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矿业奇才 > 6、一个小型矿床就行

6、一个小型矿床就行

    对有色局六队来说,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合作,没什么好指摘的。

    正因为跟廖永康合作紧密,所以每次按照工作量结账的时候,都很顺利,从来都没有被克扣过。

    廖永康走到了钻机机台上面,踩着满地泥泞和油污,仔细的查看钻机的状况。

    这可是他的资产,自然是更多在意一些。

    “这个钻机打了几个孔了?”他朝机长询问。

    “这是一台新钻机,才打了第一个孔。另外两台钻机分别打了两个孔和三个孔。”机长回答。

    “新的?”

    廖永康低头沉思,在心里盘算着。

    一台钻机,加上配套的钻杆、钻头、水泵等设备,花了差不多十八万。

    一个钻孔肯定是回不了本的。

    另外两个钻机,打了两三个孔,倒是本钱基本上回来了。

    这么一算,这买卖也没赚钱啊!

    “现在还有几个孔在施工?”

    他扭头朝袁伟询问。

    “三个钻孔,其中一个钻孔顺着路往前走,绕到山背后,距离路边也就三百米左右,也是你们的钻孔。还有一个孔在山顶上,那不是你们的钻孔。”袁伟一五一十的介绍。

    内行的人,听了这话,基本上就明白了话中有话。

    两个钻孔,位置不同,背后差别就大了。

    以山顶上的钻孔为例,把沉重的钻探设备搬迁上去,山高路远,只能人力搬迁,价格昂贵,一两万都是少的,来回就得翻倍。

    在路边的钻孔,省了人力搬迁,成本能节省两三万!

    对廖永康来说,肯定是在这个项目上有绝对的特权。

    “哎……”

    廖永康叹了口气,“我们万安矿业在矩州省矿产勘探干了五年了,陆陆续续投资多个项目,总投入两三千万了,到现在一个矿没找到。我压力很大呀,袁总工!”

    袁伟可背不起这口黑锅,沉吟道:“找矿勘探事业,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很多成功案例,都是锲而不舍坚持许多年,最终发现大矿。”

    “地下几百米的地质构造、地层,确实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郭德也替袁伟帮腔。

    “前些天,总部把我召唤回去,领导把我臭骂了一顿,骂的很难听,我这张脸,在总部那边,是真的丢完了。”

    廖永康倒不至于太在意面子,但他确实想赚钱,“总部那边已经明确表示,如果这个项目不见矿,原先批准的八百万到一千万的勘探经费,后续的费用直接砍了!”

    项目进行到现在,花了三百多万,并没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袁伟听了这话,也是只能低头沉默,无言以对。

    找矿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都是铩羽而归。

    廖永康继续说明面临的糟糕的情况:“过段时间,总部集团总经理带着专家组,亲自过来视察项目情况,如果到那时,我们还是没能拿出一个亮眼的成果,别说眼前的连沟铁矿项目,恐怕万安矿业以后都不会有太多的资金开展项目了。”

    他抬头看向面前的钻机,要真如他所说,钻探买卖是没法做了。

    他之前还想着多买几台钻机,一个钻孔赚十万,一个项目下来怎么也得净赚个上百万。

    要把钻机拉到别人的项目上干活,别人未必会给他进场,也未必会给他这么多优待。

    “项目还没结束,我们也是在总结材料。”袁伟内心都没什么指望了,不敢许下任何成果预期了。

    廖永康看了一眼有色局六队的技术团队,询问道:“我听说你们六队邀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分析指导,有什么新发现吗?”

    袁伟、郭德面面相觑。

    这种情况下,多说反而有可能多错。

    许绍业可管不了这些,就技术问题直言道:“连沟铁矿项目从立项到现在,一直是以寻找金矿为主。立项依据,就是发现了多个铁矿和金矿的见矿点,这是做不了假的。而且项目处在矩州省东南部主要的金成矿带上,往东北和西南两个矿带的走向上,都有探明了多个金矿床。而且在项目区范围的河流,也都有村民发现过砂金。”

    “找矿潜力确实是非常大的。”袁伟微微点头。

    许绍业毫不畏惧的直视着廖永康的视线,“我们的找矿思路,也是冲着找到金矿,甚至找到大矿的目标去!这里有区域性大构造,深部也多是脆性岩层,在我们勘探目标层位上面,又有厚层的泥岩,非常有利于深部流体携带大量成矿物质,特别是金矿,形成大型矿床。”

    这一番话,说得很专业,也说得很有针对性。

    廖永康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听得云遮雾绕,于是反问:“结果呢?”

    许绍业也毫不避讳,直言道:“结果就是这片区域黄金勘探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富集迹象,但不成规模。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工业级别的矿床规模。”

    “找到矿还是没找到矿?”廖永康问得更加直接。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袁伟知道这个问题很棘手,伸手碰了一下许绍业的手臂,意图提醒许绍业谨慎言语。

    可是,老同志那真是直言不讳:“说实在的,就是没找到矿。”

    好了,窗户纸彻底捅破了。

    也彻底宣布了项目的失败。

    也证明了矿老板的投资失败。

    廖永康没有责怪六队的人。

    他不是技术专长人员,但在这个行业干了多年,也知道投资找矿项目的风险。

    投资失败,责怪技术人员,是没有意义的。

    他想了想,询问道:“你们有色局那么多著名专家,就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锦囊妙计?是不是没有报酬,专家不愿意开金口?”

    袁伟现在是有些尴尬,不过还是努力维护单位形象:“我们局里的专家给了一些不错的建议,不过……”

    “这样,”廖永康打断了袁伟的话,他现在不想听各种托词,只想要解决问题的答案,“要求不高,一个小型矿床就行!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要打破万安矿业从来没找到矿的尴尬局面!”

    要是能计算储量,得出一个小型矿床,他们可能藏着掖着吗?

    袁伟、郭德等人实在是没办法。

    廖永康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大声宣布:“只要有人找到办法,帮助我们公司实现零的突破,我给他十万元现金奖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