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晚唐开发东北 > 第九十一章 各司其职

第九十一章 各司其职

    “好、好、好。”

    李悦在原地转的像个陀螺,显然脑子里琢磨怎么把马油的问题最大利益化,可是一时半会想不出太好的主意,心头隐隐还有一个念头在作怪,却是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眼前猛然一亮,视线落在了刚才的契约上,李悦大叫了一声。

    “这纸是哪来的?我记得咱们以前的纸像是擦脚抹布一样啊。”

    杜光庭对着李悦很唾了一口。

    “你小子嘴里就冒不出好话来,之前的纸是不好,可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吧。现在这纸也是老夫做的,怎么样,是不是还得奖励老夫啊?”

    “当赏。杜道首这等手艺活,理所当然该赏。”

    听着李悦的夸赞,杜光庭怎么听都感觉别扭,索性也不打算理他,自顾自地说道。

    “不过是费些芦苇罢了,赏下的钱就用来做纸,供学子们使用便是,老夫就不留下了。”

    “道首高义,小子代学子们谢过道首。”

    李悦深深一礼,杜光庭倒也没有谦让,生生受了这一拜。

    目光落在了对方的靴子上,李悦暗暗记在了心里,城里如此多的皮货,应该赶快转化成商品才行。

    “从今日起,由李裕掌管城里的钱粮,无论是需要采购支出,或者是盈利登记,通通由你负责。”

    话音落下,李裕顿时变得兴奋,前段时间试着掌管钱粮,让他充满了兴趣和激情,也正好为以后打下基础。

    “多谢大哥。如此一来我便是真正的县丞了吧?”

    李悦抱歉一笑,对其回复道。

    “我可没有那个权利,如果说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帮你争取来的。不过俸禄按照县丞的品级,自然不会少了你的。”

    李裕毫不在意,不过是随口一说,即便是没有俸禄,自己也乐于操持这些东西。

    何昱看着儿子兴奋的模样,心中欣喜的同时,不免又有些担心,有机会返回关内之日,恐怕交接也是个问题,自然不能马上离开。

    正琢磨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又听李悦说道。

    “姐姐自然也不能清闲。城内的妇人皆有你来负责,如今咱们皮货如此之多,无论是用来做成皮甲,还是用来缝制皮袄,想来是足够的了。”

    看着李悦意气风发的样子,何昱犹豫了片刻,如果拒绝的话,眼前一时间还没人能替代自己,迟疑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

    “暂时倒是无妨,只是不知何时我们就会返回故里,不如我先帮你看着,同时也寻找合适的人选。你看如何?”

    李悦点了点头,对方的心思根本不再这里,如果不是兵灾,此时或许早就离开了。

    迎着徐俊期盼的目光,李悦继续说道。

    “徐俊,由你负责看管契丹人和铁利人。”

    徐俊的眼神黯淡,显然对方还不是完全信任自己,不然也不会被安排了一个工头的职位。

    “多谢李县令,下官定会尽心尽责看管他们。”

    见对方如此反应,李悦连忙开口劝慰道。

    “徐兄看来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之所以让你看管他们,不是因为你的身份,而是因为你身上的品格。”

    徐俊明显愣了一下,略有不解地看着李悦继续说道。

    “以徐兄的对待公务的态度,明显是眼里容不得沙子,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那些皮子关系到日后的售卖。”

    “你想,皮子鞣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后制作的皮靴、皮甲等物,以后这些东西也是需要你来负责,夸张一点说,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听到如此解释,徐俊顿时变得激动,原来自己误会的对方。

    “多谢县令信任,徐俊必定不负县令的嘱托。”

    “还是我该谢谢徐兄,以后这样的公务恐怕要全都落在你的身上了。”

    目光转向黄粱,李悦对其吩咐道。

    “老黄,以后城里的物资,全部由你售卖以及采购。涉及到大量钱粮,拿不定主意时先和李裕你二人商量,你二人决定不了,再通禀与我。”

    这样的安排可以说对黄粱无限的信任,令对方连忙拜倒叩头,李悦随即扶起、同时安抚了几句,才让老黄慢慢平复了心情。

    “至于高长老,你们的担子也不轻的。”

    李悦的话让高启脸上的皱纹更加明显。

    “李县令只管吩咐,我安居骨部愿效犬马之劳。”

    “高长老千万不要误会,我只是按照每个人的特长、性格进行安排。你们长居荒野,对于猎狗的习性尤为熟悉。”

    “从今天开始,由你安排族人制作狗拉的爬犁,同时辅助黄粱行商,同时在松花江下游一处建造一个小型的驿站,方便我等出行的同时,也为向外扩张奠定一个基础。”

    “等到开春之后,由你部负责开垦农田、放牧、饲养牲畜等杂务。”

    高启激动的不成样子,顿时跪在地上连连叩首,李悦使足了力气,才把对方拉了起来。

    至于方平、杨礼等人,同样被李悦布置了任务,权利下放出去,不仅是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更是让效率提高了起来。

    “至于各位的俸禄,除去有品级的诸位,其他人一律按照每月十贯来算,至于你们手下所需的人力,按照其能力的高低,以每月最低1500文的酬劳进行雇佣。”

    “除此以外,每个月可享带奉休沐四天,到了年终岁尾,自然也不会少了各位的奖励,只是看各位的能力如何了。”

    至于老兵们的酒坊、豆腐坊、砖窑,同样安排了合适的人选,众人再不用担心群龙无首了。

    听到李悦的一系列安排,大部分人都变得兴奋异常,如此不仅是被视为了亲近之人,更是对他们身份的一种认可。

    尤其是高启等人,如今不仅住进了城中,更是享受着和汉人一样的待遇,完全没有遭受到异样的目光,这让他们对李悦真的是感激不尽。

    再说扶余县的酬劳,恐怕就连州府都难以比拟,更何况那里的活计也没有这里繁多,外来人总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活计。

    终于安排妥当,李悦在每个库房巡视了一周,迫不及待的来到城中,近两个月不见,着实很是想念这里。

    衙门外的广场上,已经伫立起一座大型的建筑,适逢重要的节日、集会,这里将是第一选择的地点。

    城内基本上看不到积雪,全部被百姓自发清理,并且推进了河道之中。

    如今河道已经完全铺设了砖石,听说当时倒也方便,不过是把水源进行阻断,男女老少齐齐上阵,几天的工夫便已完工。

    热气升腾的河道中,总会看见大大小小的鱼儿,平添了无数的生气不说,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一样。

    看着家家户户冒着黑烟的烟筒,李悦不知应该高兴,还是应该内疚,后世污染的问题,从这个时候就开始诞生了。

    如今不知砖窑、铁器坊使用了煤炭,就连普通百姓也开始使用了。

    “那些灰渣都怎么处置了?千万不要胡乱丢弃好啊。”

    李悦不放心,向众人问道。

    “回县令的话,灰渣、粪便这些污秽之物,有年岁大的老者自发组建了一支队伍,每天只有他们进行处理。”

    摊子大了,各种杂事也冒了出来,百姓们的衣食住行,都得考虑到了。

    “不能让老人们白白付出,但凡有愿意处理这些杂物者,一律给予相应的酬劳。如果有人愿意担任主管,尽可向本县自荐。”

    今年的扶余县真的是大丰收了,豆腐坊、油坊也因此建立起来,得益于黑土地的肥沃,百姓们可以吃上新鲜的豆油、鲜嫩的豆腐。

    喜欢清淡口味,可以炖一道白菜豆腐;喜欢吃肉,又能用豆腐炖鱼,总之豆腐的出现,在百姓的菜谱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对于大自然的利用,百姓们更是有自己的智慧,临河沟而建,不禁取水方便,同时又用水流带动磨盘,从而实现了半自动化。

    酒坊依旧是热火朝天,如今有了梅花鹿的存在,各种养生、壮阳的美酒,也被杜光庭开发出来,只等着合适的时机向外售卖,用以换来所需的物资。

    砖厂工匠们的经验愈发丰富,不仅制作的瓶子更加透明,甚至工匠们开始琢磨更多的样式。

    不说这些美酒,此时的砖厂就能支撑整个扶余县来,在李悦的眼里,那些玻璃制品至少已经具备了工艺品的雏形。

    “诸位谁知道契丹人崇拜什么,或者说是他们的图腾是什么呢?”

    有靺鞨人回道。

    “具小人所知,契丹人的祖先有一个传说,最早时一对骑乘白马、青牛的男女相遇,于是便有了契丹一族,所以他们对白马青牛很是崇拜。”

    “不过听他们说,似乎每个部落还有不同,有的会祭拜野猪、有的祭拜老虎,还有祭拜狼的。”

    听到这里,李悦想起了后世看过的影视,耶律和萧姓可是皇族姓氏,现在之所以还未出现,因为此时的契丹还处于部落状态,就连名字都起得很是随意,黑土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有劳诸位,闲暇时不妨尝试一下,无论是哪种畜生,你们都试着做做,毕竟咱们也不知道契丹人到底是什么畜生变得,只能是给他们多造一些祖先了。”

    听了李悦的话,匠人们瞬间大笑起来,虽然不理解他的用意,不过想到契丹人的祖先出自这里,不禁纷纷觉得畅快。

    看着工匠们赤裸着上身,李悦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再看周围的众人,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旧的样子。

    “刚刚我看到库里多是新织的布匹,怎么大家还是穿着旧衣裤呢?”

    “县令有所不知,大家都很知足,虽说欠着官府的房钱,可是家家有余粮、户户有余钱,一身旧衣虽是破了点,但也干净能穿,何必再费那些没用的钱呢。”

    李悦沉思了片刻,百姓们辛苦了一年,如今权当是发放了一项福利了,于是开口说道。

    “向百姓们售卖新布,两尺旧布换一尺新布,无论是旧衣、旧裤,无论布头大小,均可如此换购。”

    众人惊在了原地,完全想不明白李悦到底是什么想法,看来这一次的铁利之行,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不定时地就要发一次疯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