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召唤之七星聚义 > 第三十章 宛城太守安禄山

第三十章 宛城太守安禄山

    公元184年7月8日,孙武军与宛城的安禄山军对峙于宛城正北方的宜阳城外。

    翌日。

    公元184年7月9日,洛阳,未央殿内,大朝会,群臣正为宛城失守而争吵不休。

    刘宏坐在皇位上听的非常头疼,又过了一会儿大怒:“尔等往日都说自己多么的有才,轮到今日宛城失守,皇普爱卿阵亡!黄巾叛逆安禄山请封宛城太守之事,该当如何!在此争论不休,倒是给个注意啊!”

    这时大殿内群臣安静了,互相看了一会儿。

    九卿之一孔融出列道“陛下,微臣建议从洛阳八关之中抽调军队增援宜阳,让骑都尉曹操升官至中郎将接管宜阳的军队,并节制新到援军为宜。”

    这时另外一位袁氏的门生故吏出列道“陛下,微臣认为领军之人应由中军校尉袁绍接任!”

    因为袁术的临阵脱逃导致宛城失守的事情,已经不知道被那个势力的人汇报给了汉灵帝刘宏,所以现在袁逢,袁隗这个时候均称病不能上朝。

    只是通过袁氏的门生故吏影响朝政。

    而作为太傅的陈蕃出列道“陛下,微臣认为宛城北门因袁术临阵脱逃导致时局糜烂,所以微臣建议由骑都尉曹操接掌宜阳的大军,防止安禄山进一步的行动为上。”

    这时刘郃---司徒,陈球---永乐少府,阳球---卫尉,刘纳---步兵校尉四人出列一齐赞同陈蕃的意见。历史上这四人因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狱处死。但是这个世界却没有,他们还是活的好好的。

    刘宏见状询问了一下身旁侍奉的张让“让父,汝以为如何?”

    张让“陛下,老奴认为陈蕃太傅的建议可行,另外陛下可派人接受安禄山的条件,并且布告天下,最好要让兖州巨鹿的张角知晓,这样待我们剿灭了兖州黄巢的叛军后可集中兵力回过头来覆灭安禄山。”

    刘宏也不笨,觉得张让这个办法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因为安禄山一旦接受招安,并布告天下,那么他就只能依靠朝廷,等兖州黄巾主力剿灭后,再回头覆灭安禄山轻而易举的。

    于是“诸位爱卿,就依陈爱卿的建议实行,另着吕强去宛城宣旨吧,退朝!”

    张让看刘宏依然下定了决心,于是道“退朝!”文武百官陆续的走出了未央殿。

    。。。。。。。。。。。。。。。。。。。。。。。。。

    公元184年7月9日,洛阳,晚6时,司空府内。

    袁术正一脸黑灰的站在司空府的书房内,司空袁逢非常的气愤“公路,汝为何不守好宛城北门,以至于皇普嵩被安禄山叛军所杀!你蠢啊!”

    袁术“父亲,当时的情况是皇普嵩自己下的令让我们分散突围的,孩儿只是遵守皇普将军的命令罢了,谁知会有如此事情发生啊!”

    袁逢一脸恨其不争的看着袁术道“公路,你败归败,但是你不该直接撤回洛阳,而且做事还不干净,宛城北门未被守好的消息不做掩饰,让陛下知道了。

    不要怪为父心狠。接下来的时间,你只能待在府内哪里都不能去!否则一旦发现你私自离府,吾必将执行家法!”

    可以想象的到袁术基本上是被袁氏给放弃了,历史上的袁术因三国各类可争霸的人物不多。所以袁家的选择只有袁术,袁绍两个选项。但是这个世界不一样了。袁家可不仅仅只有袁绍和袁术俩兄弟了!

    公元184年7月9日,洛阳,晚6时,蔡邕府内大型会客厅内,边吃晚饭边聊天。

    与会的有士孙瑞,伏完,杨彪,孔融,王邑,王允等这些历史上汉献帝时期的文臣聚在一起喝酒商议今日朝会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些他们各自的后辈或者弟子参与。

    蔡邕“诸位,今日朝会言:安禄山已占领宛城,却被曹操和袁绍阻敌于宜阳。说是得到了一个叫孙武的地方豪强的支援,方才可守住宜阳。”

    这里面消息比较灵通的杨彪“确实如此,传闻此人是南乡一地方豪强,因陛下旨意带军前来支援。”

    孙武对外是在南乡的地方豪强,所以外面的人就觉得他就是一豪强而已,不值得注意。

    伏完“此次朝廷下令让宦官曹腾之后曹操升中郎将担任宜阳守军主将一事,我看陈蕃大人是老糊涂了吧!”

    孔融“伏兄,稍安勿躁。陈太傅这是为了朝廷着想,而且曹操虽是曹腾之孙,但是只是过继而已。他本名夏侯,为沛国焦县夏侯氏人。”

    伏完“那也改变不了他是曹腾之孙的事实,怎能担任大军主将!”

    蔡邕这个时候说话了“伏兄,曹操此人吾见过,曹操授洛阳北部尉时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由此观之,其才吾等不必忧心其所属阵营。”

    伏完听后,也觉得有理。盖因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所做之事已经把十常侍得罪了,必不可能再与阉党亲密无间!于是“哼”一声,并未回话。

    这时蔡邕的学生顾雍道“诸位先生,学生有一疑问,安禄山叛军为何会在围攻宛城十多日后,突然攻破宛城呢?”顾雍的长处在于政治,对军事并不知晓,所以有此一问。

    这里面的都是文学大儒级别的人物,对于军事能精通的没有几人,有所涉及的只有担任过太守的孔融,王邑二人而已。

    王邑“此为安禄山的疲敌之计而已,刚开始时黄巾军确实军势强大,但对攻城由于缺乏攻城器械,只能被皇普将军阻于宛城十多日,安禄山趁机利用每日攻城来磨炼其部下实力,而后待器械制作完成后一鼓作气趁皇普将军他们轻敌之时一举破之,这是一个阳谋,我军之败理所应当!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吾等不可小觑!”

    顾雍拱手对着王邑施礼“多谢王师解惑!”

    蔡邕等人听后觉得这个安禄山是不能留的,后期如若洛阳大变,安禄山则是最大的隐患!但是碍于眼前局势只能私下讨论,这一场聚会至深夜后留于蔡邕府内休息后各自散去了。

    公元184年7月9日,洛阳,晚6时,皇宫内后宫。

    汉灵帝在何后的寝宫内。正在温存,何后“陛下,何事烦心?”

    刘宏“哎,各处战场糜烂,我愧对大汉的列祖列宗啊,都怪这该死的世家!”汉代就已经有了五姓七望的世家的存在了,另外还有诸子百家,江湖等势力。不过危害最大的确实是世家!

    何后“陛下不必忧心,臣妾观之黄巾必败。陛下所需要注意的是黄巾军能消耗多少世家的实力,陛下不觉得奇怪吗?关东之地基本都有黄巾起义,而关西之地基本无黄巾起义,这个情况是需要陛下加倍注意的。”

    刘宏一听觉得非常正确,的确历史上的黄巾之乱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兖州,徐州,青州,荆州,冀州,幽州,并州这些地方。而关西的雍州,巴蜀,汉中,西凉并未发生叛乱。

    不过刚想到这里,宫门外就飞马来报一人密报呈到了刘宏的手里。刘宏打开一看大惊!

    信中言道:西凉羌人北宫伯玉,边让起兵十万反叛朝廷,现已攻破天水县城,天水县令低挡不住自杀身亡。又有边让,挟持西凉名士韩遂起义!扰乱西凉边疆!

    这时刘宏彻底的慌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多少军队去镇压西凉羌人的叛乱了。

    这时何后“陛下,河内太守董卓,西凉豪强出生,早期镇压西凉有功升至河内太守,臣妾建议由董卓自带军队前去平叛!”

    刘宏沉默了一会儿,顶着何后一直看,看的何后的心里直发毛然后忍不住道

    “陛下,臣妾确实收了董卓的孝敬,董卓只不过是想去平叛,况且能不能平定还是两回事呢!陛下就应了吧。”说完撒起了娇。

    刘宏被弄的没办法在严肃了,直接翻身办了何后后就下令让董卓去西凉平叛,军队粮草自筹,朝廷只负责提供军械装备!

    公元184年7月10日,河内,中午12时,太守府内。董卓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后,终于漏出了笑容对着其女婿李儒道

    “文尤啊,我们终于可以走出河内这个牢笼之地,西凉将是我董仲颖的崛起之地!”

    李儒“恭喜主公得偿所愿!”

    说完就点齐军队起步西凉平叛,所携带的部下有

    牛辅,董越,段煨,徐荣,胡轸,李蒙,樊稠,杨定,王方,华雄,李肃,李榷,郭汜,贾诩,张济,张绣这些西凉的有名的将领并有董卓的精锐部队飞熊军!

    共计五万大军,前往西凉平叛!

    董卓五维:武力90统帅93智力85政治96魅力60。董卓的五维够华丽了吧,实际上董卓是西凉边军军事集团的政治代言人。

    历史上韩遂,马腾,边让,北宫伯玉等都是董卓的部下兼小迷弟!要说为何董卓入京后会堕落,只能说权势和酒色动人心!

    而另外一边宜阳战场,在吕强到达之后,安禄山接受了朝廷任命南阳太守的命令之后,就意味着南阳郡的战事已经阶段性的结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