旨。

    圣旨,对于这些部族首领来说并不陌生,以前他们也经常收到大辽皇帝的犒赏,只是大周朝廷的圣旨确实第一次收到。部族首领赶紧摆好香案,恭恭敬敬地迎接圣旨。

    当众人听到萧思温的女儿萧绰成为大周的皇贵妃,因此皇上特赦他们萧氏后族,又赏赐他们大量物资用于御寒、过冬,还有好多梦寐以求的福利之后,众人痛哭流涕,原来萧思温生了一个好女儿萧绰,她懂得造福族人,把整个部族从频危的边缘拉了回来,看来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朝廷的信使等部族首领缓过劲之后,就带着人和他们核实了最迫切需要的物资种类、数量,以便安排送货,另外又跟首领商量了之后的安置事宜,并请他们派人去东京,把这里的情况跟皇贵妃汇报,以便让皇贵妃了解实情。

    这个部族其实是相当大的,人数众多,部族的高层们本来也不敢对朝廷的赈济有太大的期望,以为只是收买人心而已。谁知大周朝廷对他们赈济速度相当快、效果明显,内务府的人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他们的危机,紧接着,内务府又送来草原的帐篷、棉被、火炉、生活用品,让部族的所有人获得实惠,刷新了他们的感观。

    还有一部分族人就迁居到附近的州府,那里安排好居住的地方,务求让整个部族能够安全渡过这个冬天。

    部族的高层当然明白这是大周朝廷收买人心的举动,只是辽国几近覆灭,自己还有可能依靠草原上的辽军吗?听说大辽皇帝已经逃到更远的地方了,周军已经成立两河都督府,控制了乌古敌烈统军司的大片土地,那些部落都投降了,还有很多周军驻扎在草原上,看来年后还有可能去追杀耶律贤呢,辽军一败再败,看来是没有指望了。

    整个部族正是处于危难之际,难得身为大周皇贵妃萧绰还记得提携自己的族人,能够获得她的一些帮助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如果辽国完了,身在大周,自己族人的唯一依靠就是大周皇贵妃萧绰了,紧紧抓住这个救命稻草也是很有必要的。

    部族底层的老百姓就简单多了,他们都明白,是东京的大周皇贵妃萧绰伸出援手,救了他们,他们心里的感激之情不是高层的人想抹掉就抹得掉的。

    其他契丹部落都是身处危难之中,听闻萧氏后族获得大周朝廷的赦免,又获得大规模的赈济,简直羡慕得不得了,如果是以前,他们都可以找大辽的勋贵来疏通一下,获得朝廷的赈济,以渡过难关。

    如今他们认识的勋贵都逃之夭夭,即使在也没有用,这里的主人换了,他们要找的只有周国的官员。对于周国人,很多部落的人并不愿意屈从,只是周军兵甲锐利,契丹人难以挡其锋芒,唯有屈从,他们的内心都希望辽军能够打回来。不过从多个渠道收到的消息,似乎希望渺茫,让他们非常失望。

    辽军靠不上,这些契丹部落的人在生存的压力下,唯有悄悄地联系萧氏后族,看看能不能联系上大周皇贵妃萧绰,看在同族之情,施以援手,以救危难。

    契丹部落之间虽然也有利益冲突,但是在危难之际,他们还是手足情深的。萧氏后族的首领也知道其他部族的情况,他咬咬牙,答应了为其他契丹部落想想办法。

    在萧氏后族里有协调赈济事务的周国官员常驻着,当萧氏后族的首领婉转地跟他说出其他部落想法的时候,首领本来也觉得很难为的,因为他知道朝廷给了自己的部族多少财物,其他部族也这样要求真是有点强人所难。

    周国的官员也没有答应他,只是暗示他可以先给一点物资其他部族救救急,然后让那些部落派人去临潢都督府找朝廷派来办此事的使节,要抓紧。

    听到这个消息,但凡有心攀上皇贵妃萧绰这条船的部落,都以最快的速度准备了礼物,赶到临潢都督府,去拜访朝廷来的使节,效仿中原的礼节,递上名帖求见使节。

    这些名帖就是这些部落的投名状,也是试探契丹族内部团结程度的引子。东京来的使节对于这些部落的首领都非常和蔼,仔细了解了他们的居住地、人口、困难,答应先提供部分应急物资,然后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报请皇贵妃处置,同时又请他们派出有决定权的代表,去东京拜见皇贵妃,看看能否也获得赦免或者别的关照。

    许多部族都是迫于无奈才去请萧绰关照,有些部落却是宁死不屈,他们宁愿挨苦,自己扛过去,也不愿意求周国人。他们认为自己的苦难都是因为周国人的入侵,剥夺了他们原有的大部分财富,才导致现在的困境。当然直到真的扛不过去了,现实面前还得低头。听到大辽皇帝越跑越远的消息,也让更多的契丹人向现实低头,认清如今是大周天下的现实,为了族人的生存而低下高昂的头。

    郭宗训这些赈济措施陆陆续续地实施,越来越多契丹人、奚人开始攀上皇贵妃萧绰的拯救之船。在朝廷的赈济之下,各个部族慢慢添补伤口,恢复元气。

    一个严酷的冬季,让大周皇贵妃萧绰成为契丹人、奚人的守护神,大周天子赦免各个部落的圣旨让各个部落有了重新振作的机会,皇贵妃萧绰勉励他们努力工作的懿旨成为各个部落的努力目标。大部分人都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可以重头再来。萧绰告诉各个部落,内务府可以赊账给他们,用于购买粮食、牲畜等等必需品,让他们重头再来,也可以租一些草场给他们,也可以迁移部分人到新的草场,过新的生活。只要听萧绰的话,就能过上新的生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